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2-12-18 16: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主线无比清晰,那就是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对冲前进路上的一切不确定性。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如何把握中国经济大势?这些问题既是国是,也是民生,时值岁末,更加引人关注。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同时也为我们读懂中国经济、把握发展大势指明了方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三季度同比增长3.9%……一条V型曲线,折射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走过的非凡历程。3月以来,面对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及多数省份、乌克兰局势复杂演变等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们沉着应付,靠的是扩内需畅物流稳就业、千方百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艰辛突围,靠的是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运筹帷幄,靠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矢志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定力,靠的是减速并不失速、结构优化和创新步履不停、高质量发展基础愈加夯实的强大韧性和澎湃动力。

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主线无比清晰,那就是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对冲前进路上的一切不确定性。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国经济巨轮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水域,这既是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同时也是我们谋划和做好明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基点。

正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这是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辩证思维,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最大程度释放经济社会活力。

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紧赴海外市场洽谈订单……近来,伴随中国防疫形势的好转和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地方已经开启了“拼经济”模式,释放出经济加快恢复的活力和干劲儿。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也已确定,敢担当、善作为,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正其时也。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我们相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行稳致远,迎来更加壮阔的光明前程。(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以高质量投资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把发展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效益上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主线无比清晰,那就是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对冲前进路上的一切不确定性。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如何把握中国经济大势?这些问题既是国是,也是民生,时值岁末,更加引人关注。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同时也为我们读懂中国经济、把握发展大势指明了方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三季度同比增长3.9%……一条V型曲线,折射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走过的非凡历程。3月以来,面对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及多数省份、乌克兰局势复杂演变等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们沉着应付,靠的是扩内需畅物流稳就业、千方百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艰辛突围,靠的是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运筹帷幄,靠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矢志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定力,靠的是减速并不失速、结构优化和创新步履不停、高质量发展基础愈加夯实的强大韧性和澎湃动力。

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主线无比清晰,那就是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对冲前进路上的一切不确定性。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国经济巨轮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水域,这既是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同时也是我们谋划和做好明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基点。

正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这是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辩证思维,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最大程度释放经济社会活力。

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紧赴海外市场洽谈订单……近来,伴随中国防疫形势的好转和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地方已经开启了“拼经济”模式,释放出经济加快恢复的活力和干劲儿。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也已确定,敢担当、善作为,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正其时也。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我们相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行稳致远,迎来更加壮阔的光明前程。(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8 17:12:4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奋发2023】何建华:2023年中国经济高水平稳定起步大势明朗
...轨道、整体好转、强劲反弹。何建华认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素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长三角一体
2023-01-19 15:13:00
...富者愈富的基础上,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要注重在经济发展中保障民生,培育包容普惠的发展环境。要走以人为本、发展更加平衡、机会更加均等的经济全球化之路,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
2024-11-17 05:59:00
如何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李彦宏、周鸿祎等企业家这么说!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乌镇11月10日讯(记者郭文培 李方)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随着顶层设计持续优化完善,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构建新
2023-11-10 18:34:00
振奋精神 把握大势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的使命,坚持党建引领,将地方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与自身经营发展相结合,在扶微助小、践行普惠金融、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积极作为,不断创新和优化金融服务,
2024-03-01 07:18:00
海信贾少谦出席瑞士达沃斯论坛:全球化虽有波折但一定是大势所趋
...羽等,共同参加“中国可持续增长论坛”,探讨如何坚持高质量发展,开展全球化竞争与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动力,避免陷入长期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虽然目前遇到了
2024-01-18 11:23:00
...划推动新时代岳阳人大财经工作取得新成绩;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财经监督工作有关精神,树牢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坚定发展信心;要做好本职工作,有针
2024-03-14 03:01:00
...实际增速围绕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从中国的情况看,在经济发展起步扩张期,潜在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发展阶段变化,资源要素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有所降低。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2023-09-22 11:42:00
观大势谋发展 推动数字化转型
...“快速增长的数字经济市场,不仅在宏观层面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走向,也在微观层面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成长方式。去年,厦门市数字经济规模已达4790亿元,成为厦门发展的重要引擎。”民
2023-10-23 02:11:00
观未来商用车大势 搜狐商用车原创报道+影响力IP助力行业谋求高质量之“变”
...行业影响力论坛,增进业内思想交流,为商用车行业谋求高质量之“变”贡献力量。在产业新闻报道方面,搜狐商用车出品《商用车新闻半周观》,追踪行业热点,每半周整合行业重点新闻进行发布
2023-09-12 14:12: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