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不是爷叔阿姨多爱咖啡馆而是弄堂消失了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6-17 02: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不是爷叔阿姨多爱咖啡馆而是弄堂消失了

不是爷叔阿姨多爱咖啡馆而是弄堂消失了

扫码阅读完整版

不止一次采访中,听到年轻人感慨,上海的爷叔阿姨好爱喝咖啡。

但当我们走进星巴克采访时,才发现他们喝的也许不是咖啡。

而是消逝的弄堂时光,以及由死亡迫近带来的人生观改变——“想穿点”。

选择星巴克采访,因为它数量足够多,在上海拥有超1000家店。而且走进去,总能轻易地见到合适的采访对象。

早上,星巴克里不乏对着电脑、开着晨会的打工人。

但是到了下午,在那些已经开了10年朝上的星巴克里,大概率会遇到几桌爷叔阿姨。

新世界商场内的星巴克,点评上已收录17年,环境是开放式的。

某个周五下午,两个阿姨闲适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像姐妹,却是两代人。

“伊是我阿姨,今年68,比我大10岁,是姆妈最小的阿妹,伊帮我带小囡一道出来白相。”李阿姨(化名)的外孙2岁不到,正是精力充沛,需要到处放电的时候。

说是带小孩,但小孩此时并没有在她们身边,她们俩笃笃悠悠地喝完了星冰乐,在刷短视频。

“阿拉没事体做。小囡?伊要乘电梯,乘着乘着就能睡着,我姨夫带着呢。”李阿姨的阿姨在旁边点头,“对,我老公带。”

李阿姨对星巴克很熟悉,“以前工作时谈事情常常会约在星巴克。”她对于咖啡馆的要求是环境好一点,凳子坐着舒服点就行。

而一些年轻人对星巴克“味道淡,像饮料”的吐槽,反而是李阿姨选择的原因:“这边的咖啡味道阿拉吃得惯,有的牌子的咖啡味道涩,吃不来。”

以前点咖啡都是原价,但自从女儿告诉她们有优惠券后,她们常常在平台上用优惠券点单,“用三杯或四杯的那种券,我们有时会和舅妈一起出来,大家分一分。”

李阿姨家显然是紧密型家族,正说着话,集合全家力量带的小孩,奔跑着冲过来,一把拿起桌上的空杯嗦一嗦。

“没了没了。”李阿姨忙着阻止,给他递上水杯。

人民公园边上的星巴克,点评收入18年。

64岁的干先生和小他一轮的朋友虞先生,正从店里走出来吃香烟。

两人是弄堂时代认识的朋友。干先生介绍:“格位是我老早打乒乓球的朋友,伊现在日本回来了。回来后,阿拉出来吃咖啡。”

时间一晃,虞先生出国已经20多年。再回上海,很多地方他都不认识了。

“怀念老底子哦。老早子好白相,弄堂好白相。阿姨妈妈一叫就好搓麻将了,现在叫也叫不着。”

干先生2017年搬到芦恒路,但“到现在隔壁人家姓啥也不晓得”。

“所以现在要出来呀。老朋友聚聚,就是格道理。如果现在蹲在弄堂里,要聚啥聚啦?”

20多年前,两人碰头去的是四川路上的夜排挡。

“格辰光阿拉夜里讲好吃排挡去,吃小龙虾,螺蛳嗦嗦。现在没排档了。”

“为啥道理?都是office,夜里下班了,人没了,居民没了呀。”

好似一语道破天机。两人一来一去的回忆,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给出了爷叔阿姨坐进咖啡馆的终极理由——弄堂没了,大排档没了。

咖啡馆就是新的弄堂,新的大排档。

而微信群是新的虚拟弄堂。4年前退休,干先生就开启了咖啡馆聚会之旅。

“阿拉现在有群的,基本上一个礼拜自家报名,2点钟吃咖啡,个末大家OK、OK、OK,不强求的。”

群有很多,有前同事、同学、打球的朋友。城市越来越大,大家居住得越来越散。聚会的场所多半在市中心,虹口的今潮8弄选择频率最高,因为那是干先生的故土。

“现在到星巴克,到外头吃咖啡,并不是讲欢喜吃咖啡。就等于有这样一个地方聚会,不点物事总归勿来赛的。”

咖啡馆只是场所,喝的不是咖啡,是往日情谊,是里弄生气,所以什么咖啡馆是无所谓的。“只要是环境好的地方,随机的。圆明园路68块(的咖啡)也喝过的。退休工资有八千,没啥不良嗜好,够用了。”

而且干先生不用优惠券,只用现金。口袋里放3000元,用了多少一目了然。

聚会一周一次,2点喝咖啡喝到5点,再找个饭店吃饭,实行AA制。

“基本上(聚会)在10个人左右,因为夜里向一桌台子么,正好。”

“AA制,但是有个人负责的,伊去买单,大家扫一扫。为啥道理?格能没有负担,能够长久活动下去。”

群聚会还有一条规矩,桌上只有2瓶啤酒,不吃“硬货”白酒。

“现在老酒基本不吃了,最多两瓶啤酒。”

“大家吃的前头都讲好的,(也要)帮老婆讲好。侬万一场面上吃得太多,啥人送你回去啊?毕竟都六十多岁了,万一发生啥(讲不清)。”

“侬要吃硬货,下趟叫侬老婆来。”

眷恋弄堂的还有69岁的张阿姨和66岁的周阿姨。

两人工作日下午在瑞金二路、复兴中路转角处的星巴克室外坐着喝饮料。这家店点评收入18年。

她们曾经都住在不远处的高福里,2年多前弄堂动迁,张阿姨搬去了新静安,周阿姨搬去了普陀宜川。

分的房子在嘉定、松江,她们觉得“老远的”、“远得唻”。于是拿了钱,买到了现在的居所。

周阿姨从小住在高福里,张阿姨是从顺昌路嫁进来的。一个住街面房子,一个住弄堂里,互不相识。“本身不认得的,遛遛狗么就认得了。”

她们现在的聚会活动不是遛狗,而是去地段医院,还是原来那家。

“阿拉开药还是到陕西路地段医院,长乐路地段医院。”瑞金二路地段医院总院在陕西南路,分院在长乐路。

周阿姨坐41路来,张阿姨坐地铁1号线来。

之所以专门跑回原来的地段医院,一是有签约的家庭医生,二是故土难离。

“真的老不舍得的。有辰光阿拉过来,淮海路总归要兜一圈。不舍得,真的不舍得。”

不舍得里有生活了几十年的弄堂,也有人情。

“弄堂里好,开出门就是茄山河(上海话,聊天)。一幢房子里跑出跑进,都打招的。”

“格辰光有劲,搬到新工房,赤佬也没一个的,没人讲话的,大家门关紧。”

当天配完药,两人“吃饱饭没事体做”,逛到了这家星巴克,“顺便吃吃”。

这顿咖啡的时间,两姐妹还敲定了两周后的农家乐之行,“大概8个人,待10天,前两天刚刚长兴回来。”

不是每杯咖啡都会喝出“故土难离”的追忆,起码75岁的老胡不是。

他喝咖啡喝的是当下,要接孙子。

同样是瑞金二路的星巴克,老胡一个人坐在室外刷手机,面前是一杯热拿铁,原价33元买的。每周他来两三次,一杯是支付宝送的。“哦,你们没有对吧,大概是账户里要有钞票,可能50万以上。”

老胡随身还有一个买菜神器小拖车。

拿着小拖车,就说明当天是他“上班”的日子。

“今朝轮到我接小孩,时间还早,就坐一会,看看手机,捱辰光。”今天出来早的秘密都在拖车里,“我电视里看到介绍,五里桥那边长者食堂的菜烧得蛮好的,脚爪、大排骨、带鱼……我乘公交车过去,多买几只菜,夜里省得烧了,儿子第二天还要带饭。”

不同于为照顾第三代,老人和孩子一直同住的模式,“阿拉是到儿子家里上班。阿拉上三天,亲家上两天,排好班头的。”

老胡觉得这种模式不吃力,而那种一个月一换的,时间太长,不自由。老胡需要自由,需要休息天出去白相相。

除了像这样在“上班”路上,孙子学校旁边的咖啡馆坐下来喝一杯之外,老胡和朋友们在外面白相,也总要去喝咖啡。

“老朋友们出来聚,饭吃好,还不肯马上回去,总归商场里要找个咖啡馆。1点多吃咖啡,4点多回去。晚饭不吃的,年纪大了,晚上回去危险巴拉的。”

一窗之隔,这家星巴克的室内坐进了两个阿姨,正在对着一张100元人民币推搡。

“侬不要烦了,我请侬吃呀。”身着黑色连衣裙,配红色樱桃耳环,红色皮鞋的王阿姨对小姐妹朱阿姨说。

她们俩是初中同学,“认识几十年了,现在都70岁了”。原本都住在附近。

朱阿姨家动迁后搬去了闵行,王阿姨还住在附近。

朱阿姨是来找王阿姨玩的。两人先一起去瑞福园吃饭,吃完一路走走逛逛。

“喏,伊走不动了,所以进来坐坐。否则星巴克我不要吃的。”

“外国人的咖啡都老小杯的,伊不晓得哪能会搞得像缸子一样(大)。”

和朱阿姨因为心脏不好不喝咖啡不同,王阿姨是咖啡爱好者,“一个月外面吃咖啡,开销大概1000块”。

王阿姨和朱阿姨年轻时都去安徽插队落户,等到回到上海工作,妹妹先去了澳洲,王阿姨办了探亲随后也去了。“1990年代去澳洲,随便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很大的咖啡机,杯子、糖、奶都有,你可以自己去冲,当时一次性杯子我们在上海都没看到过呢。”

现在的王阿姨每天早上在家喝一杯胶囊咖啡,然后兜出门,再喝一杯。

她像一个社会观察家一样,喜欢观察什么样的人欢喜排队进光明邨,什么样的人在丰裕生煎聚会。

下午4、5点她会去淮海中路755号的Manner喝一杯。

“(咖啡师)小鬼头和我讲,阿姨,侬带只杯子来,好便宜5元。我想,这不是变零拷麦乳精了嘛。”

王阿姨比较懂经,“咖啡不好等,等一歇,油脂就‘哗’一记下去,赛过插队落户时姆妈给我带的麦乳精。”

在星巴克喝下数杯咖啡后,我们大致对阿姨爷叔喜欢什么样的咖啡馆有了点了解。

顶顶重要的是环境宽敞、座椅舒适。到了退休的年纪,身上都有了岁月的痕迹。像局促的梧桐区小咖啡馆、户外椅是不行的,每次起身都形同一次深蹲,考验核心力量。

在这一条大前提下,其余的都不太重要。

因为他们是来聚会、歇脚的。

他们习惯看着菜单原价买,因为很多人都表示搞不懂优惠券,年纪大了手机看着吃力。而作为一周一次的聚会,30多元的咖啡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他们不用像年轻人那样,匆匆拿走一杯咖啡,为一天的打工续命。

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场所,见见老友。

只是他们曾经习惯的环境不再有。

结束这一次的采访,我们有一种模糊的感觉,习惯是被培养的。当城市变迁,商业繁荣,最终不一定是人爱喝咖啡,而是人被“挤”到了咖啡馆。这是一个很宏大的、我们无法驾驭的问题——关于城市空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

醉翁之意不在咖啡。

说起来还是城市的变化,和一代人对过往生活方式的另类沿袭。

文/晨报记者 姜天涯 顾 筝

画图/二 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7 0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挤满嗑瓜子的大爷大妈”,星巴克的中产滤镜碎了
...带电脑到星巴克,打发漫长的白昼。如今,这家国际连锁咖啡馆,陆续被广大群众开发出千百样的使用场景:从围棋角、嗑瓜子凉亭到热水免费供应点等,不一而足。社交媒体上,经常看见网友为能
2024-02-09 12:04:00
星巴克暴跌,茶百道破发,加盟商要注意了!
...咖啡正逐步向颜值、社交及功能性方向拓展。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开始主打健身、运动等主题,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咖啡体验。茶饮咖啡市场的增长似乎已近天花板,无论是追求规模扩张、
2024-05-08 11:23:00
35元一杯的县城咖啡,我快高攀不起了
...部分,近两年,县城里还兴起了不少当地人自己开的独立咖啡馆。在小红书上分别搜索“县城咖啡”“上海咖啡”“北京咖啡”关键词,我们发现,在“县城咖啡”关键词相关笔记中,除了连锁咖啡
2023-03-08 15:58:00
谁是瑞幸、星巴克和库迪们的共同“对手”
...川、三顿半和永璞们,甚至北京街角、四线小城里的一个咖啡馆,都有自己的可能性和机会,扼杀自己活路的绝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的局限性。几年前,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就曾谈过在
2024-03-13 13:41:00
“牛马饮料”的下坡路
...竟2022年我国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每百万人拥有现磨咖啡馆数量仅为2.3家、1.4家和0.9家,三线及以下城市每百万人拥有咖啡馆数量仅为0.4家,完全有空间多开几家新店的样
2024-05-27 09:25:00
咖啡“三国杀”:瑞幸扩品、肯悦提速、星巴克焦虑,谁是最终赢家
...与遍地开花的连锁品牌截然相反,它们是坚守一隅的小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不追逐大众市场的广泛喜好,而是锁定小众咖啡爱好者的独特品味,提供五六十甚至上千的高品质咖啡,靠产品和情绪价
2024-08-27 20:19:00
星巴克被打败了吗?
...加罗尔一家购物中心的租赁协议中,星巴克插入了一项“咖啡馆专营权”条款,禁止将同一楼层的空间分配给Third Wave
2023-08-07 17:10:00
硝烟弥漫的咖啡大战,瑞幸、库迪谁是这一轮商战赢家?
...圈的中小咖啡店的日子很不好过。行业资深人士、文老师咖啡馆创始人文洪刚近期在走访市场发现,这场咖啡大战正在殃及池鱼,一些中小咖啡品牌在新一轮咖啡大战中被“无差别打压”。“纯社区
2023-07-09 22:49:00
拳打隔壁英子,在70岁的年纪,她靠卖10元咖啡也能当上富婆!
...才不浓不淡刚刚好。什么叫“真诚才是必杀技”,在其他咖啡馆卷品质卷做法卷黑话时,阿姨用“十块钱咖啡当面冲,真材实料看得到”的做法,把见惯了现磨、滴液、萃取、拉花、深度烘焙的网友
2024-05-30 05:13: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高中生厌学 从长治跑到太原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因出现厌学情绪,加之与家人沟通不畅,独自从长治来到太原。9月6日,家长赶至太原,在网格员和民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
2025-09-07 16:36:00
拾光记|钟燕玲:不把自己当病人,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牟静萍钟燕玲的抗病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场高烧说起。当时她连续三天发烧,如厕时发现小便呈深色
2025-09-06 10:35:00
41年前从合肥大兴集被抱养到砀山,她如今希望寻到亲生父母
大皖新闻讯 张娟今年41岁,自幼被抱养到砀山,成长生活美满幸福,养父母对她视如己出。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娟想找到亲生父母
2025-09-06 15:05:00
继母打骂致12岁女孩离家,12年后生母得知消息将女儿寻回:我对不起她,不知该如何面对
大皖新闻讯 “她跟着前夫生活期间失踪,现在找到她我心情特别复杂,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近日,贵州黄女士与女儿分散20年后再见面的视频在网上传播
2025-09-06 18:35:00
上犹县人民法院开学季集中发放案款36万余元
江西手机报赣州讯(黄慧敏)9月3日晚,上犹县人民法院为15名务工人员集中发放案款,同时结合开学季时间节点,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课
2025-09-05 16:44:00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中的真情守护
护士是陪着患者走夜路的人,虽然不能改变夜的黑,但她们的陪伴可以增加患者走过夜路的勇气。病房中的焦虑六十一岁的李大爷,既往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2025-09-05 17:05:00
读城记|破闷之道
文|周恒祥夜半被孩子饲养的宠物小仓鼠发出的怪叫声惊醒,想想自己的闹心事,再也睡不着,望着漆黑的屋顶,突然觉得憋闷得慌。便打开手机
2025-09-05 22:11:00
上善若心:我人生价值——真善美的道德准则
“上善若水”,老子之言,流传千古,世人皆知水之柔韧、谦下、利物不争,以为至善之喻。然余独思之,水之善,终归外在之行迹;真正之善
2025-09-05 13:39:00
被反诈中心预警,七旬老人又跨区购卡“躲预警”
大皖新闻讯 “多亏了你们,我这养老钱才没被骗走!”9月3日晚,在南陵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一位七旬老人紧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
2025-09-04 23:13:00
如何帮孩子远离“开学焦虑” ?池州儿科医师支招
大皖新闻讯 据媒体报道,2025年秋季,各地中小学迎来近10年来最长的学期。在我们身边,总有些孩子甚至家长“每逢开学总焦虑”
2025-09-03 11:58:00
漏斗胸导致胸闷憋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小儿外科微创重塑10岁男孩的“挺拔人生”
大众网记者 毛冬琛 通讯员 李梦娇 德州报道每年暑假,许多家长都会选择利用假期时间,解决孩子存在的健康问题。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小儿外科
2025-09-02 12:12:00
新华保险保定中支高阳营销服务部高效理赔获赠锦旗
近日,客户徐女士将绣有“服务热情周到,理赔及时高效”字样的锦旗送到新华保险保定中支高阳营销服务部,以此表达对新华保险高效理赔和周到服务的感谢
2025-09-02 16:57:00
心理科护士妈妈:孩子已开学,这样化解“假期归零焦虑”更有效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魏莉 菏泽报道如今,各地中小学已陆续开学,不少家长本以为“开学即解脱”,却发现孩子仍被“假期归零焦虑”困扰
2025-09-02 20:25:00
“什么是情?这就是情啊!” 这些“老三届”们又聚会了
“毛主席的光辉,嘎拉亚西喏喏,照到了雪山上……”8月26日上午,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丹凤门内,歌声伴着舞蹈,100多名西安市三十四中的“老三届”们正在聚首
2025-09-01 21:24:00
学生校内玩闹致伤,责任就该学校负吗?法律说……
在我们的习惯思维里,学生踏入校门,其安全便由学校接管了,因此,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问题,都应找学校,由学校负责。本着这一理念
2025-09-01 15: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