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以青春笔触 写时代新篇(新春走基层)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2-12 05:4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以青春笔触 写时代新篇(新春走基层)

——本报二〇二五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回眸

以青春笔触  写时代新篇(新春走基层)

孙超(右一)在常德第七中学采访汉剧高腔定向委培班学员。

徐虹雨摄

以青春笔触  写时代新篇(新春走基层)

李龙伊(前)在“东方第一哨”采访边防战士。

刘 洋摄

以青春笔触  写时代新篇(新春走基层)

孟祥夫(右)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冷链市场采访。

陈 庆摄

以青春笔触  写时代新篇(新春走基层)

刘晓宇(前)和村民一起探访赤溪村下山溪旧址。

陈尔熹摄

以青春笔触  写时代新篇(新春走基层)

谷业凯(左)在海子山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采访。

本报记者 游 仪摄

以青春笔触  写时代新篇(新春走基层)

姚雪青(右)在梅钢采访无人产线。

王振坤摄

蛇年春节之际,人民日报社精心组织、扎实开展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许多青年记者奔赴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边防哨所,深入基层一线,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生气的报道,从小切口观察大时代,引发读者共鸣共情。

我们邀请部分参与“新春走基层”的青年记者,讲述所见所闻,见证时代气象,感悟收获成长。

——编 者

三个故事,触摸经济脉动

本报记者 姚雪青

刻板印象中“傻大黑粗”的钢铁厂区,如今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春节假期,我从江苏南京三山矶湿地公园出发,乘坐观光火车驶向景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梅山钢铁厂区。

栽满香樟的沿途,布置着景观小品;乌桕籽熟了,吸引鸟群在草坪上觅食……环境为何这么美?抬头看,秘密就藏在全程57公里长的全封闭“空中走廊”里。南京对高排放高污染钢铁行业启动了超低排放改造,“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钢铁厂形象大为改观!

还不止呢。在旅游线路上的网红打卡地——热轧智慧产线,钢铁工人在一线烟熏火燎的劳动场景不复存在,现在只需坐进空调间,在数字孪生大屏前动动鼠标,热轧就能干得又快又好。

生态化改造实现节能减排,数智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钢铁厂开门迎客的底气。在南京两钢四化企业中,这已成为常态。

除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也活力满满。各种元器件乘坐无人搬运车,穿梭在产线中,机器人员工们协同配合,20分钟就能生产一台机器人产品。这一幕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场景,发生在江苏一家机器人企业。企业负责人说,产线和产品迈向高端化的背后,离不开“设备更新”政策支持。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这条产线上近一半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算算账,设备更新的费用约1400万元,共获“两新”政策补贴近800万元。今年,政策再加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整体部署并规模化实施设备更新”,不仅助力企业攀高,还扩大了市场需求。企业订单爆棚,预计今年销售额增长30%以上。

放眼企业所在的南京市江宁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有30余家企业。利好政策下,生产端和市场端两头旺,2025年全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生产规模预计同比增长超20%。

春节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几家商场都排起了长队。6000元以下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补贴15%的新政策,吸引不少年轻人以旧换新,一位母亲现场给儿子买了平板电脑又配了新耳机……不少原本犹豫观望的群体,在新春也收获了满意的消费体验。

新政策,新场景,新热点。生产和消费,春意融融,平稳向好。

山乡巨变,群众笑脸最美

本报记者 刘晓宇

除夕年夜饭,一道再普通不过的清炒杏鲍菇,却是福建宁德磻溪镇赤溪村钟丽眉家以往少见的菜。“尝尝!茶园里套种的菌菇棒,改良土壤不说,还有鲜嫩可口的菇可以吃!”钟丽眉一筷子夹到记者碗中。在昔日的“中国扶贫第一村”,这样的新鲜事可不少!

翠绿色的茶园遍布山野,动听的畲歌萦绕山村,弥漫着年夜饭香的袅袅炊烟中,身着畲族“凤凰装”的村民不时在镜头中闪现……昔日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日子真红火!

唱畲歌、看茶园、拍视频、吃年饭,几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细节,窥见山乡巨变——

看精神风貌,畲歌队、巾帼宣讲队、少年舞狮团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名片”,“群众的笑脸最美!”这是村干部对记者的直言;看生态,支柱产业茶园迈上“生态路”,品质好价格高,“咱家的茶叶最鲜甜!”刚上初中的钟思炜有点自豪;看发展,直播带货、现代物流早已进村入户,“年味儿就要拍下来、传出去!”民宿经营者曾庆兰除夕正忙,春节客流的准备工作满满;看收获,“村里货运不错”“茶叶品质在变好”“研学基地马上要动工”……年夜饭中,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更有过年的热闹感。

除夕行走在赤溪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风格干练的畲族“铁娘子”钟丽眉、好客爽朗的四川媳妇儿曾庆兰、认真严谨的农技员周秦福……“大伙儿笑容何来?”“不用问,每个小家的收获,就是整个村子的幸福!”磻溪镇副镇长张少林语气坚定。

初一一大早,记者搭乘曾庆兰家刚买不到20天的汽车前往火车站。“去年年底以旧换新,国家补贴了两万多块钱呢!”透过后视镜,曾庆兰丈夫黄步和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车穿行在大山中,身后风景如画——大国如山,巍峨壮丽;小家似水,温柔细腻。山水相依,绘就了记者眼中最美的风景。

两地“寻新”,见证文化传承

本报记者 孙 超

身形挺拔,剑眉星目,先亮相,紧接着助跑、加速、腾空、落地,动作潇洒连贯。好一群矫健的少年!

春节前,我走进湖南常德汉剧后备人才定向委培班的冬训现场。趁着寒假,少年们加紧练习戏曲基本功。常德汉剧百年传承,如今有了新一代。

“你看这些苗子,未来就是咱们汉剧的领军人物!”在场上指导时显得颇为严厉的“师父”们,在向我这个“外人”介绍的时候,话语里却满是骄傲。探索汉剧人才培养新模式,湖南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联合常德市第七中学、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立定向委培机制:不光免学费,毕业后还能直接进中心工作。不光是汉剧,常德丝弦等非遗曲艺,也正探索类似模式,有望彻底扭转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多年来,古老的常德汉剧,做的事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寻新”。没有剧院就找新舞台,没有新人就从娃娃开始培养,没有新剧目就从新时代中找“感觉”。

说来也巧,春节返乡探访,行至江西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的石门自然村附近,导航提示前方拥堵。十年前我就曾路过石门,印象中是个宁静的小自然村,如今怎么这么热闹?原来在这里,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产生了“化学反应”。非遗板龙灯,点亮了节日的夜晚;门扉窗棂上,有石雕木雕砖雕点缀;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朱子家训》中的格言警句。村民们介绍,石门自然村留存大量的徽派建筑,也一直以诗书传家。独特的徽风徽韵,让小村有了浓浓的文化味。

无论是湖南常德的非遗传承,还是江西婺源的文旅融合,文化构建起一代代人的生命底色,也为新业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和依托。

一路同行,“卡友”冷暖挂心

本报记者 孟祥夫

跟时间赛跑,和家人聚少离多……如果不是跟着货车司机朱文超从河北高碑店到江苏南京送年货,我不知道大货车司机有这么辛苦。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悦和幸福。

旅途中的暖心服务更多了——

超市、开水间、美食广场……江苏淮安刘老庄服务区,各类服务一应俱全。朱文超说,现在服务区的自助餐都很好,在河南等地的服务区,大货车司机吃自助餐还能享受八折优惠。

除了自助餐,服务区还提供热水、车辆维修、加油充电等服务,基本满足大货车司机的需求。不少服务区还设有“司机之家”,提供住宿休憩、理发洗浴、洗衣烘干、餐饮娱乐等全天候多样性服务,让出门在外的货车司机也有“家一般的感觉”。

朱文超告诉我,他接单平台所在的公司在一些城市也设立了可供司机休息的地方,可以免费住宿、洗澡洗衣,方便得很。

为了让在路上的大货车司机更顺心、安心,中央和地方近年来推出了不少暖心举措。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了1900多个“司机之家”,大货车司机通过地图导航、“司机之家”小程序就能搜索使用。同时,服务区配备视频监控,强化安保巡查,让大货车司机休息时没有后顾之忧。

一些地方提供的贴心服务让大货车司机点赞不已。朱文超说,在浙江、河南等地,要是大货车坏在高速路上,当地能免费拖车到服务区。

办证更便捷了——

证件电子化、电子证照跨区域互信互认……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不断便利从业经营办事办证,大货车司机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就能办好证。以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为例,以前是纸质版,一年一审,现在电子化了,年检时也不用跑办事大厅现场盖章。审车直接在网上完成,实现异地审车,完全不耽误在外跑车。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归集道路运输电子证照4972万张,证照电子化率达到93.8%,广大货车司机们办证更方便,在路上越来越顺畅、顺心。

风雪边关,感悟军人担当

本报记者 李龙伊

飞机冲破云层,舷窗外跃出一片雪白。舱门开启,零下30摄氏度,朔风裹挟雪粒迎面扑来。时值“四九”,我来到祖国陆地版图最东端的黑龙江黑瞎子岛,探访北部战区某边防连“东方第一哨”。

一连几天,我吃着战士的饭菜,住着战士的营房,跟着战士一起巡逻。一名老班长告诉我,早些年,没有这些平整的公路,巡逻路上到处都是雪窝子,深的地方能没过腰。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战风雪、斗严寒,圆满完成执勤任务。

如今,情况大不同。无人机盘旋云端俯瞰边境线,新型摩托雪橇在雪原上画出银色轨迹,“猛士”巡逻车载着官兵穿越极寒,红外夜视、鹰眼系统一应俱全,微波通信车实时传回数据。我真切感受到,“智慧边防”让茫茫雪原化作指尖方寸,科技为戍守边关插上了信息化“翅膀”。

巡逻归来,开饭时间到了,食堂里酸菜白肉飘香,蒸包子热气腾腾,战士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住板房、啃冰碴饭,曾是第一代驻防老兵的共同回忆。如今,温暖的新一代营房里,健身房器械锃亮,军需、油料、物资供应充足,喝净化水、用清洁电,家属来队拎包即住成为“标配”。

营区的建设发展,见证着时代进步,但戍边官兵艰苦奋斗的本色却从未改变。风雪边关,人烟稀少,没人叫苦,没人喊冷。离开连队时,我看到新修的公路如银链蜿蜒,哨所屋顶的五星红旗愈发鲜艳。那群面庞被冻得通红的边防军人,用青春和热血,无声守护着家国安宁。

我深刻感到,脚底沾满巡逻路的雪粒,更能读懂官兵睫毛上的冰霜;咽下炊事班做的姜汤,更能体会“温暖”二字在极寒之地的分量。作为记录者,唯有以敬畏之心贴近,用真诚笔触书写,方不负这风雪中的坚守。

世界屋脊,领略“拉索”风采

本报记者 谷业凯

四川稻城县海子山,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所在地。平均海拔44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上,荒凉是它的主色调。在“数星星”的人眼中,这里是离“宇宙”最近的地方。

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1188个缪子探测器,7.8万平方米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这些高精尖的探测设备分布在1.3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仿佛一盘和宇宙对弈的巨大棋局,随时捕获着“天外来信”。

作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建设没有任何成熟的标准可供借鉴,科研人员全程参与了“拉索”的生产、安装等环节,连给机器拧螺丝,也是他们亲手完成的。

“拉索”的运行,还离不开一群坚守在世界屋脊上的运维人员。我采访的藏族小伙四郎达珠,负责“拉索”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的日常维护。冬季空气透明度高,是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观测的“黄金期”,也是达珠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主板烧坏了,要及时更换;碰到雨雪天气,随时查看设备情况;到了晚上,每隔半个小时就要报告一次天气……

说起稻城,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壮美的高原风光。如今,“拉索”成为游客们新的打卡地,很多青年伴侣还会选择在观景台上拍摄婚纱照。

而像达珠一样,越来越多的青年在这里从事着新职业:负责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维护的肖冬;紧盯电力设备运行情况的邓坤;大学期间就爱好天文学的滕明月,选择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高海拔天文科学中心工作,成为一名科普工作者。

在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等数个“仰观宇宙”的大科学装置已经建成或即将建设,更多“数星星”的人也将在此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2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丛台别》:一部百年武汉的城市史诗
...著名的汉剧折子戏,韦敏运用充满“戏味”与“汉味”的笔触,将城、戏、人三者融为一体,把书中人物未知的人生与已知的汉剧剧本缠绕起来,构建出一部百年武汉的城市史诗。《丛台别》书封。
2024-09-21 23:38:00
用笔触再现贵州红色记忆 | 全国文艺名家红色遵义行创作实践活动收官
...,贵州省委宣传部统筹各相关单位,以“伟大转折 时代新篇”为主题,先后邀请音乐、文学、美术等艺术名家走进遵义,深入体验发展巨变,以生动的现实图景折射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史诗
2025-01-17 18:32:00
汉剧将迎来30位“10后”新学员
...,42名学员经过六年的学习后已经毕业,不仅排演了全本青春版《白蛇传》等传统剧目,在《黎明》《夫人城》等创作剧目中也有亮眼表演。汉剧即将于今年秋天迎来“10后”新学员,这让年过
2024-03-01 05:03:00
镜头里面现真情 笔触之下皆文章
...三秦通联培训,收获满满。通讯员杨越敏:书写新闻事业新篇章作为一名通讯员,我深知新媒体与短视频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更是展现创新思维与独特视角的载体。回顾这次培训,我深感收获颇
2024-03-25 01:33:00
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郭玺,在腾格里沙漠筑起绿色长城,他秉承前辈“一代一代干下去”的绿色承诺,加入八步沙治沙队伍,从此便扎根荒漠,十年如一日,将青春年华无悔地奉献给治沙造
2024-05-01 18:19:00
让青春之花绽放黔中大地
...接续奋斗,扎根基层热土,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新篇章。青春向黔行,奋楫谱新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贵州已实施20年,累计组织10.5万人次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多彩贵州接续
2024-03-25 06:07:00
...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善作善成的专业能力,用笔触记录崭新的时代和美丽的益阳。
2024-05-01 07:59:00
青春献礼,筑梦基层—枣庄职业学院青春筑梦实践队暑期三下乡纪实
...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歌舞传情系军营,共谱军民鱼水新篇强化军民情感纽带,同样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青春筑梦实践队积极投身军民文艺共建,同学们满怀热忱,倾力编排了《我和我的
2025-08-04 19:25:00
讲述五十载传奇年华 展现“南国牡丹”独有芬芳
...腔一出,返本开新,令人耳目一新。“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感谢广大戏迷的鼎力支持,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的戏剧事业才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李仙花在专场演
2024-06-25 07:2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细“治”入微丨凉亭夜话
大河网讯凉亭之下,干群围坐,灯火可亲;围炉夜话,乡音织锦,民心可鉴。在河南省卢氏县木桐乡,经常可以看到干部群众围坐夜话
2025-08-15 06:11:00
全国生态日|贵州安顺:山水相依 “绿富”同频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近年来,安顺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与富民相结合,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美丽图景在安顺大地愈加清
2025-08-15 07:05:00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07:05:00
南报网讯(黄伟)8月13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调研城市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
2025-08-15 07:11:00
奥体中心周边将释放超1万个车位比赛当天,有商场给盐城车主免费停车南报网讯(记者卫凌云通讯员建萱)昨天记者了解到,8月17日“苏超”当天
2025-08-15 07:42:00
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展演举办用纯真童声咏唱爱国之情□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忆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1942年
2025-08-15 07:43:00
南报网讯(记者程锦欣)8月17日,“苏超”南京队将主场对阵盐城队。为进一步推动赛事经济,将球迷文化转化为沉浸式空间体验
2025-08-15 07:43:00
南报网讯(记者刘全民祝东秀)近日,省委党史工办联合设区市党史部门,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为依托,遴选推出13条抗战主题党史学习教育精品线路
2025-08-15 07:43:00
村里的“幸福小院”开餐啦
8月14日中午,老人们在高淳区金山下自然村的助餐点享用午餐,工作人员贴心地端上饭菜。当日,该村的“幸福小院”助餐点正式启用,每天将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就餐服务。通讯员高晓平
2025-08-15 07:43:00
南京推出盐城市民及“苏超”球迷专属“文旅大礼包”票根=通行证,吃住游玩“嗨”起来□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本周末
2025-08-15 07:44:00
江苏南京:石臼湖畔绽放“美丽经济”
“天空之镜”等“顶流”景点火爆出圈,上半年游客量超百万人次石臼湖畔绽放“美丽经济”石臼湖“天空之镜”景观。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胡英华 通讯员颜夏男郭小清杨国栋盛夏时节
2025-08-15 07:44:00
江心洲成立消防快处队
8月14日,江心洲街道洲岛家园、和园、兴园等3个社区的消防快速处置队正式授旗成立,标志着江心洲在安置房社区实现初期火灾“快反快处”力量全覆盖
2025-08-15 07:44:00
交通部门发布“苏超”赛事期间运输保障方案地铁延时运营,开通2条球迷接驳公交专线南报网讯(通讯员宁交宣记者吴春霞)昨天,南京交通部门联合多部门发布赛事期间交通运输保障方案
2025-08-15 07:44:00
“晋韵华章”主题短视频、微短剧产创大赛主题活动8月至9月举行,其中的“晋韵华章·文旅共生”系列活动在太原古县城进行,创作团队可签约太原古县城为拍摄地
2025-08-15 07:58:00
市政府办公室近日发布《太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25年)实施方案》。其中提出,逐步开放城市各级各类绿色空间,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亲近自然
2025-08-15 07: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