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年7月,《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腾讯视频、爱奇艺播出完毕。可小锵也在追此剧,小锵已经看到了南京莫家四儿女中的老三莫桑梓(吕星辰 饰),也来到了辽阔的内蒙古草原。这是莫家第三个“下乡”到内蒙古的知识青年了。
与神秘失踪的大哥莫志乡、坐火车夜至草原的二哥莫成名(李泓良 饰)不同,被军用卡车送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莫桑梓,刚下车就经历了震撼一幕。她和同行的知青们,先是被送进了昏暗的地下工事中,就在众人开始猜疑窃语时,工事巨大且厚重的铁门拉开了——白云、蓝天和无边无际的草原,就这么涌了进来。
用这个场面,来诠释《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主题,再合适不过了。
来自拥狭逼仄城市的年轻人,在时代浪潮下涌向边疆。来的时候,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境和目标。但一进入辽阔天地后就会发现,草原温柔的包裹力和汤汤河流的滋养力,让人难以抗拒。
草原不是乌托邦,但的确有神奇的治愈力。它能稀释心灵苦难,包容自由成长,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命运。这是康洪雷导演想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为自己的故乡草原献上的赞歌。只不过,把故事放在了上世纪70年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中。
迟到4年再与观众见面,《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刻画时代风霜上的笔墨稍有所删减,但自然环境包容个体、形塑人的性格和命运的主题,并没被削弱。
正是这重表达,让这部剧有了当下性和入时感。
城市装不下的,草原能包容
莫家六口,是城市里装不下的人。看《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开篇,最强烈的感受便是这点。
偌大的南京城,莫家六口蜗居在目测不超过10平米的老房中。在这个蜗居中,高知出身的莫家父母或许还能在一方小书桌上,短暂安放精神世界。但对剩下的三个儿女,这蜗居就像个牢笼——这里装不下莫成名的大提琴声,装不下莫桑梓的爱美之心,也装不下莫青山(韩昊霖 饰)的玩耍天性。
莫家六口的逼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特殊时期的成分论导致。因为出身问题,莫家父母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儿女们的成长路径也被堵死,就业、升学、参军都机会渺茫,甚至“下乡”都比别人难上几倍。
理想无法施展,生存被卡脖子,这些城市装不下的年轻人不可能不苦闷。对于莫成名来说,除了成长无路,父母的冷淡、软弱和格格不入又让他的痛苦更进一层。他不仅是这个城市装不下的人,也是这个家庭装不下的人。这样的境遇下,他得到了去内蒙古当知青的机会。逃离,或者说把自己像垃圾一样抛出原生家庭,是这个人物的起点。
一个沉默、不合群且自暴自弃的青年,来到内蒙古草原上,会遇到什么?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里的草原不是乌托邦。它苦寒、偏远,在莫成名和同行知青到的第一晚,就给了他们下马威。因为要骑马到知青点,这群第一次骑马的小伙子,都被颠散了架。在后续冬季打井时,因为暴风雪突袭,莫成名还差点丢了性命。
但它又因为辽阔而自带包容。
草原上有不用睡上下铺的蒙古包和任人驰骋的原野,原本拘束在窄小阁楼的身体在这舒展开了;这里还有额吉的爱,斯琴高娃饰演的只会说蒙语的老妈妈,本就收养了几个内地孤儿,对来到家里的知青大小伙子更是当儿子看待;这里还有成群的羊、连片的牛、热情的乌兰牧骑,当然也少不了大队里照顾知青的酒和羊肉……
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共同成长的同志情谊。
知青点里有觉悟高、善做思想工作且知行合一的宁安(花騉 饰),有多才多艺、生性喜乐的周伟(梁植 饰),还有四肢发达、性格率直的邵小刚(杨钧丞 饰)。在这样的集体中,莫成名慢慢从“全世界都欠我的”的消极状态走了出来。尤其在宁安的引领下,他开始意识到,一种相信什么的生活,才是热烈、昂扬,值得过的。
原本城市里装不下的人,在草原上开始恣意成长。尽管是特殊年代,但这里没有一颗红心修地球的人定胜天,反而是环境对人的再造占了上风。
草原上的那一群人
康洪雷导演的作品,咬合紧密、个性鲜活的群像塑造,是突出特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也不例外。剧中内蒙古草原的地域风貌,除体现在天高地阔、牛羊成群上,还体现在草原人办草原事上。
涂们老师饰演的仁勤大叔,是草原上威望顶高的老牧民。他在剧中戏份不算多,但就凭“诱捕疯狼”“三嫁外甥女杭拉”“监督知青打井”几段戏,就把一个草原老舅的形象立得板板正正。
他有丰富经验和大智慧,“诱捕疯狼“一段戏里,从战略到战术布置,从利弊分析到对草原狼的心理揣测,灵活机动、表达清晰。他又有爱喝酒、心肠软的毛病,这样才出现了把外甥女杭拉,酒后许给了三家求亲人的荒唐事。
但他最重要的为人准则,还是重情义讲承诺。监督知青打井时,他本来只为挣双份公分而来,不看好打井出水的可能性。但在宁安因为求出水心切,在井下牺牲后,仁勤大叔不仅主动担责,还与莫成名一起继承宁安遗志,为大队连续打了多年的井。
在以往的国产剧中,还从来没有哪个蒙古族大叔的形象,能像仁勤这样有味道又有意思。
斯琴高娃饰演的额吉,更是演出了蒙古族老母亲难以言传的母性力量。
她每天围着蒙古包转,疼着孩子、爱着孩子,做最好吃的饭菜,裁最暖和的衣帽给他们;她还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在宁安坚持冬季打井的时候,她就去帮忙拾化冻土的牛粪,当莫成名因宁安的牺牲在医院精神奔溃时,也是她赶走了现场的记者;她付出不求回报,想念孩子的时候,只是嘴上说说,从不愿打扰他们工作让他们常回来看看;她还有着开朗乐观的性格,收到知青们送的小礼物像老花镜、收音机,自己就乐得像个小孩。
如果说“大地母亲”可以具象化为一个角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里的额吉就是它的化身。
另外,还有乌兰牧骑里达西(斯力更 饰)、杭拉(德姬 饰)、托娅(塔娜花日 饰)之间,看着让人“上头”的三角恋。明明是本“她爱他,他爱她”的糊涂账,但放到他们三人之间,就那么地光明磊落。想要的就说出口,想念了就唱出声,不爱的就拒绝,有机会就争取。
如果说,草原上的人有什么共性,那就是心口如一的纯粹。仁勤大叔是,额吉是,达西、杭拉和托娅也是。
疗愈“城市病”
身为一个南方长大、北方求学、工作的城市孩子,看《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时常有一种代入感。
虽然特殊年代,已经是父辈的经历了,但在城市生活中,类似莫成名的束缚感我们也不陌生。时代不同,如今让城市生活紧绷的可能是有限的资源、机会,让人疲惫的消费主义,望不到头的“内卷”和竞争中的“内耗”……
不过,无论何种束缚,都一定在某种程度上撕扯了肉体和灵魂。否则类似“城市装不下肉身,家乡寄放不了灵魂”的话,也不会成为如今社交媒体的热言热语。
看《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当然要解码其中的年代风霜,感知其中的民族史诗,了解它刻绘的乌兰牧骑的发展史。
但也不要忘了分一些注意力给这些片段:那是莫桑梓看到蓝天、白云和无垠草原时的惊奇心,是莫成名和知青们喝大酒后在草原携行的自由感,是达西一言不合就冲着落日、河流、草场唱歌的欢畅……
小小的城市,大大的乡野。想想被草原、河流、山川温柔包裹的感受,如果看见、感受和惊奇,可以冲淡那一代人的心灵苦难,那会不会也是疗愈当下“城市病”的良方?
(文/铁皮小鼓,铿锵影视剧编辑/未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