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号称“月入过亿”、实际有人倒亏,短剧成了割韭菜生意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28 00:57:00 来源:VISTA看天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

原标题 | “月入过亿”的短剧,谁在请谁入瓮?

作者|魏妮卡

编辑 | 李春晖

对于今年春节档后出现大规模鼓吹短剧暴富神话,硬糖君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众所周知,这年头影视圈也不兴融资上市、资本并购了,赚了钱不偷着乐,这么敲锣打鼓是要闹哪样?是要吸引监管层的注意,获得税务局的关心,还是更多行业竞争者来分杯羹?

而且明明去年一整年,关于微短剧的报道层出不穷,行业爆火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何原本闷声发财的创作者、平台今年要一反常态走上台前,频频发文、买文宣告“微短剧很赚钱”。其行文之间仿佛在大声向外界投资者呼喊,“快到碗里来”。

号称“月入过亿”、实际有人倒亏,短剧成了割韭菜生意

如此急切谄媚的姿态,实在不该出现在蓬勃发展的当红行业,倒是常见于即将被查封、卷款潜逃的一锤子买卖。当然,我们还是可以从资本层面来理解,人家短剧公司、平台现在出来公关,是想要融资把业务扩大化,尤其是不局限于现有业务。谁都可以有做大做强的梦,硬糖君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另一方面,硬糖君也注意到,自去年末开始,不断有网友爆料短剧行业的亏损率高达80%以上,小红书上自述做短剧破产的故事真真假假、比比皆是。综合来看,今年这波突如其来的短剧鼓吹定有蹊跷,背后操控者恐怕别有盘算。

01

短剧不赚钱,投流才赚钱

“群众都被迷惑了,整个微短剧行业,赚钱的不是短剧本身,而是投流业务。”当硬糖君把对小程序短剧的困惑讲给短剧制片人阿朝,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短剧的暴富神话一直都是说给外行听的段子。而这个段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的。首先要知晓短剧行业最赚钱的人是谁,才能知道为什么这群人现在又要走上台前、重新收割韭菜。

短剧行业最赚钱的是做投流业务的人。据《2024年微短剧买量投流数据报告》预估,2024年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73.9亿元突飞猛进至500亿元。“而实际上,这500亿的盘子,有400亿是属于投流的。”阿朝强调道,这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行业。

想必大家已经熟知咪蒙的短剧故事。今年春节档期间,咪蒙团队出品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制作成本百来万,算是微短剧的天花板,上线当日的充值超过了2000万。但据新播场数据统计,该剧的投流成本或接近6000万。这个数字,可能超过了70%院线电影的营销费。

号称“月入过亿”、实际有人倒亏,短剧成了割韭菜生意

那么,谁是赚到投流钱的主力军?“很多微短剧平台在做这样的业务。”阿朝介绍。前年因为口罩原因,小程序短剧异军突起,点众、九州这类小程序短剧平台可谓家喻户晓。

但事实上,他们并不靠短剧赚钱。2020年,微短剧风刚刮起来的时候,当时力求上市的点众科技IPO披露了,他们的主要营收仍然是靠自有书库阅读业务收入。没有提及的短剧业务应该占营收不到1%。

近期蓝鲸采访点众相关负责人也提到,公司每月4-5亿的数据实际是包含小说、广告等其他多项收入的总流水,而非短剧单项业务营收。点众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在10%左右,其中短剧业务的净利率不到1%。

号称“月入过亿”、实际有人倒亏,短剧成了割韭菜生意

被其轻描淡写略过的其他业务,或许就包含短剧投流业务。这类靠网文发家的平台,深知投流是所有付费互联网产品的唯一出路。短剧只有在各大社交APP上投流,才能吸引来付费用户,才会有赚钱的可能。合作短剧公司去拍短剧的风险大,但化身负责投流业务的中介公司,等着短剧公司下单投流,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曾有不少短剧投资者诉诸媒体,想要为自己的负收益讨个说法。据新腕儿的报道,一名导演控诉自己的短剧在短视频某账号的曝光有2400万,但最后却只有-1800的收益。

号称“月入过亿”、实际有人倒亏,短剧成了割韭菜生意

这些短剧投资者、创作者必须去和某个微短剧平台合作,而这种合作就像把钱投进了一个秘密的黑匣子。除了投资成本,就是协议规定的投流成本,最后具体数据、收益情况,平台说什么就是什么。整个短剧行业没有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做担保,留下了很多暗箱操作的空间。

每当有创作者质疑收益时,就会被一句“投流成本入不敷出”打发掉。言下之意,要怪就怪投流的大平台——抖音、快手,是他们赚走了大头。

02

抖快觉醒,需要新韭菜入场

当投流公司把锅甩给抖快的时候,抖快却在去年末突然发布限制投流公司的措施。如果真是抖快赚走了大头,那他们干嘛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3年11月20日,抖音巨量广告发布最新公告,设置了短剧投流的资质,并明文禁止了代投业务。代投指那些没有资质,借用其他平台资质进行投流的行为。抖音规定广告主必须有三个证,分别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视听(网文)许可证以及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号称“月入过亿”、实际有人倒亏,短剧成了割韭菜生意

众所周知,现在搞投流的这些野路子公司,大多没有这些证件。这番操作,基本筛掉了很多投流公司。“所以投流公司把锅甩给抖快,完全是倒打一耙。”阿朝向硬糖君透露,抖快以前是不在乎投流这点钱。去年末幡然醒悟,是因为发现投流公司把这个蛋糕越做越大,赚走了短剧市场90%的钱。

最初,外界都以为小程序短剧平台能够异军突起,甚至抢走抖快微短剧的市场份额,靠的是擦边的内容。但慢慢地才发现,人家靠的是投流业务。“男性向黄暴内容的大盘在下降,现在越来越不如女性向内容的付费率。”阿朝解释道。

而短视频巨头现在想要扭转局面,也是轻而易举,毕竟他们是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人。正如国产APP出海,集体涌向国外的社交APP投流。当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发现孵化出了Tik Tok这样的巨头,人家转头便把算法改了——让你越投越多,效率却越来越低。

老美还在剧集《继承之战》里讽刺了这一现象。媒体大亨的太子哥收购亚裔的流媒体公司后,发现用户流失严重,亚裔老板无奈回应:“Facebook改了算法。”

去年末,抖音不仅出台了针对投流公司的相关措施,同时也进行了一番招兵买马,大力发展自己的投流业务。今年1月,抖音面向影视公司、MCN机构、个人创作者等微短剧制作方,发布联合出品、联合运营两大合作模式,推出最高500万现金和1亿流量扶持的诱人方案。

号称“月入过亿”、实际有人倒亏,短剧成了割韭菜生意

该计划吸引了长信传媒、柠萌影视、华策集团、完美世界等37家做长剧的头部影视公司参与合作,同时拉来了新华社、新华网、央视频等超二十家媒体机构与抖音达成合作。

当时抖音短剧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抖音短剧主推的方向是传统文化与文旅融合。于是我们看到,今年春节期间抖音热播短剧《我的归途有风》,讲述的正是都市白领回到乐山发现非遗美食的故事。

姑且不论这种官推“正能量风”短剧能否走通,反正抖音是把投流公司的路给堵上不少。现在回过头来看,今年初兴起的这波“短剧暴富”鼓吹,背后的操盘者大概率就是投流公司们——这批投流生意的既得利益者急了,担心抖快一入局,自己后续没得赚了。于是亟需新韭菜入局,且割且珍惜。

03

除了投流,短剧致富都是梦吗?

“赚过钱的人,是真致富了,后面谁也不好说。”阿朝表示,即使是咪蒙、柠萌这类做过微短剧爆款的玩家,也不敢保证往后还能造出爆款来。微短剧的赛道已经拥挤到不能用“二八效应”来形容。毫不夸张地说,可能是1%的爆款与99%的赔钱货。

相对来说,与长视频平台合作的微短剧可能更有保障。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基本沿用了分账剧模式,投流成本占比较低,相对良性。而且,各家对投流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按阿朝的经验,腾讯视频合作的微短剧,是比较倾向投流的,通常制作公司需要花10-20%的成本去砸投流;优酷合作的微短剧,则不赞成投流,倾向于靠内容自发吸引;芒果TV合作的微短剧,则是倾向于自己投50%,其他成本、包括投流的配比另外定;爱奇艺则是整体不太建议走微短剧的路。

但近期硬糖君发现爱奇艺也上线了《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还给出了开屏和首页推荐。该剧被收纳在爱奇艺平台的锦华剧场,该剧场收录了200多部微短剧。长视频平台自己不蹚浑水,成为微短剧的分发平台,或许也是一个曲线救国的路子。

号称“月入过亿”、实际有人倒亏,短剧成了割韭菜生意

面对微短剧的突飞猛进,长视频平台或许也没有完全想好对策。这两年,长视频最为看重的分账剧市场遭到了微短剧的严重挤压。即使有《一闪一闪亮星星》这种从分账剧到大银幕的成功案例,很多分账剧的创作者与资本仍然流向了微短剧市场。毕竟,谁不想做“投资小、周期短、来钱快”的生意呢。

对于影视从业者来说,微短剧行业红火不是坏事,至少创造了不少再就业机会,让失业大军找到了糊口的路子。但眼下投流赚大头的风气,限制了微短剧的长远发展。引用某网友的话来说,这些纯打工的影视从业者,完全是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而那些投流公司则是轻而易举地拿走了白粉的钱。

相比市面上各类投流公司的暗箱操作,短视频巨头的游戏规则比较公开透明。同时,硬糖君也相信巨头们的这番操作,目的应该不止是要挤掉投流的肥头中介们、把钱留在自己兜里,更是要扶正短剧行业风气,让其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

总而言之,抖快这波整顿之后,多少能打假一些投流公司。而刚开始做微短剧暴富梦的人,可能需要看一下《孤注一掷》醒醒脑。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2024 Vista看天下

V

“花 2000 块、老了20 岁” ,新娘妆翻车

“打 工 人 之 光”顶 流 网 红,突 然 塌 房

旱 厕 与 羊 面 对 面,新 疆 “厕 评” 太 炸 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8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零基础月入过万”的短剧推广成“最强副业”?实为骗局!
这段时间,“短剧”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网站上,大量号称“零基础月入过万”“宝妈在家就能做”的短剧推广“教学帖”吸引着渴望通过副业创收的网友。“短剧推广”,就是将
2025-03-26 07:57:00
短剧观察|短剧切片分发:点豆成兵的达人们,在挖平台的流量墙角
...卖过华强北的耳机。割过别人韭菜,也被别人割过韭菜。短剧切片分发是我唯一做过不是灰产,空手套白狼赚到钱的业务。”“用人拉人的方式做短剧切片营销的公司很多。毕竟忽悠别人能赚钱,比
2024-02-07 11:11:00
短剧爆火之后:横店变竖店,编剧日写十集月入10万
...如电光火石。一切都紧随热潮。春节期间,咪蒙团队操刀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横扫各大平台,单日充值超2000万,抖音最高播放量7.1亿。这部拍摄仅10天的短剧,获用户充值过
2024-03-13 21:57:00
短剧推广轻松月入过万?“最强副业”套路深
短剧爆火后,不少卖课商家从"代运营""教你做自媒体"等内容转向短剧领域,"短剧推广"正在被包装为一种"零基础搞钱"的新型副业。然而,看似自由、月入过万的短剧推广,背后隐藏着商家的
2025-03-25 21:27:00
人人都来写短剧,短剧编剧的钱真的好赚吗?
...”“两部剧收入过亿”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挤入短剧。今年春节,抓住“财富密码”的短剧正在掀起一股新的掘金潮。据艾媒咨询预测,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超504亿元,2027年
2024-03-16 18:33:00
【天之水微语】短剧推广:“月入过万”背后的真相!
短剧推广:“月入过万”背后的真相 在如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各种“赚钱神话”层出不穷,其中短剧推广打着“月入过万”的旗号,号称“最强副业”,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然而,这看
2025-03-26 20:44:00
月入4亿!短剧市场火爆,陈瑞卿夫妇成短剧之王?
各位网友,震惊!夫妇档短剧制作人陈瑞卿和何春虹在短短一个月内收入高达4亿,日充值额突破2000万大关!在短剧市场迅速崛起的今天,这对夫妇凭借精准的市场嗅觉和不凡的制作能力,牢牢占
2024-03-14 00:05:00
走近微短剧丨站在风口上,微短剧编剧月入十万是不是梦
微短剧的“泼天富贵”,究竟被谁接住了?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并且规模还在迅速增长。微短剧研究平台DataEye发布的相关《报告》预测2024年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2024-03-25 09:39:00
一对夫妇靠短剧月入4亿?毛利率仅为10%!行业如何“破圈”
近期,围绕短剧行业的讨论再次升温。“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短剧行业真的如此暴利吗?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内容过于“标题党”,甚至比某些短剧的剧名还要夸张。从
2024-03-13 17:0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国产高端主控芯片模组厂在江北新区投产固态硬盘“大脑”,南京造!南报网讯(通讯员胡晓靓记者夏思宇)身处数字化时代,固态硬盘(SSD)是掌握系统运行速度
2025-09-11 08:50:00
8个月引来24个项目,建邺招商“亿”军突起9月,德国奥乐齐首进南京建区域总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卫凌云 通讯员建投宣招商热潮涌
2025-09-11 07:44:00
南瑞继保发挥“头雁效应”,带领全产业链跑出中国智能电网自主创新路让产业链“筋骨”更壮“血脉”更通□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国网湖南衡阳站
2025-09-11 07:44:00
近30家赣企参展投洽会 江西前沿科技亮绝活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报道:9月8日至9月11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在福建厦门举行。江西组织近30家优质企业参展
2025-09-11 06:36:00
2025服贸会丨走进贵州展区 一睹服贸“新”风采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其间,贵州将以“开放贵州,创新服贸”为主题设立展区
2025-09-11 03:24:00
烟台高新区多家企业入围第十届“创客中国”时空信息大赛决赛
胶东在线9月9日讯(通讯员 郭健)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
2025-09-11 03:03:00
8月28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阿尔勃特空间智能(河北)视觉技术有限公司展示区,公司副总经理朱晓明用语音进行操作,要求机器人“鲁班1号”打好对应工位的螺丝
2025-09-10 08:27:00
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在厦启动 描绘“数实融合”新图景
扫码了解详情厦门网讯(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华鸿)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持续迭代演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场高规格的人工智能盛会再度在厦门启航
2025-09-10 08:27:00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人工智能+供应链”创新成果将在厦涌现
周伯文。(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火炎 摄)厦门正在全力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创新成果有望在此加速涌现
2025-09-10 08:58:00
随着中报陆续披露,在今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普遍承压的大环境下,鱼跃医疗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增的亮眼答卷,其中海外业务同比增长26
2025-09-10 09:17:00
上海时尚之都的形象深入人心,时装之外,上海还是一座美妆之城。今年8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 CBE·胡润中国彩妆品牌TOP50》报告
2025-09-10 10:55:00
当消费市场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耕时,一场以民生需求为罗盘的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
2025-09-10 10:55:00
青岛锐智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鲁网9月10日讯(记者 葛万彩)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青岛锐智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靠科技人员自主研发
2025-09-10 11:20:00
AirPods Pro 3 登场了!耳机支持测心率,实时翻译功能国行暂不支持
在今日凌晨举行的“前方超燃”苹果发布会上,AirPods Pro 3正式亮相。这款耳机不仅延续了苹果经典的简约设计和出色音质
2025-09-10 11:24:00
重大变革!iPhone17将仅支持eSIM,不再配备实体卡槽,苹果官网默默下架iPhone16pro
9月10日,在凌晨举行的苹果2025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宣布,“史上最薄”iPhone Air 将在全球范围内统一采用仅支持eSIM的设计
2025-09-10 1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