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20 12:52:00 来源:杭州网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民“时代楷模”称号。2022年9月,徐利民因积劳成疾逝世,年仅52岁。扎根基层33年,他始终充满激情、一心为民。为了推进上山文化申遗,他全心投入、竭力破难。一起来看徐利民的故事。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徐利民生前的办公室

徐利民的办公室至今还是他去世前的模样。2000年,浦江县上山遗址出土的数粒炭化稻米及大量混杂的稻壳、稻叶,成为一万年前稻作文化的实证。2019年,在接手上山文化申遗工作后,徐利民一头扎进上山文化研究,大事小事事事关心。

上山遗址公园的一面展示墙上,精选了20多次考察调研活动,很多照片里都有他。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廖亚萍:在展厅里的这些展板上面,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虽然他不是这些照片的主角,但是上山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是亲力亲为。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工作人员都记得,徐利民的口袋里总是备着一张上山遗址地图,他常常走到哪,哪里就是会议室。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他的微信头像是上山的照片,朋友圈里刷屏的是上山的宣传。在徐利民办公室里,一摞摞有关上山文化的书籍堆得像小山。

这本由他主持编纂的《上山文集》,他都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经常忙到深夜。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浦江县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张晓锋:从收集资料到这个书的出版,大概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徐部长花了大量的心血在这个上面,从每个标题的提炼,再到句子逐字逐句修改,来来回回差不多修改了二三十遍,徐部长是一个非常仔细、非常认真的一个人。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在很多同事的印象里,徐利民不善交际,但他却靠着一次又一次真诚地登门,联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详实的介绍和亲切的交谈,使得上山考古的重大成果得到了袁老的肯定。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2020年8月,“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浦江召开前夕,徐利民专门进京拜访88岁高龄的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用他的执着,换来了考古泰斗对上山文化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蒋乐平:记得他曾经跟我说,他觉得我这一辈子能够把上山这个事情做成,这一辈子就值了。上山文化的知名度就是这个三年时间达到了一个高度,徐部长是功不可没。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在徐利民的带领下,2021年,上山考古特展亮相国家博物馆。可正当上山文化越来越“出圈”的时候,徐利民却倒下了。同事张国萍清楚地记得,在身体检查结果显示情况不佳的当天,徐利民仍然坚持赶到杭州开会,直至住院,病榻上,他依然牵挂着上山的点滴事务,身体稍微好点,就找出家属藏好的手机,反复和同事沟通遗址公园建设方案。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浦江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方黎晨:徐部长生病住院期间,还经常通过微信跟我们交流,放心不下上山的工作,说是要调理好身体,抓紧出院。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然而,令他魂牵梦萦的上山遗址,徐利民再也没能回去。2022年9月20日,只有52岁的徐利民英年早逝。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国萍:他觉得上山文化是我们家乡的上山先民创造的一件珍宝,他说我退休了以后,我也要继续从事上山的工作。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徐利民始终坚守的信念。一直以来,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有再大困难,甚至遭遇非议,他也会去做。虞宅乡新光村村委会老主任朱玉堂至今还记得,多年前,在徐利民担任虞宅乡党委书记期间,不少村民曾想把老房子卖掉建洋房,但他极力劝说大家保护老房。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村委会原主任 朱玉堂:他说这个万万动不来的,这是我们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这个千万不能卖的。

在徐利民的反复劝说下,新光村的传统建筑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如今,村里利用这些古建筑,不仅打造起了青年创客基地,乡村旅游也越干越红火。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第一书记 朱婷婷:当时徐部长是力争要把古建筑、传统文化把它给保存下来,正是因为这些基础和成绩,也有了我们后来这个青创基地,现在一年的游客人次是达到了100万以上。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浦江县虞宅乡农办原主任 张海平:徐部长到哪里都要做一件实实在在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地方要种一颗种子,要生根发芽,造福一方。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这几天,上山遗址博物馆正在报批初步设计,建筑形式就按着徐利民曾经的建议,采用消隐的建筑理念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而通过一年多准备,按徐利民生前定下的时间表,上山文化已经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眼下,徐利民的精神正鼓舞着更多人,接续奋斗。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党组成员 楼安定:我们目前为止建筑方案已经获得国家文物局的审批,跟遗址相融合的这种理念就一直没有放弃过。

徐利民:做一粒扎根泥土的 “好种子”

浦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 钟旭妙:我觉得徐部长对我影响很深的是两句话,一句话是人总要为什么而燃烧,第二句是人要做一粒种子,一粒好种子,联系到我们党员干部自身,我觉得要始终怀着为民之心,干一行爱一行,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中国蓝时评:做好一粒种子 践行利民初心

做一粒好种子,给这片土地留下点东西,这是徐利民生前经常用到的比喻,朴素的话语蕴含着扎根基层、干好事业的理想信念,践行着心系群众、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人如其名,徐利民52岁的人生历程,胸怀“国之大者”,献身党的事业,时刻不忘为民谋利。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学习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坚定信念的一生和不忘初心的一生,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今天,我们以徐利民为楷模,就是要学习他的政治品格、真挚情怀和使命担当,学习像他一样心怀大局、爱岗敬业、敢闯敢干,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考古学文化——上山文化》,讲的是距今一万至9000年的浦江县上山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习近平同志看了之后作出批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一万年前,上山人走出洞穴,开启
2024-06-20 12:52:00
...杭州6月18日电“人,要做一粒好种子。”中共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委宣传部原部长徐利民生前经常用种子作譬,勉励自己和他人要心怀种子的信念,扎根基层,干好事业。徐利民常年工作在基层一
2024-06-19 07:10:00
回顾丨今天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宣传战士”徐利民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开场
...干部中的一员,宣传文化工作战线上的一员。4个月前,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民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52岁。日前,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徐利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在全省广
2023-02-14 18:47:00
...宣告其申遗又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2000年,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的上山遗址被发现,为人们揭开了1万年前浙江农业文明的神秘面纱。2006年11月,在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
2025-01-05 07:33:00
...婷 通讯员 项晓丹)6月16日,第十八届浙江山水旅游节在浦江县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专家、达人和游客,共品浙江人文山水的无限魅力。本届浙江山水旅游节首次由长
2023-06-19 09:26:00
...省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他扎根基层33年,用沾着泥土的双脚走遍浦江的山川村落,丈量民情民意,兴办利民实事。如同上山那颗冲破泥层的万年稻种,他燃尽52年的生命能量,激活这片
2024-06-19 12:18:00
努力做一粒“好种子” 浙江宣传文化系统认真学习“时代楷模”徐利民先进事迹
...为民情怀,切实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大早,浦江县文广旅体局文化科负责人来到宣和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城市书房等项目的验收。这批项目,正是徐利民生前精心谋划的。当
2024-07-07 21:52:00
...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和浦江县政府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在上山文化分布区域存在。此后,它经历了一段从野生到
2024-05-25 06:35:00
...鲁克·拉贾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和中共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渊等嘉宾现场种下寓意希望的“金色稻穗”共同为本次展览启幕。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
2023-12-08 13:0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