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劳动报
数万人笔迹中磨炼出火眼金睛
司鉴院文书物证鉴定专家周光磊这样辨伪求真
周光磊在对比字迹,辨别签名人是否为本人。■ 摄影 刘振思
■劳动报记者 陈恒杨
曾分析研究数万人笔迹,埋头钻研70多年以来的鉴定档案,提升疑难笔迹鉴定技能;曾走访上海500余家刻字社,解决印章鉴定难题;曾到佳能、惠普、爱普生等各大品牌打印机维修部做学徒,攻克打印机制文件鉴定难关……
在2023年上海工匠、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下简称:司鉴院)文书物证鉴定高级工程师周光磊20年的鉴定生涯中,参与15000余起司法鉴定,其中有5000余起重大疑难鉴定,鉴定意见均得到验证和认可,为全国多起重特大专案提供了关键线索和证据。
即使刻意改变
也能找到书写特征
人的笔迹,犹如指纹一般,是每个人独特的标识。然而,摹仿他人字迹也引发了矛盾纠纷甚至案件。因此,笔迹的独特性赋予了它在司法鉴定领域的重要价值。
前不久,周光磊接到一个案子,张秦(化名)主张,他由于身份证丢失,被人盗用注册了公司,还莫名欠了不少债,成为失信人。案子受理后,周光磊让张秦分别运用快速、慢速,衬垫软纸、大理石台面等不同书写场景和状态,写下百来个签名。通过分析张秦签名的书写风貌、笔顺、写法、结构、形体、运笔、搭配等笔迹特征,来对比工商登记材料中留下的签名。
周光磊向记者展示了几个签名,尽管在外行人看来这些签名在不同状态下书写大不相同,但她解释,笔迹鉴定的关键在于识别每个人字体的独特规律。“虽然书写快慢会影响人的字迹,但每个人对文字书写有自己特殊理解,所以即使书写人刻意改变书写风格,也能找到本人签名的相同特征。”她用放大镜对准“张”字介绍:“就比如张秦本人习惯在这个‘长’字落笔前有个小小的起笔,这个习惯在他写的百来个字里几乎都存在,可能他本人都不会发现。”相比之下,工商登记时的字迹虽然看似形状相似,但在书写特征细节上,如各种弧度、转弯、轻重等,都与张秦本人的字迹相左。
最后周光磊出具鉴定报告,证明注册公司时不是张秦本人所写。市场监管部门也根据鉴定报告注销了张秦的工商登记,使他免于背负无妄之债。
钻研鉴定案例70余年
数万人笔迹中大海捞针
“如果有精通书写的人摹仿签名如何辨别?”周光磊笑着说,这也不难。“如果为摹仿,很难在书写时掌控好每一笔的轻重缓急,通过分析其笔划发力方式就能攻克。”她说,只要是摹仿的,就不可能做到书写特征完全符合。短短几个笔划中,就隐藏了几十种书写特征,“做了20年的笔迹鉴定,自然是很快就能看出端倪。”
周光磊介绍,她每年参与的笔迹鉴定案件在800起左右,张秦的案例属于常见类型。疑难的鉴定中,她甚至无法接触到被鉴定人本人,只能通过鉴定人在别的文书物证中留下的“蛛丝马迹”分析辨别。有的鉴定需要翻阅对比上万人的笔迹,分析数万个字。
曾经,周光磊和同事们耗时近半年,通过大量筛选排除,反复研究,最终对比书中“敬贈岫廬先生”6个字,鉴定了赠书人题字我国首版《共产党宣言》的人为陈独秀。最终出具的鉴定报告长达49页。
虽然说起来很轻松,但疑难笔迹鉴定无疑是文书鉴定领域的一大挑战。为了精进自己的鉴定技术,周光磊研究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鉴定案例,分析了大量笔迹特征和特点,琢磨人们改变书写习惯的方式方法。在旁人都觉得枯燥的工作中,她却乐在其中。
通过长期研究,周光磊建立了“笔迹特征立体分析法”。这一绝技多次帮助她准确识别出书写人,为事实真相的还原提供了关键线索和证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