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砸再多钱,大厂也卷不动它了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02 23:28:00 来源:本田CR-V VISTA看天下
砸再多钱,大厂也卷不动它了

本文授权转载自“商业秀”

(ID:shangyexiu66)

原标题 |大厂造车,梦醒时分

文|郑久宇

编|杨肖若

出品|商业秀

一场造车一场梦。

这个8月,是大厂造车的“梦醒时分”。百度和滴滴都做了同一个决定——放弃造车主导权,打起了“辅助”。

8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旗下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而百度也的战略合作方式退居为吉利的技术供应商,造车主导权由吉利掌控。

两周后的8月28日,滴滴也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将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卖给小鹏,自身则打起了“辅助”的角色,提供技术支持。而这也意味着,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也接近尾声。

砸再多钱,大厂也卷不动它了

造车梦进展不顺的大厂,不止百度和滴滴。阿里与上汽合作的智己汽车,华为与长安、宁德时代合作的阿维塔汽车,月销量均在千辆左右徘徊。对比而言,头部新能源车企已经实现月销破万,甚至开始朝着更高的销量目标冲刺。

如今,似乎还在坚持推进造车梦的大厂只有小米。据《路透社》报道,小米已经获得了造车资质,但在刚过去不久的雷军年度演讲上,他并未透露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

此前,「商业秀」在此前《小米的下一场战争》一文中提及,小米造车更像是雷军和小米所面临的下一场战争,对手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小米没能赶上造车的最佳时机,继续追梦能否让手机时代的辉煌重现,前路未卜。

大厂从最初的AII in造车到如今接连“下车”,这既与造车资质越来越难拿有关,也与行业进入深水区有关。当下于大厂而言,是“下车”还是继续“追梦”,无异于那道古老的命题——“To be or not to be”的抉择。

资质难搞,是大厂造车所面临的一道客观题。如今的百度和滴滴,均没能顺利取得造车资质,而即便是取得造车资质,也仍需持续投入巨资来支撑造车业务,这亦是难以承受的。

同时,国内新能源车赛道正经历着洗牌,接下来比拼的一定是各家的综合实力,这包括营销、市场、品牌等软实力,也包括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等硬实力。

凡此种种,深思熟虑后,不如“下车”。此时的百度和滴滴,不约而同放弃了造车主导权后,转而选择“1+1”抱团合作,又将带来怎样的商业想象空间。

01

昔日大厂All in造车

2015年前后,亚马逊、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全球大厂就开始研究自动驾驶技术,他们深知,新能源汽车正是承载自动驾驶技术的完美载体。

彼时,大厂造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新能源时代,大厂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标志的汽车新四化方面,有一定的行业积累和优势。

最初,互联网大厂们并没有选择亲自下场造车,而多以轻量化的方式,通过与车企合作落地自动驾驶技术。

2020年11月,在上海中心观光厅最高层,阿里和上汽、浦东新区举行了签约仪式,共同出资成立了智己汽车。

百度当时的想法和阿里类似,直接与车企合作,落地自动驾驶技术。但由于百度提出的条件过于严苛,导致何小鹏与李想都拒绝了百度的投资。

据《潜望》报道,李想曾与时任百度总裁兼COO的陆奇和负责投资业务马东敏谈崩的主要原因是,马东敏下属团队拟出的竞业条款太过苛刻,比如“地图、自动驾驶等必须用百度的。”

尽管后来威马汽车全盘接受了百度开出的条件,但后来威马因在技术、产品上频频出错,致使自身从造车新势力中掉队。如今不仅在生产、销售等多环节出现困境,就连创始人沈晖都被限制高消费。

砸再多钱,大厂也卷不动它了

百度落地自动驾驶技术,显然不能依靠处于自救的威马汽车,最终百度选择了推进发展集度汽车,开始亲自下场、正式造车。

“集度,承载了百度的造车梦……我很想加入你们,大家一起干。”2021年7月,集度汽车成立第128天,李彦宏来到位于上海嘉定的集度汽车总部,兴致高昂地为团队加油打气。

彼时Robin愿意相信,在新能源车市场,百度会是那个出类拨萃的存在。在这年年底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还公布了集度的计划——2022年上半年公布首款概念车,2023年实现量产交付。

三年实现首辆车量产上市,百度几乎是用互联网的速度在造车。

而华为则通过智选模式深度参与到了造车行业。滴滴下场造车,也和自动驾驶有关,具体来说,主要是滴滴看上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想象空间。

Robotaxi车队也是特斯拉自动驾驶的终局产品,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公布Robotaxi进度。但和百度高调造车不同,滴滴一直在低调推进。

2021年4月,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他曾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

此后就鲜有公开报道。直到2022年3月,据《赛博汽车》报道,滴滴造车业务代号“达芬奇”,目前团队规模在1700人左右,位于北京顺义。

滴滴的两个造车业务,一是面向网约车市场的车型代号为D1,一是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车型代号为C1。其中,杨峻主要负责D1,C1项目则由滴滴元老级员工罗文主持,直接向滴滴出行CEO程维汇报。

仅过去一年,滴滴就为造车业务招揽了1700人,足见内部对其重视程度。

此外,滴滴还打算收购一家造车资质和工厂,收购标的锁定在工厂位于江西赣州的国机智骏,但最终未有收购消息传出。江西正是程维的老家。据《虎嗅》此前报道,江西政府曾为滴滴疏通造车资质事宜。

无论是从招人、确定市场车型,还是解决造车资质等动作来看,滴滴无疑是打算全身心开展造车业务。但这与2018年程维对造车的态度截然相反。

彼时,滴滴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的“洪流联盟”。在会上,程维斩钉截铁地表态,“滴滴坚决不造车,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事实上,滴滴牵头成立洪流联盟是为了落地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联盟中的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数字地图以及车联网等企业,意在补足滴滴落地自动驾驶的短板。

砸再多钱,大厂也卷不动它了

一开始,滴滴也想通过与车企合作的模式落地自动驾驶。比如2018年与理想和共同成立桔电出行,计划共同推出一款纯电MPV;2020年与比亚迪合作,双方开始共同设计推出定制网约车D1。

但最终,只有与比亚迪合作的D1实现了量产,但销量并不好。并且,比亚迪也担心滴滴潜在的对手,还是仅委托代工和生产的合作方,以及滴滴也可以找其他车企代工生产,比亚迪对长期合作没有信心。

至此,滴滴和比亚迪再也没有推出第二款车。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商业秀」,滴滴其实是不想亲自下场造车的,毕竟造车比做打车平台难多了。但过往这些经历,或许是滴滴对车企失去了信心,进而才加大了亲自下场的决心。

造车不亚于一场豪赌,至少在小米雷军那里是。

2021年3月30日,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用塑料普通话缓缓道出:“小米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彼时,雷军把造车描述成“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甚至“愿意压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说这话时,眼含泪水、几近哽咽。

梦想和资本、商业一旦绑定,最初的追梦故事就有了戏剧般的转折。大厂造车,也纷纷走到了继续“追梦”还是“下车”的十字路口。

02

梦醒时分,接连“下车”

这个八月,百度、滴滴相继选择回到了最初的轨道——选择与车企合作,落地自动驾驶技术。

8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旗下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该品牌由吉利控股集团与百度集团联合打造。从集度到极越,百度的造车主导权被吉利掌握。

一同发生变动的还有吉利与百度的股权占比。公开信息显示,极越汽车注册工商实体为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由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张权担任执行董事,集度汽车CEO夏一平担任总经理。该公司吉利方持股65%,百度方持股35%。而此前双方合资的集度汽车中,百度方持股55%,吉利方持股45%。

股权占比的变化,意味着造车主导权的变更。根据吉利和百度双方公告,未来,吉利、百度、集度、极越四者之间的造车流程,将变更为由吉利输出SEA浩瀚架构,百度输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文心一言等AI技术能力,集度负责在SEA浩瀚架构基础上对百度AI技术进行产品化和工程化,将产品与技术输出给极越,然后借助吉利完成整车生产制造,最终汽车以极越品牌对外销售。

针对这一变化,外界多猜测是为了解决造车资质的问题。2022年4月,工信部出台《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针对新能源汽车代工模式,要求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要具备生产资质才能代工生产,即“双资质”。

显然,此前由百度主导的集度汽车并没有顺利拿到生产资质,也就不能委托吉利代工生产。但新成立的极越没有这一烦恼,作为吉利旗下新品牌,极越拥有相关生产资质。

就在吉利官宣新品牌极越的同一天,工信部网站发布了第374批汽车新产品公示中,“极越01”赫然在名单中,这表明该车型已具备上市销售的资质。

砸再多钱,大厂也卷不动它了

在百度“下车”约半月后的8月28日,滴滴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造车。

具体而言,小鹏汽车拟58.35亿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涵盖了新款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开发。并将推出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作为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定价在15万元左右,项目代号为“MONA”,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该车型将同时向C端和B端销售。

至此,滴滴正式官宣放弃了造车业务。不过,一位接近滴滴内部的人士告诉「商业秀」,滴滴内部并不认同“放弃造车业务”的说辞。

据《虎嗅》,此次合作官宣之后,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将接近尾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达芬奇是不会再造整车,也不会再卖整车了。除了工程和产品会留一些人之外,品牌、营销、售后等部门都会清掉。”

滴滴的突然“下车”,属实有些意外。毕竟,此前有消息称,滴滴研发的首款“车型”已经接近量产。相比百度的被动“下车”,滴滴似乎更像是主动放弃造车业务。

一方面,造车业务对滴滴来说是个“无底洞”般的投入。公告显示,2021年滴滴在造车业务的亏损为7.63亿,占滴滴年亏损额的1.5%;到2022年,亏损额变为了26.38亿,同比扩大了245%。

滴滴还没有把车造出来,亏损额就在与日俱增,更不用说即使车型实现了量产,还要面临销售投入的难题。

或许这也让程维对造车业务不坚定,据《虎嗅》,知情人士透露,“程维对造车这件事非常不笃定,传递给底下的人信心不足,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最后只能把业务卖掉”。

而阿里,或许早已放弃主动造车的想法,在两年后智己汽车的A融融资中,已不见阿里踪影;华为的智选车模式,也并没有如刚开始那般欣欣向荣,而是早已陷入疲态,甚至合作最深的赛力斯也独立发布了新的汽车品牌——蓝电,该品牌不再采用华为的电驱平台和鸿蒙座舱。数据显示,华为与长安、宁德时代合作的阿维塔汽车,月销量则仅在千辆左右徘徊。

此时,压力也悄然来到了小米和雷军这边。小米不仅要在悲观的市场情绪中继续坚定造车的信心,赶进度出车,还要尽可能确保首款量产车足够智能、价格足够实惠。

据路透社报道,国家发改委在本月早些时候已经批准小米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小米也是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车企。但小米对此“不予回应”,雷军在年度演讲上也只字未提小米汽车的进展。

路,只会越来越难走。客观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出现了一定放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3.4%至688.7万辆,2023年增速将收窄至50%以下。

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一方面,部分造车新势力已崭露头角、占据地盘;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追赶、竞争激烈。可以说,整个市场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此时新品牌难以突围。

此时选择“下车”,或是在深思熟虑和深度权衡后做出的商业抉择。

03

1+1能否大于2?

从大厂与车企各自的角度出发,双方抱团合作,“1+1”带来的好处似乎显而易见。

以滴滴为例,首先,放弃自己造车相当于甩掉了一个“大包袱”。前述业内人士告诉「商业秀」,“毕竟继续推进,滴滴既要解决造车资质问题,又要自建整车制造厂,没大几百亿的投入,根本下不来”。

“的确也想过造车——想过自己造、自己销售、自己建厂。”一位不愿具名的滴滴人士向腾讯科技提及。考虑到现在新能源造车产业竞争激烈异常,而滴滴近几年仍然希望降本增效,“投入肯定持续亏损”。

其次,放弃自己造车后,滴滴还能精简一波人员。据《智能车参考》,滴滴将至少裁掉了40%的人员,核心工程、产品人员会加入小鹏汽车。滴滴会保留一个与小鹏对接业务的项目组,未来小鹏把车造出来,双方还会有网约车、Robotaxi、充能补能等等方面的合作。

经过这几年的亲自下场,滴滴必然深知造车的困难程度,而且量产后才是困难真正的开始。为此,学习华为模式,与小鹏合作,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小鹏从合作中得到的好处也不少。此前,何小鹏认为,没有车企能在15万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但现在,何小鹏的观念改变了。

在本月小鹏汽车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上,何小鹏提到,“我已经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

何小鹏提到的15万级别全自动驾驶汽车,正是与滴滴合作的这个“MONA”项目。滴滴的这辆车已经处于“准量产”阶段,小鹏汽车只需要进行最后收尾工作,就能推出这款车型。

更关键的是,小鹏汽车目前只有一款A级车型——小鹏P5,MONA车型可以帮助小鹏补足该领域的缺失。且MONA车型还将助力小鹏打造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这对小鹏汽车来说,无疑是送上门的“福利”。

何小鹏对MONA的预计年销量为10万辆,这并非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数据显示,2022年,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分别交付了12.08万、13.32万、12.25万辆新车。三家造车新势力,从0到年销10万辆,都花费了多年努力。

但对现阶段的小鹏来说,也不是一个特别难达成的目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涨幅均主要集中在A级车型,累计销量达238.6万辆,同比增长1.4倍。在价格方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主要销量价位集中在15万-20万元,累计销量高达185.5万辆,同比增长2.1倍。

当前,小鹏汽车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建立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不是以前从0开始的“小透明”。其次,国内主力新能源汽车价格段位于15万-20万之间的A级车型,MONA的车型和价格定位均具备一定优势。

砸再多钱,大厂也卷不动它了

相比小鹏通过滴滴可快速切入低价位市场,吉利通过百度也收获了一个高端品牌。

2022年10月底,集度发布了ROBO-01探月限定版车型,该车型采用了前后永磁同步双电机,系统总功率400kW,百公里加速为3.9秒。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容量为100kWh,续航里程为600公里。

智能化方面,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车型搭载了首个量产5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第四代高通骁龙数字座舱平台8295芯片,AI算力达到30TOPS。这让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智能座舱首次实现了语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可以完全脱离网络使用,在山区、隧道等场景内也能流畅交互,这也是一辆具备L4高阶辅助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

在首款量产车上,百度没少花心思,而现在看起来,所有的成果都像是让吉利“拿走”了。不过,百度虽然失去了造车主动权,但本质上极越01还是百度的“车”,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且百度还能持续输出自己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能力,还不用承担重资产的压力。

大厂“下车”后,与车企的合作,各取所需,看起来是双赢。但能否实现“1+1大于2”,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相比滴滴和百度的及时“止损”、抽身重组,小米似乎已经很难“脱身”。

自从宣布造车后,小米已经累计投资了50余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涵盖了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等。而目前小米已经完成了工程样车,这意味着,整车开发已经进入了尾声。

此外,2021年11月,小米宣布落户北京经开区,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研发总部,并分两期建设年产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的产能均为15万辆。

显然,雷军已押上了重注,他提出,“15到20年,小米汽车争取进入世界前五”的目标。而小米汽车能否达成雷军的期望,还有待时间验证。

但至少从百度和滴滴的抉择来看,在这个赛道上,新品牌突围的希望,将会越来越渺茫。

【参考资料】

01 《滴滴放弃造车,何小鹏接手》 虎嗅

02 《百度“下车”》 字母榜

03 《滴滴正式启动造车》 晚点 LatePost

04 《54亿豪赌:经销商滴滴,为小鹏卖低端车》 深网

05 《独家揭秘滴滴造车最新进展》 赛博汽车

06 《 58.35亿!小鹏从滴滴买来RoboTaxi船票》 智能车参考

07 《滴滴联手小鹏全解析:滴滴的三次路线选择,小鹏汽车提振销量之举》 腾讯科技

08 《小米的下一场战争》 商业秀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人听不懂的“互联网黑话”,从大厂传到了新能源车企
...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原标题:黑话专业户,从互联网大厂跳到了新能源车作者|曹杨 张轶骁2024年开年,大鹏导演的电影《年会不能停》无疑成为了第一部黑马影片
2024-01-27 00:28:00
保时捷圈速被小米SU7 Ultra超越 官方点赞转发!雷军:保时捷是世界大厂 有格局
...个‘赛道’再见! ”对此,雷军表示:“保时捷是世界大厂,有格局!”同时,雷军也坦言,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超越了保时捷,在我心里,保时捷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车,保时捷依然是我们学
2025-02-14 14:52:00
大厂造车梦醒:滴滴百度断舍离,华为绕道巧行,小米仍迷醉
...们总想着跨界造车?有没有造车成功落地的网约车平台?大厂们难以实现的“造车梦”都经历了什么?大厂们的造车之路,又能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呢?1曹操造车,是吉利的投石问路?网约车平台“
2023-12-02 13:42:00
...,先后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粉丝和路人围观个新奇:挟大厂之威,“劳模”也得熬日子。雷军深夜转发评论倒是坦然:“造车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小米汽车还在投入期,希望大家理解。”细想
2024-08-22 22:13:00
极越崩盘之谜:两家大厂,凑不出一个合适的CEO?
...众来源 | 围观商业评论(ID:weiguaninpoint)百度和吉利两家大厂,愣是找不到一个适合的人当极越一把手了吗?这是极越倒塌留给我最大的疑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2024-12-16 15:03:00
7分钟大定破2万!小米汽车21.59万元起售,能打穿哪些同行?
...态,给苹果用户最好的体验,并笑言:“让大家看看科技大厂的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现场雷军也展示了小米汽车的庞大“朋友圈”: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蔚来董事长李斌,小鹏汽车
2024-03-28 23:28:00
互联网造车,终是幻梦一场?
...,滴滴与小鹏,这两组牵手普遍被业界认为是强强联合:大厂出软件,车企出硬件,各取所长远比单打独斗靠谱得多。这样的抱团其实是必然结果。一是造车资质问题。这是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造车的
2023-10-03 15:30:00
小米憋坏了,雷军:小米造车正当时
...,尚未能有全局理念与技术规划进行融合,小米以“科技大厂、生态造车”强势入局,并不显得晚。另一方面,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智能生态,随着小米澎湃OS上车,小米「人车家全生态
2024-01-06 10:25:00
北上广深,谁才是“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一度突破了3000亿港元,超过了上汽、广汽、长城等资深大厂。当其他品牌都在担心产能过剩的时候,理想却出现了“幸福的烦恼”,订单太多了,产能有点跟不上。现有的常州基地,远远不够
2024-02-05 09:1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鹭江观察 | 人工智能+ 厦门加出了什么?
客商体验厦门绽优科技的AI+VR产品。厦门美图大楼展厅演示AI产品。(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2024年,厦门位列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前10●截至去年底
2025-09-16 08:18:00
德资企业威卡荣获2025“大苏州雇主品牌一等奖”及“最具发展潜力奖”
9月12日,2025 "大苏州雇主品牌大赛" 颁奖盛典在苏州广电总台落幕。德资企业威卡中国凭借卓越的雇主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突出的商业表现
2025-09-16 08:34:00
记者走基层|“邯郸造”掘进钻车 北极圈矿场上岗
9月15日,河北宏远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内,技术人员对智能掘进钻车进行出厂前调试。河北日报记者 陈正摄“臂展伸缩正常
2025-09-16 08:52:00
近期,预制菜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这场讨论也促使餐饮从业者思考
2025-09-16 09:02:00
穿警服直播带货引争议,“嘎子哥”道歉,云南警方已介入
近日,辽宁的李先生向记者反映称,他在观看“嘎子谢孟伟”的直播时发现,其身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带货,于是向事发地所属的云南警方报了警
2025-09-16 10:08:00
从便捷化到多功能 户外的“家”正重塑露营体验
本报记者 赵 曦 □ 黄芷凌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2025-09-16 11:11:00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钢琴销量的话题又引起了一波热度。行业龙头珠江钢琴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其营收为1.24亿元,同比下降42
2025-09-16 11:11:00
中国企业牵头养老具身智能、智慧养殖首个国际标准制定
近日,IEEE SA(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协会)官网显示,由马上消费牵头主导的IEEE国际标准P3707《养老领域具身人工智能应用框架标准》和P3708《智慧家禽平台应用规范标准》正式获批立项
2025-09-16 11:11:00
苹果今日正式推出iOS 26正式版
苹果官网显示,iOS 26 正式版于9月16日推出。值得一提的是,仅 iPhone 11 及以上机型才支持升级 iOS 26 系统
2025-09-16 11:20:00
山东移动以AI赋能连锁商企 打造智慧客流分析系统
客流管理是零售竞争的核心,直接决定门店效益与企业精准营销水平。随着消费方式转型,智能化、数据化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5-09-16 11:20:00
“三只羊”嘴哥复播在线人数超10万,客服回应大小杨哥复播进展:暂未接到通知
9月15日晚,“三只羊”旗下乔妹、老K、嘴哥等多名主播复播。其中,嘴哥直播间人气火爆,在线人数超10万。此外,三只羊客服对记者回应大小杨哥复播进展
2025-09-16 11:22:00
1688推出“超级工厂全球版” 建立跨境服务能力量化标准
9月16日,阿里巴巴旗下源头厂货拿货平台1688在广州举办“AI跨境·国货出海”平台对接会,并发布全新商家会员产品“超级工厂全球版”
2025-09-17 04:37:00
查博士深化校企合作 携手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筑二手车人才“蓄水池”
9月8日,由查博士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二手车校企合作订单班”开班仪式顺利举行。此次合作是双方深化产教融合
2025-09-16 13:09:00
安顺绿色算力通过直连网络链路持续输出 “光速高铁”高效畅达大湾区
深夜,安顺经开区南智云谷数据中心内,一排排服务器静默矗立,蓝色指示灯如呼吸般不间断闪烁。工程师邓尚勋紧盯监控大屏——“安顺—广州”直连网络链路单向时延18
2025-09-16 13:10:00
网安周开幕|绿盟大模型能力再获权威肯定,持续推动AI与网络安全深度融合
9月15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开幕式及一系列重要活动在云南昆明举办。其中,开幕式现场,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平台正式启动
2025-09-16 1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