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黄山祖孙三代接力守护“江南第一名祠” 暴雨中守祠人睡觉都挂念“国保”安危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26 11:36:00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6月19日,安徽省黄山市官宣入梅,但前一天晚上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此后,多轮强降雨接连袭来,当地迅速反应,抢险救灾,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徽文化发源地,黄山市徽派建筑林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有不少。风雨中,这些挪不动的“国保”的安危也牵动着众人心。洪流之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文物保护战”拉开大幕。在“江南第一名祠”罗东舒祠,作为家中第三代守祠人,罗文生也迎来了最为紧张和忙碌的时刻,甚至睡觉都在挂念着这处“国保”。

黄山祖孙三代接力守护“江南第一名祠” 暴雨中守祠人睡觉都挂念“国保”安危

风雨中的罗东舒祠

三代人接力守护,宁肯彻夜不眠也要守护“国宝”安全

“这是‘国保’也是‘国宝’,就是彻夜不眠也要保护好!”6月25日,在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东舒祠,看着墙上的水痕,文物保护员罗文生对大皖新闻记者讲述时眼神坚定。对他而言,这句话既是诺言,也是誓言。

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呈坎村共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是由48个单体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另一处则是罗东舒祠。该村被誉为“国宝之乡”,其中单栋的“国保”罗东舒祠更是众人眼中的“宝中之宝”。

黄山市文旅局官方账号发布的介绍显示,该祠全称为贞靖罗东舒先生祠,系明代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而建造,祠堂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称为“江南第一名祠”。

黄山祖孙三代接力守护“江南第一名祠” 暴雨中守祠人睡觉都挂念“国保”安危

罗文生介绍墙上留下的水痕

今年58岁的罗文生既是该祠的文物保护员,也是罗氏后裔,他爷爷和父亲都是这座祠堂的守护人。2000年前后,罗文生逐步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了祠堂新的守护人,负责祠堂日常的开门关门、打扫卫生、巡查管理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在他看来,守护这座“国保”祠堂是他的工作职责,也是血脉之责,容不得半点马虎。

风雨袭来,文物保护面临挑战

6月19日,黄山市正式入梅,在一些游客眼中,梅雨天的黄山烟雨蒙蒙,更具意境,甚至有人发出感慨:“一下雨黄山就变成了徽州!”认为雨给徽州带来了魅力。游客看到的是魅力,但罗文生看到的更多是压力,因为连续的降雨,会给“国保”的保护带来挑战。

2013年6月,突如其来的洪水就曾冲入罗东舒祠,并在墙上留下了一米多高的水痕,至今清晰可见。

作为文物保护员的罗文生,一到梅雨天就会绷紧一根弦,严阵以待。这一次,看着天气预报里的预警,罗文生敏锐判断,今年的梅雨天动静不小,刚入梅就风雨不断,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紧张的同时,他加大了巡查频次,并和相关部门一起,做好应对措施。“睡觉都不安稳,一直挂念着祠堂的安危,有时候晚上还会起来再看一眼。”罗文生说道。

果不其然!6月20日,强降雨袭来,罗东舒祠门前的众川河水位快速上涨,最终漫堤。

滔滔洪流实在太凶猛,尽管做足了防范措施,但与河道仅一墙之隔的罗东舒祠还是受到波及,有水漫进。

当地迅速反应,多部门联动,与此同时,党员和热心群众也自发参与,采取专业措施保护“国保”,并组织人员排水清淤,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斗争。

黄山祖孙三代接力守护“江南第一名祠” 暴雨中守祠人睡觉都挂念“国保”安危

“国保”守护人罗文生

严阵以待抗汛情,“文物保护战”初战告捷

待水退后,罗文生发现祠堂门口11年前的那道水痕上又新添了一道,初步估量,在1.5米左右,这让他大吃一惊。不过惊讶之余,他又有些许欣慰,虽然此次水位更高,但祠堂内除了有水漫进和留有淤泥,文物本身并未受到过多损伤,在祠堂的后寝大殿也是建筑精华部分的宝纶阁,洪水更是止步阶前。

“一个是多部门做了十足的准备,干群合力应对,另一个是祠堂内的排水系统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于此次罗东舒祠“文物保护战”初步取得的成绩,罗文生个人如此总结。

6月25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罗东舒祠,门前的众川河仍旧奔流不息,但水位已明显下降,岸边拉起了警戒线,不时能看到手持各种工具的工作人员在巡查排险。岸边的罗东舒祠门口,已堆满了防汛沙袋,墙上新旧两道水痕无声地向来人展示着汛情之猛。

祠堂内,穿着雨鞋的罗文生正在忙着来回巡查,在幽深的古祠内,脚步声格外明显,汗水混合着雨水从他的脸上滴落。“这块牌匾是清朝的,这几根柱子是金丝楠木的……”说起祠堂里的物件,他如数家珍。

罗文生告诉记者,他感觉这次汛情较之于2013年更为猛烈,且持续时间更长,但好在各种严格的防范措施应对有力,古人的智慧也助了一臂之力,让祠堂目前安然无恙。

黄山祖孙三代接力守护“江南第一名祠” 暴雨中守祠人睡觉都挂念“国保”安危

屹立在风雨中的宝纶阁

风雨不停,奋战不止

作为家中第三代祠堂守护人,罗文生接班已进入新世纪,罗东舒祠也在时代大背景下迎来新生,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热门景区里的热门景点,新时代新气象,罗文生也有了新的感受。他认为如今的罗东舒祠已不再是简单的家族祭祀场所,也不仅仅是一家一姓所有,而是全市的、全国的,乃至全世界的,能够向四面八方的游客展示徽派建筑之美、徽州文化之美。作为罗氏后裔,他感到与有荣焉。作为文物保护员,他既感到幸运,也感到责任重大。

入梅已有多日,但降雨至今未停,且天气预报显示,当地仍有强降雨。罗文生表示,相关部门已经进一步强化了防汛措施,尽管这让他心里有了底,但他仍不敢懈怠,总是一遍又一遍来查看,“只有转了一圈才会放心一点。”他告诉记者,千年的呈坎古村,数百年的罗东舒祠,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和文物保护员,他希望能够与文物一同经历风雨,全心全意守护文物安全,让这些有千百年历史的“国宝”延续辉煌,不负前人,更能传之后世。

走出罗东舒祠,风雨仍未停息。祠堂外,一名撑着伞来看众川河水势的村民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当地人大多都认识罗文生,有人说他“办事认真”,有人说他“一根筋”,但说起他守护罗东舒祠,大家都竖大拇指。

这位村民说,当地有句话叫“游呈坎,一生无坎”,现在也是被外界熟知的一句文旅宣传口号,“希望我们呈坎的文物都能躲过洪水,没有坎坷!”看着雨伞上不停往下落的雨滴,这位村民喃喃自语。

大皖新闻记者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入梅以来,呈坎村严格执行上级防指要求,果断提前转移,针对老旧房屋住户、独居老人、脱贫户等,进一步扩大转移范围,组织镇、村、组干部全面摸排、动员转移群众,共转移129户200余人。同时,该村据省市区要求,对“国保”采取保护措施,组建河道看护队及时清理桥墩阻水杂物,动员各类力量1000余人,清理淤泥100余吨,确保“电、水、通讯”等通畅,全力应对汛情,为文物护航。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 余康生 摄影报道

编辑 崔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江南第一村”呈坎遇洪水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张奇近日,安徽省黄山市持续多日出现强降雨天气,当地已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有网友注意到,拥有2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江南第一村”的呈坎发生洪
2024-06-21 15:11:00
秦襄公祖孙三代披荆斩棘,让秦国在春秋时成了称霸一方的诸侯
...何在春秋时成了称霸一方的诸侯?这其实要从秦襄公祖孙三代奋斗的故事说起。话说秦襄公的爷爷名叫秦仲,是秦非子的曾孙,秦国的第四代国君。这些年秦国作为附庸世代保卫着周王室的西陲安危
2023-04-17 09:28:00
《黑木头》:书写爱与温情
...度提升了文本的温暖向度与文学质感。小说还书写了祖孙三代的深厚情谊。作者笔触着眼于祖孙三代的关系、关怀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予以老年人更多的尊重与关怀。在我看来,《黑木头》并不是一
2023-10-14 07:49:00
...全家当兵、全家光荣”。尽管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祖孙三代却有着相同的信仰,农兆涵的爷爷、爸爸都曾是军人,如今2000年出生的他,也接过参军接力棒,即将走入军营报效国家。在南宁市
2023-07-12 18:08:00
血脉相承,祖孙三代接力从军
...和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参军入伍机会,有望成为家里的第三代军人。政考小组在刘金和家走访爷爷当兵,叔叔当兵,从记事起,刘金和在家里听到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部队和当兵。2023年7月,
2023-08-30 15:46:00
...。这样的“义务邮差”,他已经干了19年,而他们家祖孙三代接力延续了56年。当选“中国好人”今年6月21日,是汪锡熊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黄河之滨的河南省洛阳市,应天门遗址博物
2023-10-20 02:31:00
【解码“高原兵”】祖孙三代四个兵 接续戍边上雪原
...县中水镇上寨村,有这样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家庭,一家三代“组团”戍边西藏,用军人的本色和忠诚,书写着别样的红色传承和家国情怀。第一代的豪情——“消灭一个够本,消灭俩个赚了”爷爷
2024-06-18 01:50:00
【孝昌网评大赛⑯】东湖评论:汇聚奋进力量 再谱澴川华章
...的种桃人到全国劳模,丰山镇程海庭、程国庆、程琪祖孙三代接力种桃,持续奋斗,是孝昌县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周巷镇新龙村家家种苗、户户育花,被誉为“华中苗木第一村”,每年有价值4
2023-07-16 10:15:00
祖孙三代矿山情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祖孙三代矿山情许保鑫我是个“矿三代”,爷爷和父亲都从邢台矿退休,我是邢台煤矿养育的第三代矿山人。我的爷爷是1937年生人,少时因家境贫寒,1958年邢台煤矿建成
2022-12-30 11:0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