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时下,正值小麦生长关键期,田间绿油油的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存在病虫害风险。在位于皖北的产粮大县阜阳市颍上县的鲁口镇李窝村,一架架装载着农药的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遥控下,在麦田低空飞行,将一团团雾状农药均匀地喷洒进麦田,实施“一喷三防”作业;在无人机作业喷防的同时,来自周边的村民则围着农技人员学习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据了解,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病”,是小麦主产区常见病害,一旦大发生,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当前,全县152.6万亩小麦正进入抽穗扬花期,也是易感病生育期。“一喷三防”则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相比传统的人工防治,利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喷洒效果更好。
装药、起飞、定位、喷洒……连日来,这一套“标准动作”在颍上麦田上空轮番上演。此次“一喷三防”作业,不少飞防组织投入使用了最新款的大疆T60无人机,每架无人机可装载50升左右药品,一天可喷洒一千多亩小麦,按照“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技术要求,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不仅用药更加精准均匀,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用药成本,助力小麦防灾增产。
根据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颍上县农业部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行“政府出资、集中采购”,拿出2800多万元资金用于统一飞防服务和统防统治药剂,专门成立5个专家指导服务组,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机制,组织316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服务农户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00多个社会化组织参与防治,全力推进152.6万亩小麦的一喷三防工作,保障小麦粮食生产安全,确保提质增效。
下一步,当地将进一步完善防控机制,推广绿色模式,全力实现小麦赤霉病防治全覆盖;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面对面指导农民合理用药、趁雨施肥,全面掀起统防统治、群防群治高潮,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确保小麦产量、品质稳中有升,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落到实处,积极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放眼生机勃勃的颍上大地,农民在田间抢抓农时、辛勤劳作,抓紧春耕生产、麦田管理,用汗水浇灌希望,共同培育午季好收成。

空中俯瞰植保无人机在进行“飞防”作业。沈云鹏 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