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张家界日报
十里乡村春满园
——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金杜村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全媒体记者 鄢渊 通讯员 蒋献辉
芳菲四月,一条数公里长的环形乡村公路贯穿整个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金杜村的高山台地,娇艳的桃花、梨花掩映在青瓦白墙之间。一块块大小形状不一的田地里,群众正抢抓季节,冒雨为莓茶基地剪枝、扦插补苗,为林下中药材土地整理枯枝杂草。
近年来,金杜村在索溪峪街道及驻村单位的全力支持下,坚持党建引领,促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发展产业,莓茶项目破题
金杜村地处武陵源区东部,北接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东与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为邻,共有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97户617人,全村总面积2.1万亩,其中耕地1600亩。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退耕还林等原因,全村现有可耕种土地面积不足800亩,土地分散、贫瘠不说,在田间劳作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不成规模,产量效益也不高,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近年来,该村持续抓“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工作,全力推动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2014年,村民靳其成租赁土地50亩种植猕猴桃和蓝莓;2021年初,创业致富带头人丁世举返乡租赁土地300亩种植莓茶,“七九”老兵租赁土地50亩种植中药材。但受地理环境制约,创业者们有成功,也有失败。
2021年5月,区公安分局原喻家嘴派出所所长李龙彬受命担任金杜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区公安分局、区烟草局、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驻村工作队队员唐承维、陈思源正式进驻该村。
如何为金杜村谋发展?工作队首先对全村民情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了解到本地创业致富带头人丁世举致富不忘乡亲,在创建乖幺妹土家织锦公司后又成立鑫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流转该村土地种植莓茶,当年实现产值30余万元,解决了40多人就业,也为当地群众带来务工收入2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7000元,李龙彬第一时间就联系丁世举,邀请他来会商产业发展大计。
背靠武陵源庞大的客源市场,莓茶不愁销路。工作队决定以不突破耕地保护底线和基本农田制度为前提,扩大莓茶种植面积,依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2022年集中连片改造土地500亩进行莓茶种植与开发。当年便产出莓茶上万斤,解决了就近78余名群众就业。
“我们老俩口去年在莓茶园做零工,一年下来合计赚了2万多元工钱。”70多岁的村民毛至福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再接再厉,林下经济接力
村民集体收入逐步增加,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还是偏少,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比偏低,村集体收入薄弱,已不适应乡村振兴大局。
如何壮大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村民代表一起走出去“取经”。李龙彬带队前往贵州省务川考察中药材天门冬种植,贵州与湖南地理纬度气候相近,天门冬三年一受益,当时市场价8元一斤,亩产最高达1.5万斤。村支部书记毛善柏带队,来到黑茶之乡安化县考察黄精中药材种植,黄精五年一受益,其时市场价也是8元一斤,亩产4000斤以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金杜村最不缺的就是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种药材,大家都认为可行。但老百姓理不理解,支不支持土地流转?在丁家台的屋场上,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村民数十人围坐在一起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的几乎都是有丰富种地经验的老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村民发言:“这些药材种三五年后挖出来销售,将来卖不出去咋办?”
“天门冬喜温暖,不耐严寒,忌高温,多生长于山野林沿阴湿地、丘陵地灌木丛中或山坡草丛。黄精适应性很强,耐寒冬,生长在林下、灌丛或阴湿草坡。金杜村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无论土壤气候完全适合……”为打消大家顾虑,李龙彬一一解释。
他还以尾笋打比方,去年行情好,原来一两块一斤,去年涨到10块,药贩子上门争着收购。中药材市场行情有波动,但长在土里不怕烂,不像水果不好保存,保险系数高,保守估计可为村集体带来近40万收入。如果行情好,可以一茬接着一茬干,彻底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短板。
为发展林下经济项目,全村8个屋场先后召开十余场屋场会,终于达成一致共识。80多岁的村民丁大松,儿女都在外地务工,他和老婆主动清理了五六亩地的油茶和猕猴桃,全部流转给村里种植中药材,他说:“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人勤地不懒,年纪大了,实在种不动了,地坚决不能荒!”
2022年,金杜村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后,流转山林100亩,尝试50亩种植黄精,50亩种天门冬。当年解决了本村32人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由于中药材三到五年才有收益,去年一年长势良好,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今年计划再扩大150亩,目前已开展地块整理。
“功成不必在我。”李龙斌表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希望驻村工作队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提升村集体输血造血能力,拓宽群众增收途径,助力金杜村全面振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