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建立碳标签、推广电动汽车……
让基础设施实现绿色低碳
图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未来图书馆,其主要通过铺设在屋顶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和“光伏树”供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热点追踪】
◎本报记者 金 凤
“当下建筑能耗巨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建筑理念、策划、技术到工法等众多建筑环节均具有继续优化的条件。”近日,在2023基础设施低碳建造与运维学术论坛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的急迫性。
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实现建筑、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发展?
论坛上,院士、行业协会负责人、央企负责人共300余人,就我国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材建造、能源运维、碳排放管理等领域在低碳转型方面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研讨。
“当前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不同,需要探索各自的技术路径;二是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很长,需要在建造、运维的全过程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基础设施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还需要技术积累,尤其是一些自主可控的软件的开发。”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德智说。
他认为,目前亟须量化基础设施的碳排放指标,以及对工程应用的新材料进行低碳设计。
“要实现碳减排,首先要知道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维中会产生多少碳排放量,所以需要为建筑原材料建立碳标签,例如一根钢筋、一块水泥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还需要定量监控、溯源。在此基础上,同时研发高性能、低排放、低成本的新材料。”李德智介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年来在不断研发迭代碳排放计算研发软件,让一栋建筑从诞生到废弃的碳排放总量一目了然。
在我国,建筑业的碳排放量是碳减排的重中之重。
“轨道交通工程涉及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多行业,碳排放构成复杂,虽然整体上绿色低碳,但建设阶段碳排放量巨大。”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鲁卫东建议,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可以通过大力发展预制装配技术、减少临时结构工程量、推广高强材料应用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汽车电动化是向低碳交通系统的重大战略转型,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还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相较于燃油车,电动汽车到底能多大程度缓解空气污染?欧洲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俞绍才用一份实证研究给出了科学判断。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国不少城市调整出行政策。俞绍才团队分析后发现,出行政策调整后,很多城市的二氧化氮浓度出现较大程度下降。这一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
“用这个结果来预测电动汽车的全面推广对空气质量影响,我们发现,电动汽车的全面推广能够使我国中部和东南部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下降30%—70%,二氧化氮浓度的降幅更加明显,达到40%—80%。”俞绍才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