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
厚望情感:暖色调的人生寄语
——简评印度尼西亚影片《遗产惹的祸》
《遗产惹的祸》电影海报。
◎路 薇
印度尼西亚电影《遗产惹的祸》以“父亲的遗产”为纽带,着眼于平常人家的悲欢离合,以生活琐屑的小切入点表现人物情感的不同侧面,让观众沐浴在暖色调的温情阳光下,在欢笑和眼泪、成长与救赎、反思与坚守的共情互融中,欣然接受了这一厚望情感的人生寄语。
影片主人公达赫兰育有大儿子亚当、女儿拉腊和小儿子迪克,家人关系和睦融洽,但妻子患有重疾。爱妻离世后,达赫兰续弦寡妇阿斯土,两人共同经营一家旅馆。多年后,达赫兰身患绝症,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他没有选择变卖旅馆筹款治病,反而召集关系疏离的子女们回家,将旅馆作为遗产,让孩子们通过竞争选拔的方式获得继承权。三个孩子都想得到这份遗产,于是各显神通展开角逐,但因为家人间情感矛盾裂痕的存在,彼此间关系拧巴。再后来,旅馆面临被人抢走的危险——达赫兰为了挽救小儿子,被迫答应变卖旅馆,却在签字桌旁猝然离世。他的去世成为催化剂,家人间的感情彻底回归聚拢,彼此谅解、接纳对方,整个家庭拧成了一股绳,温情烘托之下人生接受了和解的祝福,崭新人生在希望的金色田野上继续开始奔跑……
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修斯说过,“人们将他们的历史、信仰、态度、欲望和梦想铭记在他们创造的影像里。”电影世界卷帙浩繁,《遗产惹的祸》所述说的这个家庭情感伦理故事并不新奇,演员也并非什么大牌明星,但为什么它具有动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这得益于作品本身简约坦诚的艺术表现和在潜移默化中引发的观众对人生大事的哲学思考。我们可以从摄影、场面调度、声音、故事等不同维度感受到这部影片带来的击打力。
《遗产惹的祸》更关注于作品的内容表现而非形式表现,即作品遵循了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电影自始至终都在记录达赫兰一家人的生活变迁,尽可能不对影片中的事物发表评论,或用外力加以扭曲或放大,观众所见的就是日常生活,尽管它凌乱不堪、鸡零狗碎。在大多数情况下,影片采用了水平拍摄角度,偶尔会穿插个别特写或中景,虽然降低了电影本体的戏剧性表现,但为影片赢得了“新写实”的表现空间。镜头与人物水平,演员们以朴实无华的镜头表演,不偏不倚地复刻生活和情感,镜头此时是中性的且不带情感的,它没有对视线内的人物形象做出价值界定和情感倾向,只是较为客观地展现了人物自带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维度。面对影片中这群并不特别具有美德也不特别堕落的普通人,观众同他们的距离始终是水平的,没有任何轻蔑也不会给予廉价同情。
与上述技术表现相配的,是影片对光影色彩的娴熟运用。整体上看,影片运用了较趋明亮的灯光风格和暖色调,给人带来幸福温情的环境渲染;只在处理拉腊离家出走、迪克犯错、达赫兰患病等悲情场景时才使用冷色调;冷色调与暖色调对比鲜明,有效迎合了故事及人物情感的起承转合,光与影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场景意义。在影片的剪辑方面,开篇前6分钟,通过建立镜头的方式,实现了故事前缀的时空跳跃,再将其切换至中景、特写,不同镜头之间运用了含蓄的延长或压缩处理,尽可能减少引起观众困扰的可能,后面的剪辑则按故事时间顺序延续下来,人物动作和事件起承更加连贯且具有逻辑性,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交代得更加清楚。这样的处理方式摆脱了电影纷繁复杂的现代表现技术,重新回归到故事本身,便于观众聚焦故事关键,清晰明了地感受剧本的创作意图。一孔之见,结尾处采用传统喜剧片的“大团圆”结局,既是对简单电影叙事结构的延续与呼应,也是对情感厚望的一种形式化展望。
影片运用了重构温情人物关系的手法,这种构建的完成是以人物关系及其命运的凌乱游离向家庭回归为标志的。影片之中,达赫兰与两任妻子的关系始终是基线,不偏不倚地贯穿于故事始末,为本片铺垫了平稳的关系基础。在完成这样的关系象限构建后,随之带来了六组矛盾冲突:幼子迪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达赫兰心存愧疚因而从小对他偏爱有加,由此构成了达赫兰同亚当、亚当与迪克之间的两组矛盾——父子矛盾、兄弟矛盾;达赫兰续弦,女儿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父女矛盾是第三组矛盾;迪克长大后从事音乐艺术,染上了毒瘾成了“瘾君子”,他与家人间的矛盾是第四组矛盾;阿斯土以继母身份走进家庭,她与三个孩子间的矛盾是第五组矛盾;达赫兰一家与遗产抢夺者的矛盾,是本剧的第六组矛盾。此外,影片中出现的民谣女歌手、旅馆服务员处于矛盾冲突的边界位置,他们扮演着“观察员”“调解员”双重角色,角色作用举重若轻。四名服务员性格活泼,为影片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经常给观众带来欢乐,尽管这些欢乐是日常的甚至可能是庸俗的,但显然让电影变得“下里巴人”、更加接地气。六组矛盾冲突随着叙事推进依次铺开,没有炫技的叙事技巧点缀,不经雕琢的真诚与生活气息,与电影《新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叙事时间推移,人物的命运、理智与情感、责任与担当、爱护和牵挂、正义与邪恶一次次增加冲突的分量,最终达成了让观众留下欢笑和眼泪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尼西亚的电影叙事艺术有了日臻成熟的表征。
电影离不开思考,作为一种艺术呈现媒介,唯有思考才能对演员的表演产生影响,进而帮助电影作品本身孕育更强大的内在生命力。《遗产惹的祸》就富含着哲学思考的内在肌理,是哲思让影片本身摆脱了简单化的情感规劝与价值救赎,是哲思让这部影片跨越了地域和时间限制,增添了同类型家庭伦理剧阵营中题材的丰富性和表现性。扑面而来的是人物对时间的反思。时间——生活花瓶中的玫瑰——老人经历阅历捶打,他们更珍爱时间,达赫兰和原配妻子在患病期间都希望时间能够停下来、对子女流露出无限的爱怜、希望和家人在一起度过有限的时光……无不触及人物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年轻一代对时间采取莫衷一是的态度,有人惜时如金(如拉腊),有人度日如年(如迪克),有人踌躇徘徊(如亚当),有人放声歌咏(如迪克的女朋友),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即可以看作是对待时间的态度。达赫兰的孙子们是更为年轻的一代,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亚当是隔绝生活重担的那堵“墙”,达赫兰则是为亚当隔绝生活重担的那堵“墙”。他们以遗产继承之名聚合在一起,待“墙”轰然倒塌后,下一代人学会成长、宽容,然后成为一堵更为牢固的家族墙体。
影片对女性的力量是抱有期许的,所以不断呈现女性美。拉腊的母亲在54岁生日上表现出的温情释然、拉腊的干练果敢、迪克女友的柔美低沉、女服务员的可爱敬业,这些女性角色从不同维度增进了人性和情感回归的可能。尤其是同样作为“瘾君子”的迪克女友,她是一名民谣歌手,在决定戒毒后始终未曾复吸,转身成为迪克回归路上的道德规劝者与亲情陪护者。受朋友之约外出在酒吧卖唱,迪克一边伴奏一边温情脉脉注视着女友,女歌手浅吟低唱表达对人生的渴望。演出结束后,面对旧友邀约,迪克有了复吸的冲动,女友对他的劝慰令人难忘。在生活的选择里,对错误选择的反叛正是艺术创作的圭臬之一,它影响着两个年轻人,直到他们在戒毒所的灿烂阳光下拥抱在一起,那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那是无法泯灭的人性光亮。
黑格尔说:“精神性内容在本质上属于意识界内心生活。”《遗产惹的祸》以温情平淡的口吻讲述一个家庭的成长史,带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哲理昭示价值,又不乏对新写实主义的学习借鉴。整体上看,影片让观众在流泪中感受到命运的柔韧,在欢笑中感受到情感的温暖,在暖色调的胶片祝福中共同接受着人生寄语。或许,在稀释生活苦难波折方面,影片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行动向度,它指引着观众如何看待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情感波折和考验,如何包容看待无法选择的生活现实,如何与身边的生活和人改变紧张的现实关系而走向更高情感价值的内心和解。我对艳阳天的到来常怀期待,并勇敢地把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时刻。厚望情感,是《遗产惹的祸》带给我们的礼物之一,可能它的馈赠还不止于此。这正是电影艺术长久以来让人着迷的魅力及奥秘所在。
(作者系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博士,南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