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22 06: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文/花开无田图/网络图片

宦官是一个争议不断的存在,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观点,宦官的出现是种顺势的潮流,皇宫里的男人只能有皇帝,这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

如果有别的男人进宫的话,那些常年得不到宠幸的妃子难免会春心荡漾,没准还会给皇帝戴顶绿油油的帽子。可是如果只招宫女的话,面对宫中繁重的体力活,宫女实在是有心无力。一方面为了维持皇宫工作,一方面为了防止寂寞难耐的嫔妃红杏出墙,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诞生了。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他们的生理特征被人工切除,他们的雄性激素被强行停止,虽然是不愁吃喝,但他们也失去了某种特别的意义。宦官和宫女相比,有力气大的生理优势,能做宫中的粗杂活,也能更好伺候皇帝嫔妃。然而宦官是和皇帝距离最近的人,皇帝对他们的信任程度更高,许多秘密的事情都可以和宦官交流一下。

外戚专权和宦官擅政成为封建王朝的两大毒瘤,郎中令赵高就是以宦官的身份成功搞垮大秦王朝,唐朝宦官刘季述更是敢明目张胆地囚禁唐昭宗,扶立傀儡性质的新帝。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外戚专权的例子更多,西汉王朝覆灭在外戚王莽的手里,东汉王朝更是笼罩着外戚争权的乌云,年幼的汉质帝就因为说了外戚梁冀一句跋扈,就被下毒害死。东汉末年的变乱,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外戚何进的干政,让凉州军阀董卓入京勤王,结果是引狼入室。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读起来依旧不寒而栗,他对宦官和外戚严加防范,并且明文规定,不准宦官读书和干涉政事。

即使这样,朱元璋依旧不放心,生怕自己辛苦打下的家业毁在“残缺阉人”的手里,他在处理政事的宫门上直接悬挂一块铁牌:宦官干预政事者,斩无赦。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虽然洪武时期的宦官噤若寒蝉、无人敢擅权乱政,但这也仅限于洪武一朝。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做法反倒适得其反,明朝的宦官干涉朝政,比起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个破坏祖制者就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在北京做燕王的时候,朝野的风吹草动都是由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太监送出的,而且在靖难之役中,以郑和为首的宦官为他鞍前马后,立下了汗马功劳。毫不夸张地说,朱棣能够成就帝业,有一半要得益于宦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棣对宦官的依赖和信任堪称历史之最。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像征税、监军、边防等国家大事,朱棣都会派亲信宦官去做,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太监郑和领导主持的。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也就是开创“仁宣之治”的圣君明宣宗,受祖父朱棣的影响,对宦官也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他对朱元璋“宦官不许读书”的祖制再一次破坏,设立太监教育机构——内书堂,从此宦官成功告别目不识丁的文盲时代。

明朝第一任干涉朝政的宦官是明宣宗、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不同于穷苦人家孩子进宫,王振在进宫前就是个学富五车的儒士。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直到有一天,明朝皇帝颁发诏书,允许有子嗣的人进宫,王振便自行阉割,成功进入皇宫。王振的运气很好,加上他自述博通经史,明宣宗朱瞻基便将他派到太子朱祁镇那里,以东宫局郎的官职陪伴太子读书。

那个时候内书堂才刚刚建立,宫中的太监识字的不多,于是王振就成了宫里的香饽饽。凭借着真实才学和独到的见解,王振一路高升,最终当上了首席太监,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内外的奏章,甚至可以代皇帝批复公文,或者记录皇帝的口述命令。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1435年,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称帝,明宣宗给年幼儿子留下了一套励精图治的官员班子。朱祁镇的母亲皇太后不愿垂帘听政,因此大小政事都落到了内阁官员的肩上,名扬天下的“三杨辅政”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王振和朱祁镇的关系非同一般,因为曾教过朱祁镇读书,王振经常被称作王先生。和以往宦官明显夺权相反,王振喜欢通过一些小事来获得朝臣的尊重,比如有一次朱祁镇和几个小太监玩球,王振便亲自找到朱祁镇,告诉他宋徽宗的故事。因为一个蹴鞠,宋徽宗将整个江山都输掉了,听到这个故事,朱祁镇面露愧色,王振好生安抚他,一副慈眉善目的老师样子。这件事情传到内阁首辅杨荣、杨溥、杨士奇的耳朵里,他们对王振的通晓大义十分敬佩,即使王振权势滔天,依旧没有嚣张跋扈,反而是持以谦虚礼让的态度。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这种政治手段正是王振和别人的与众不同之处,他的大奸似忠赢得了朱祁镇的尊敬和内阁的支持。

尽管朱祁镇的祖母张氏为他亲自挑选了五位辅政大臣,靖难有功的英国公张辅,深得朱棣信赖的老臣胡濙,政事清明的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可实际上五位辅政大臣对朱祁镇并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反倒是王振潜移默化地给朱祁镇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太皇太后张氏对王振的企图早就有所防备,每当王振的司礼监和三杨的内阁发生冲突时,张太后总是会站在内阁一边,对王振加以训斥。张太后并不是没想过除掉王振,她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想要赐死王振,可是朱祁镇苦苦哀求,不要杀死他的王先生,碍于种种因素,张太后没能如愿。

可是张太后的威胁和教训依旧没能阻挡住王振扩大势力的脚步,内阁的三杨也不是无懈可击。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杨荣虽然有政事决断的能力,却不能保持清廉,家里有许多官员贿赂的财物。杨士奇虽然为官清廉,但他的儿子犯下了许多恶事和命案,以至于让王振抓住小辫子。

杨溥为人较为随和,不敢和王振公然叫板,生怕弹劾不成被反打一耙。另外的两位辅政大臣也是自身难保,英国公张辅的田宅被王振的党羽侵占,朱祁镇的态度是不予严惩,只是口头教育了一下。老臣胡濙的年事已高,王振等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这样一来,辅政大臣名存实亡。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1438年,在王振的谗言诬告下,凡是对王振心怀不满的大臣都被惩治了一番,就连历经五朝的老臣胡濙都难逃厄运。狐狸尾巴露出来的王振,有了一批忠心的追随者,工部郎中王甘丝毫没有文人的骨气,而是谄媚巴结王振,甚至认他做义父,伺候起来比生父还要亲。大臣的人事升迁和调动,只不过是王振一句话的事情。

王甘为了取悦王振,故意将自己的胡须剃光,极尽献媚之态:我是您的儿子,应当像您,您都不留胡须,我怎么敢留啊!就因为这句话,王甘很快就升为工部侍郎,这是其他人要数年才能达到的地位,王甘却是一步登天。很快王振就有了一大批干儿子,兵部侍郎徐因为,都御史王文也,都是王振俯首帖耳的儿子。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朱祁镇从小就和王振亲近,就差说是他人生的导师了,而王振洋洋得意,将自己比喻成西周时期的周公,年幼的朱祁镇就是周成王。王振这种厚颜无耻的言论,如今读起仍忍不住作呕,一个靠着八面玲珑和花言巧语上位的宦官,竟然和周公旦那样的肱股之臣相比,恐怕周公旦泉下有知都得气醒。甚至连朱祁镇举行国宴的时候,嘴里挂念的仍然是自己的王先生,按照惯例宦官不得参与宴会,朱祁镇害怕王振生气,特意派人去他家查看,结果王振果真火冒三丈。

为了不惹王先生生气,朱祁镇破例邀请在家中生闷气的王振,并允许他骑着高头大马来到门前。百官畏惧王振的权势,不得不前去迎拜,王振则洋洋得意地跨马下地,大步流星地进入宫门。

朱元璋悬挂一铁牌,不到80年他摘下来毁掉大明王朝:也就这样完了

1441年,成年的朱祁镇按照祖宗规矩,亲自处理政事,每当他有裁决不定的事情,一定要先问问王先生。次年,唯一可以压住王振嚣张气焰的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王振更加肆无忌惮,为敛取私财公然买卖官爵。这一年的冬天,王振派人偷来了朱元璋悬挂在宫门的铁牌,上面铸有“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字样,权倾朝野的王振早就看不顺眼,偷偷的将它毁坏了。

王振的权势比起前朝更加猖獗,他将朱祁镇视作自己的学生,从不讲究君臣之礼,而是特定的师生之礼。从明太祖挂起那块牌子开始,才过了不到八十年的时间,宦官擅政的局面就已经开启,朱元璋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王振特别的教育和影响,也让明英宗朱祁镇一步步地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场灭国之灾正在逐渐向明朝走来。

花开说: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但面对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明英宗却身处其中而不自知,宦官专权,朝堂之危,逃不过的周期律也如同阿喀琉斯之踵一般暴露无遗,而人治的家天下,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昏聩与圣明则成为了王朝安危的影响性因素,残酷,血腥都挡不住。

参考资料:《明史》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明朝宦官权力:从王振到魏忠贤
...的权利为什么能这么高呢?今天就让我们细细探讨一番。朱元璋在1368年创立了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大明王朝。而刚开始的朱元璋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皇帝,凡
2024-02-16 11:50:00
土木堡之变背后的阴影:王振与朱祁镇的复杂纠葛
...等人物,值得朱祁镇为他建立忠祠?一、宦官之祸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初,就意识到宦官的危害。他在皇宫内立下铁牌,警示后世君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无疑是对宦官专
2024-04-11 13:18:00
他造就了明朝盛世,也埋下明朝灭亡的隐患
...反,秦二世和杨广的出现便直接毁掉了整个王朝。明朝在朱元璋之后经历建文仁治,结果却因急着削藩,导致了靖难之战。朱棣获胜后,他的儿子仁宗只执政一年,便交权给了朱瞻基。朱瞻基继承王
2023-03-03 14:15:00
大明冤案:一代功臣成罪臣,行刑当日围观百姓悲恸大哭
...,当时百姓夹道痛哭,上天都伤心天降大雨。生而为国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中国历史少有的对于北方游牧民族不妥协的王朝,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然这
2023-01-10 11:51:00
明王朝的宦官专权原因、后果及影响
...历史上最奇葩的一个朝代。纵观整个明朝16任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以及后来短暂中兴的明孝宗朱佑樘,几乎个个都可以算是昏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才导致了一大批太监走上历史舞台
2023-10-20 22:19:00
明朝宦官为祸究竟是谁的错
...天就让我们细细解读!一、太祖的防范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虽然使用宦官,但对他们的权力设置了严格的限制。宦官不得兼任文武职衔,不得穿戴外臣服饰,最高品级仅为正四品。他们的职责被
2024-05-07 20:30:00
宦官机构司礼监独断专行,为何还能存在?
司礼监是宦官机构。明朝的宦官机构最早由朱元璋组建,经过数次调整增易,基本定型为以十二监、四司、八局为主体的“内官二十四衙门”,主要服务皇帝及皇族。司礼监设立于洪武十七年,在洪武、
2023-01-28 19:12:00
大明盛世背后的英明君主:朱瞻基的文治武功与短暂传奇
大明王朝276年里一共出了16位皇帝,其中有5位明君: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祐樘,对应的盛世分别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由于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他的
2024-05-11 09:49:00
...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天下。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显然不仅是赵匡胤一个人的隐忧,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
2023-04-18 16: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拍摄/剪辑:孙国梁
2025-08-13 10:04:00
杨晋豪——九一八事变后国立中央大学重建地下党支部【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杨晋豪,1910年出生。192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
2025-08-13 07:45:00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开幕,三百八十八件(套)文物带你穿越数千年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玉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观众在参观
2025-08-13 07:45: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⑦|谁给南瓜浇的水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孙玉 李春炜 鲁雅琦制作:赵燕杰 王悦
2025-08-12 08:55:00
千余次护送任务无一失误,微山湖上有一条秘密交通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通讯员 白文娟“横跃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程。”抗日战争时期,为突破敌军层层封锁,在鲁南、华中地区有一条秘密交通线
2025-08-12 10:26:00
退休后重续40年前的初心,只为让革命先辈“活着”
大皖新闻讯 退休后他重拾停歇了40年的画笔,短短数年创作了近二百幅名人肖像作品,相继被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
2025-08-12 13:42: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林正良:狱中家书的丹心绝笔
“妻乎,别矣,狱中三面,尽成永决,余死若有知,灵魂当紧依妻旁,及父母之左右也……”在贵州省博物馆,有一封书信历经岁月仍显苍劲
2025-08-12 16:02:00
沈定庵诞辰100周年及沈定庵珍藏徐生翁书画展亮相浙江美术馆
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美术馆主办的“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神渊写时雨——沈定庵珍藏徐生翁书画作品展”8月9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2025-08-12 16:07:00
汲取力量护海疆丨潍坊海警局滨海工作站开展教育活动
大众网记者 李溯 潍坊报道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潍坊海警局滨海工作站组织全体执法员
2025-08-12 16:41:0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中,山东以5个入选展览的成绩位居全国首位。这些散布在枣庄
2025-08-12 16:45:00
鲁网8月1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水泊梁山。漫步在这片英雄豪杰啸聚的山寨之中,除了感受那扑面而来的历史风云与江湖豪气
2025-08-12 16:46:00
舜城泉城双名片,童声问答探千年——东城逸家舜文化讲座点亮孩子暑假
“千佛山的镇山之宝是什么?”“是大金佛!”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几乎脱口而出。“再想想哦,”螢火虫大舜文化志愿宣讲团副团长张芮笑着摇摇头
2025-08-12 17:17:00
阅见贵图|虞山派古琴雅集:400年前的“诗和远方”被弹出来了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应腾)400多年前,虞山琴派创始人严澂创立“虞山琴派”,主持编写的《松弦馆琴谱》,被琴界奉为正宗
2025-08-12 17:28:00
铁骨铮铮“红三村”
红三村抗日联防指挥部旧址 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菏泽曹县县城西北30公里,有座安陵堌堆。堌堆附近,有三个相距不过两三里路
2025-08-12 1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