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7月20日讯(记者 曹国凤 实习记者 闫昊)7月18日晚,金沙滩啤酒城内流光溢彩、人声鼎沸,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此盛大启幕。在这场万众瞩目的狂欢盛宴中,由山东手造(青岛)国际展示体验中心主办的“山海匠韵·哈皮手造荟”文创板块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将山东手造的厚重底蕴与现代创意的鲜活灵气完美融合,为海内外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青岛爱心角志愿服务中心秘书长、鲁网青岛频道成员薛同春穿梭在热闹的活动现场,既为文创活动的多元创新倍感自豪,也深深动容于公益与文化交织的温暖力量。
走进“山海匠韵·哈皮手造荟”活动区,铜板闪烁的微光与木版的清香交织成独特的文化气息。这里是山东手造(青岛)国际展示体验中心精心打造的非遗舞台,数十个展位前挤满了好奇的游客。在铜拓技艺展示区,非遗传播者正手持工具在铜板上细细拓印,随着力道的变化,“青岛啤酒节”“干杯啤酒一切都有”“醉笑西海岸”等元素逐渐浮现,原本冰冷的金属瞬间被赋予了青岛的城市记忆。“这是融合了传统拓印与金属工艺的创新非遗,2023年列入地方非遗名录后,成了连接乡村与城市的文化纽带。”青岛爱心角志愿服务中心秘书长薛同春向围观游客介绍道,游客们接过刚拓好的铜质书签,指尖触碰时的冰凉与图案里的文化温度形成奇妙呼应。
木版年画传承人李相夺的展位前更是排起长队。这位家族传承百年技艺、2023年获评临沂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手艺人,其展位旁的爱心角非遗志愿讲解员正现场演示铜拓套装的使用方法。这套套装组件小巧精致,一块铜板、几样工具便能让普通人在家复刻千年文明。“您看这组啤酒节主题铜拓,都是用铜皮一点点敲打出来的,龙凤呈祥的传统纹样里,还藏着啤酒杯的现代元素。”爱心角非遗志愿讲解员薛兆杰边说边拿起一件成品,阳光透过啤酒城的遮阳棚洒在铜面上,折射出的光斑仿佛在诉说技艺的流转。不少游客现场驻足欣赏专属铜拓,希望把这份“可带走的青岛记忆”珍藏起来。
在“鲁网文创专区”和“爱心角专区”,另一种温暖正在传递。青岛爱心角志愿服务中心组织的10余名志愿者身着统一马甲,或引导游客体验非遗制作,或协助整理文创产品。专区内陈列的铜拓摆件、木版年画衍生品等文创产品,每售出一件,部分收益便会注入公益基金,用于帮扶困境儿童和孤寡老人。“啤酒节不只是举杯欢庆的场所,更该是传递善意的平台。”青岛爱心角秘书长薛同春一边指导志愿者进行非遗讲解和引导,一边说道,“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城市文明的共建者。”
活动间隙,一阵空灵的音乐响起,爱心角志愿者们在广场中央跳起了本心婵舞。她们的动作舒展如流云,时而沉静如水,时而灵动似蝶,将儒释道的智慧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喧闹的现场竟因这曲禅舞多了几分宁静。“这是志愿者们用肢体语言传递的平和力量,就像我们希望文化与公益能在啤酒节扎根生长一样。”望着舞者们,眼中满是期许。
鲁网青岛频道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幕幕精彩。图文直播里,铜拓技艺的每一个细节清晰呈现;短视频中,志愿者们与游客的互动让人忍俊不禁,他们忙碌的身影更显温暖。“我们想通过媒体的视角,让更多人看到啤酒节背后的文化厚度与城市温度。”“山东手造”(青岛)国际展示体验中心运营总监刘发磊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文创与公益的融合之路,让“山东手造”的魅力持续绽放,让“志愿之城”的名片更加闪亮。
此刻的金沙滩啤酒城,酒香与墨香交融,欢笑声与公益心共鸣。在“山海匠韵·哈皮手造荟”的舞台上,非遗技艺正以创新姿态拥抱时代,公益暖流正顺着文创的脉络浸润人心,共同书写着青岛国际啤酒节最动人的文化篇章。
责任编辑:刘亮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