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二百年,夏侯渊十三岁的外甥女外出拾柴火,张飞见了,当即动了歪心思,硬把她抢了回来。夏侯渊对自己的外甥女,一向是宠爱有加,怎么可能不出来报仇?
《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夏侯渊十三岁时,他的外甥女在外面拾柴火时,无意中遇到了张飞。
张飞见了她的美貌,就把她给绑了,带回了家。
在古时候,男女之间的婚姻,都要遵从父母和媒人的意愿,哪怕三国时代战乱不断,但这样的事情,也太过了。
据《三国演义》中记载,张飞“八尺高,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雷鸣,势如奔马,豹头环眼,满脸横肉。
但这也算是一种污点吧。
在历史上,张飞读书、诗词、绘画都很好,当年随刘备出征的时候,也是一位富贵人家的少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变卖了很多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13岁的小丫头虽然被张飞给拐跑了,但她的运气还不错。
张飞待她极好,赐她为正室。
夏侯夫人婚后不久,又有两个女儿,张飞十分疼爱这个女儿。在逃亡的时候,张飞一直保护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从来没有抛弃过他们。
她的两个女儿相继与刘禅结为夫妻,成为刘禅的第二位皇后。
只不过,夏侯渊并不知道张飞对自己的妻子很好。他最疼爱的外甥女,被人掳走,这是一种奇耻大辱,夏侯渊为什么不出来报仇?
夏侯渊当然不会站出来,毕竟只是一个外甥女。
不过,这也是低估了夏侯渊的实力。
夏侯渊的亲弟弟,就只有她一个女儿。
夏侯渊本来是富贵人家,后来又迎娶了曹操的妻子和妹妹。曹操犯罪后,他给他定罪,让他的家人过上了更艰难的生活,到了最后,他连饭都吃不上了。
夏侯渊有八个儿子,他为了照顾自己的孩子,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却没有抛弃自己的女儿。
(《魏略》:时兖、豫军大乱,饥寒交迫,弃了他的儿子,救了他的兄弟和女儿。)
从这一点上来说,夏侯渊对她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亲生儿子。
他不会为了自己的亲人,而放弃复仇。
依我看,夏侯渊之所以没有找张飞报仇,主要是因为:
第一,夏侯渊并不知情,等他发现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曹操于一八九年造反,夏侯渊随其出征。夏侯渊看在外甥女年纪还小的份上,便让她暂时住在谯县,并且还专门交代了族中的人,要好好照顾她。
夏侯氏被夺,是在公元200年,夏侯渊坐镇“官渡之战”,成为了一名都尉。袁绍战败后,他就是后勤兵。
因为这一战,刘备甚至召集了几万人,参与到了这一战之中。如果不是曹操出其不意,破坏了袁绍的粮草供应,动摇了他的士气,这场战争的结果,还真不好说。按理说,这一战如此危险,夏侯渊对自己的侄女,也是一无所知。
等到战争结束,人被劫,生米煮熟,想要报仇,已经晚了。
第二,三国时代,抢婚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盛世的时候,抢婚是不合法的,但是在三国的时候,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
我给你们举几个例子。
刘备之女,被曹纯抢为妾氏;孙策从大乔小乔手中夺走,大乔被他收为己用,小乔被周瑜夺走;曹丕,把袁熙的妻子甄氏给抢了;曹操,可是三国之中,最擅长的就是抢妻了。
不过,张飞抢女人的方式很特别,别人都抢着要,他就抢黄花大小姐。
张飞的年龄,比夏侯氏都要大。他是在公元一八四年跟随刘备征战的,那时候的夏侯,才十三岁,论年龄,他的年纪,已经超过了他的二三十岁。
说句公道话,张飞虽然是偷黄花大小姐,可他把正室的位置让给了他,这就等于两清了。
第三,夏侯渊和张飞素不相识,他也没有办法报仇。
不管如何,他们最疼爱的外甥女被人抢走,谁都会愤怒。
但夏侯渊实在是太忙了,官渡之战之后,他前往东海,劝说昌豨投降昌豨,被封为典军校尉,并留下“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出千里。”
之后,他又杀了徐和,收了诸县,灭了雷绪,又灭了西域的护卫,可以说,夏侯渊在曹操的指挥下,根本就没有休假,而是从一个地方跑到另外一个地方。至于张飞?他美人在怀,与刘备一同入川,与夏侯渊并无瓜葛,纵然夏侯渊再怎么痛恨,曹操也绝不会允许他抛下战场,到蜀汉来对付张飞。这三点,夏侯渊之所以没有报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夏侯氏的安危。男人和女人的婚姻,最难的就是让人满意。张飞待夏侯氏极好,夏侯氏也是乐呵呵的。
在这乱世,能有一个人保护她,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你看看孙权的姐姐,孙夫人,不也是中了他的圈套,最终孤零零地留在了东吴?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夏侯氏这丫头,也算是走了狗屎运,前世有叔父照顾,后半辈子,有夫君保护。你觉得呢?欢迎给我留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1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