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然玉
近日,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缺货等词条屡上热搜。从目前各地发布的信息来看,地方政府纷纷加大了药品投放力度。广东珠海宣布,布洛芬等药将拆零销售,胶囊类零售价均为1元/粒,顾客7天内购买量不超过6粒;而南京也出台规定,即日起每天向市场投放200万片退烧药,每人限购6粒。(详见本报今日12版)
短时间内发热患者爆发式增长,用药缺口被迅速放大,由此必然使得供需两端都极限承压。最近一两周,不少城市的市民陆续经历了“购药难”、线上线下一药难求的局面。需要说明的是,退烧镇痛类药物,长期以来都是供给充足的。并且,基于对疫情新形势的前瞻性预判,不少药企在前期就提前扩充了生产线。与此同时,整个药品经销链也相应增加了备货、上货的力度。可即便如此,市面上还是出现了大面积的缺货,问题到底出在哪?之于此,最直接的解释,当然是一些消费者非理性地囤药。“抢药”采购的数量,远超自用的实际需求,资源错位之下,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理论上说,越是“供不应求”,就越是要强化供应方式的有序组织。其核心逻辑很好理解,那就是以应急状态的物资配售模式,对短暂失灵的市场自发交易秩序,进行必要的干预、矫正。诸如南京、珠海等城市,所采取的药品拆零售卖、限量购买的策略,就很好体现了这一思路。“每人6粒”,大体已能满足绝大多数患者整个病程的用药需求。让每一颗药片都物尽其用,而不是被闲置,通过提升供需适配效率,有效弥补了供给端的暂时性缺口。
拆零售药,使得药品的保存期变得更短,必须尽快服用才有意义。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变化,实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筛选出了那些迫切的、真实的“用药需求”;其二,过滤掉了那些恐慌式、跟风式的囤药冲动——拆零药品,不好久存,无法囤积在家备用,这反倒使其能够在当下节点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可以预见的是,后续必然会有越来越多城市跟进采用此类办法,这种临时化的药品资源分配安排,指向坚定而明确,也即保障把药品给到最需要的人。
无论是“拆零售药”“限量购药”,还是亲朋邻里之间“分享药品”,都是降低资源闲置率,提高药品到达率的有益尝试。一言以蔽之,药品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收藏”的,越是缺药,就越是要守护这一常识。而可以预见的是,多项并举之下,“药品荒”必将很快缓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1:2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