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5月21日,十三陵中心小学“明文化”课程实践现场会在明十三陵景区举办。本次活动以“以文化人,以史启智”为主题,集中展现十三陵中心小学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
据了解,十三陵中心小学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调研需求,开发了“明文化”跨学科主题课程。该课程以明朝历史为脉络,整合科技、艺术、体育、文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奇幻之旅”“大明印象”“百草园”“文墨飘香”“科技创想”“计量古今”六大核心课程,旨在破解学科壁垒、联结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传承文化的综合素养。

课程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例如,在“大明印象”课程中,学生通过研究明朝服饰花纹、官服补子图案,设计出系列文创产品。“奇幻之旅”课程中,低年级学生通过诗词与游戏融合的“大富翁”活动学习明朝历史;中高年级则在“昭陵杯”定向越野挑战赛中,运用识图、指北针技能,完成融合明史知识的趣味任务,促进体能、协作与探究能力同步提升。“科技创想”课程则联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资源单位,引导学生探索古代科技成就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路径,激发科学创新思维。
据介绍,学校通过专家引领、集体研讨、跨校合作等方式,推动教师突破经验壁垒。从课程设计到实施评价,教师团队以“学习者”身份先行探索,重构课堂模式,最终形成“真问题导向、跨学科整合、多主体评价”的教学新生态。
课程创新同步配套评价体系改革。以“跃动古今”项目为例,学校从“学科素养”“合作能力”“实践成果”多维度设计评价量表,并通过师生共评、专家参评、模拟用户反馈等方式,实现“以评促学”。评价贯穿项目全程,注重反思与改进,助力学生成为“有反思能力的学习者”。
十三陵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安翠翠表示,本次展示既是阶段性成果总结,更是课程优化的新起点。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细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持续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让“明文化”课程成为学生涵养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2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