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人类探索星空的神奇
——读《地球的眼睛》
读完这本《地球的眼睛:地基和太空天文台传奇》,让我对人类探索宇宙的精神叹为观止,也让我对中国近些年太空领域科技的飞速发展颇感欣喜,更让我对该书以汪诘为首的创作团队十分佩服。汪诘兼具科普作家、科普自媒体人及腾讯新闻知识官等多重身份,而另一位“科学有故事团队”的核心成员吴京平,既是科普作家,又是科学史评话主播。这支主创团队着实厉害,他们查阅大量文献,创作出近40万字的书稿。而这本书同样令我觉得神奇的是,书中附有历时两年开发的12个太空探测器精彩视频,近200分钟时长,均由汪诘担任导演倾力完成。
本书开篇就说:“在数万年前的洞穴壁画中,我们的祖先就用植物的汁液和彩色的矿物画下了无比璀璨的星空。”书中也提到138亿年前那次著名的宇宙大爆炸:“我们喝的每一杯水,吃的每一口饭,里面的氢原子都来自138亿年前的那次大爆炸,没有例外。”述说探索宇宙的人类传奇故事,却丝毫不枯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从哈勃的故事开始,娓娓道来,利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超级望远镜,拍下仙女座星云照片。利用胡克望远镜,使哈勃如虎添翼,跟踪观测计算出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约93万光年(目前最新数据是254万光年)。这一观测数据震惊世界,并震惊了彼时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书中详述了1931年年初,在美国加州,哈勃夫妇驾车拉着爱因斯坦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威尔逊山天文台。
书中极富人文精神地说:“就尺度而言,人类与宇宙相比,简直无法用任何形容词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哈勃”在天文学领域贡献极大,几乎完成了观测可见宇宙中所有天体类型的基本任务。对太阳系天文学和系外行星进行探索,以前所未有的高精度扫视了恒星的诞生和死亡,奉献了无数星系照片,测定了宇宙的大小、年龄和膨胀速度。
随着宇宙探索不断深入,人类仰望星空和探索星空的行为更为神奇。此时,中国成为不可或缺的新成员,并以惊人速度,震撼着地球上整个人类世界。书中“郭守敬望远镜”“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面射电望远镜”以及“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的四个故事,都来自中国。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已然成为银河系科学与恒星科学方面全世界能力最强、成果最丰硕的望远镜之一。我们还将启动该望远镜二期工程,届时会成为宇宙“画像”的“超级大镜”。“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是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拉索”。主体工程已于2017年6月启动建设,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可全方位、多变量地探测宇宙线。“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器”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专业天文探测卫星,其BGD能量器的锗酸铋晶体,边长达到了60厘米,比之前的世界纪录涨了一倍,使得我国拥有了全世界探测面积最大的空间探测器。“中国天眼(FAST)”早已被大众耳熟能详,其灵敏度已达到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又将大幅拓展人类探寻宇宙的视野。
无疑,中国已成为世界天文学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正快速追赶着国际顶尖水平。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13座地面天文台和12颗宇宙探测器的神奇故事,就在这本《地球的眼睛》里一一述说,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又不失科学严谨。除上述之外,“阿雷西博”“旅行者号”“卡西尼号”“海盗号”“勇气号”“机遇号”“星辰号”“搜虎号”等空间探测器或太空望远镜的故事,均有细致描写。
诚然,自从“旅行者号”拍摄了那张著名的“暗淡蓝点”照片,真实揭示出地球在太阳系中微不足道的模样以来,反而加剧了人类探索浩瀚星空的神奇动力。如书中所言:“仰望星空,不仅能看到我们已经经历的历史,也能推测出我们的未来,所以理解和探索宇宙,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7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