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韦 嘉
8月30日,2023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之一——芭蕾舞剧《白蛇传》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上演。芭蕾舞剧《白蛇传》在故事家喻户晓的基础上,在集邹罡、王舸、张萍、叶锦添、郭好为、秦立运、任冬生、刘奕等“黄金班底”的用心打造下,介入新手法对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白蛇传》进行了全新的构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异彩纷呈、别具一格、独一无二的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白蛇传》的剧情基本尊重传统故事,但采用了外部介入视角,许仙和法海先以“第三人”的方式开幕,之后又回到故事中,成为书中人,这种“跳进跳出”的手笔颇有一些中国曲艺的意味。这样的手法比较考验观众的专注度,因为每个画面的错过都可能会影响到对剧情误读和情绪疏导。
《惊蛰》《游湖》《琴瑟》《妄念》《端阳》《还魂》《对峙》《明心》八场演出,演绎了剧中的白素贞、许仙、小青、法海因爱而生的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而七情则留给了观众,大家会因个人观感体验产生不同的喜、怒、忧、思、悲、恐、惊。
该剧在肢体动作的创新上非常大胆。众所周知,传统芭蕾技术是建立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芭蕾的“开直绷立”要把肌肉拉长,姿态舒展,以线性的运动路径呈现“轻准稳美”;而中国古典舞则无论是直立状态,还是“拧、倾、圆、曲、俯、仰、开、合”的动律,无一不是从躯干的运动变化中发展,“以腰为核心,发于腰,而达于梢”。
正是如此,舞剧中白素贞和小青两个以蛇化人的角色编舞紧紧围绕蛇的形态做文章,采用“中西交融”的方式,重新构建舞蹈语汇。首先用中国古典舞轮指、穿手、掏手、抽手、盘手等快速拼接出不规则的组合,同时配合腰部拧曲晃动的姿态,妖媚的“蛇样”出来了,但完全不够,毕竟白素贞和小青已化为人,还是要有些“人样”,在这里芭蕾腿部的功夫起到了大作用。于是四条修长、笔直、挺拔的腿,踏着芭蕾舞步向观众缓缓而来;白素贞走起路来铿锵坚定,如同她的持重稳健、深情专一的秉性,小青的步伐中加上了些轻灵,走起来的时候一蹦一扭,完全符合她机敏俏皮的性格;这四条腿,一旦坐下来或离开地面,便富有韵律地上下、前后、左右摆着,不失妖性,腿活了,人物形象也活了!
不得不提的是舞剧常用且在该剧贯穿始终的两个道具,一个是“伞”,一个是“扇”。“伞”在剧中向观众透着四层寓意;其一为爱意,在民间就有青年男女一起撑同一把伞,同跳一段舞,借此表达爱慕之情的习俗。于是白素贞、许仙每每情到深处之时的舞蹈都会有“伞”的出现;其二为遮护,表示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会伴随左右。在剧中这把“伞”就是小青为姐姐白素贞撑的“伞”。其三为分离,这一层最为直观,“伞”与“散”谐音,寓意爱恋、友谊终有一日都会走到曲终人散的一天。其四为威严,“伞”在中国古代的宫廷礼仪中是不可或缺的仪仗物,它代表着强权。全剧里唯一一把杆长窄檐的伞是法海手里的伞,因此当法海挥舞起它时目空一切,只因他掌握着妖与人的生死别。
剧中持“扇”的舞蹈不多,“一把”主要是学医子弟们在舞,那扭捏作态的动作逗笑不少观众,狠狠地讽刺了一把那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子弟们;“另一把”则是白素贞的长绸扇,在《端阳》一场中,因小青的显形,整个舞剧被推上了高潮,这时候的白素贞痛心入骨,长绸扇好似一条不公的命运绳索缠绕着这位善良的娘子,再一次呈现出人有情妖有义的真挚情感。
芭蕾舞剧《白蛇传》在舞美上以青色、蓝色、橙色为主,呈现杭州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舞台顶端用六组丝线“装点”,配合投影和灯光的开合,变换出各种不同场景;下雨时,远处山雾笼罩,“丝幕”像是烟雨,人在其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生死别时,三块丝绸从天而降,似洪水,仿佛在为白素贞痛述着这人世间的冰冷;然,《琴瑟》中的红绸,《端阳》中红色的峨眉月的点缀,又像是在为这世间的无奈送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
斗转星移,几百年过去,又是断桥那雨天,众人相遇,不,应该是跳出了《白蛇传》的故事,回到现代,回到原点,也许是新的起点。主创团队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留有空白,供观众遐想。最终字幕投出“人生的剧本,唯有落幕才能看清,真情,不离不弃,仁心,莫失莫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