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商遥遥
“这个家多亏有了她啊,真是比亲闺女还好啊!”说起魏爱玲,她的婆婆竖起了大拇指,今年57岁的魏爱玲,已经悉心照料瘫痪的小叔子15年,魏爱玲所做的一切,荣家人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1988年,魏爱玲嫁到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荣庄村,并和丈夫荣庆良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平淡幸福。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08年12月的一天,年仅32岁的小叔子荣庆华发生车祸,昏迷不醒,打破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医院听到医生说他不行了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在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家人便把荣庆华送到了广饶县医院,医生的一句“幸亏送来得早,要不然就没命了”让魏爱玲一家有了一丝希望。
由于车祸导致脑干组织严重受损,荣庆华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肇事司机也逃逸不知去向,没有要到一分钱医药费,他的妻子也不堪重负选择了离婚,带走了当时只有3岁的儿子。
荣庆华的处境,兄嫂看在眼里。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突然遭此厄运,只能天天躺在床上,魏爱玲明白小叔子身体上的疼痛,更明白他心里的苦。
魏爱玲的婆婆魏秀梅常年患有高血压,因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打击,听力和记忆力也逐渐下降,本就体弱多病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无法帮衬家里。魏爱玲的丈夫荣庆良因为患有脑血栓,劳动能力极其有限,一双儿女此时也正值上学的年纪。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魏爱玲没有多想,咬紧牙关,挑起重担,义无反顾地扛起照顾小叔子荣庆华的重担,这一扛,就扛了15年。
住院时荣庆华通过插管进食,魏爱玲便开始给他做流食,将食物放进嚼碎机,由于嚼碎机很小,她就打一点放一点,直到食物全部做完。再用针管一点一点给他喂饭。等病情有所好转出院后,魏爱玲便开始在家给他喂饭,“他胃口挺好的,正是青壮年的时候,喂少了怕不够,饿着他,喂多了他就拉出来了,到时候还要收拾。”刚开始,魏爱玲不知道喂多喂少,一盘饺子或者一个馒头加些菜,估摸着大概他能吃饱就不喂了。每天她都一点点摸索着,慢慢地形成了定时定量的良好饮食习惯。
在广饶县医院住了两个月,后来又到济南的一家医院治疗了两个月,第二个月时,魏爱玲突然发现荣庆华开始说话了,“他开始嘟囔了,虽然听不清说的是啥,但是他有动静了,我们就很开心。”
荣庆华由于长期卧床,易患褥疮,魏爱玲就天天给他擦洗身子,隔段时间就给他翻翻身子。同在一个病房的家属看到魏爱玲如此尽心尽力,还问道:“这是你女儿还是媳妇啊?”这时魏爱玲的婆婆总是说:“这是我媳妇!”
为了给荣庆华治病,魏爱玲比别人多吃了许多苦,但她从没有抱怨过,她说:“要论苦,他比我痛苦多了,我怎么能抱怨呢。”为荣庆华多方寻医,打营养针、针灸、按摩、找偏方……凡是对治疗荣庆华的病情起作用的方法,魏爱玲就不遗余力地去尝试,亲力亲为,即使收效甚微,她也从未放弃。每天一大早,魏爱玲就去帮小叔子更换纸尿裤、清理身上的粪便、擦拭身体,和婆婆一起帮他更换衣物、起身锻炼、按摩做康复,俩人几乎每天都要搀扶着荣庆华进行练习。“我一个人弄不动他,媳妇每天到大棚上干完活,我就让她回来跟我一块搀着他走走。”为了能让荣庆华多活动活动,魏爱玲和婆婆搀着他从家门口公路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短短100米的路程,就得走半个小时,常常是走一次,俩人就累的浑身是汗。
岁月的刻刀在这位农村妇女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十几年如一日,魏爱玲一面操持着家务,一面担当起照顾小叔子荣庆华的重任,不管多苦多累从不感觉委屈,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17: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