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是皇帝的行宫熙春园,开始建造于康熙年间,一直到乾隆二十三年方才建成。到了道光年间,熙春园又分成了两部分,东边的熙春园被赏赐给第五子敦亲王奕综,西边的近春园则分给了第四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
待到咸丰帝登基,他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便是清华园名字的由来。后来清华大学的第二个校门,清华园的牌楼乃是1909年所建,这座牌楼的门额上“清华园”三个字,是出自“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当时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那桐之手。
一、国之将倾时的奢靡生活
那桐出生于咸丰六年,是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二十九岁那年,那桐考上了举人,从此踏入仕途。众所周知,清朝是马背上打下的天下。满洲人入关后,极力想要融入汉族社会,学习汉族文化,可毕竟积累有限,很少会有出色的满洲文人,而那桐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清朝面临列强的不断入侵,国家岌岌可危,一再选择割地赔款换来短暂的和平,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的俸禄也十分低,所以官员们普遍过得清贫艰苦,甚至有人生活穷困潦倒、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那桐却过着奢侈滋润的享乐生活,他用了90多万字将奢靡的生活记录成日记,让世人看清了他在国之将倾时,整日享乐的丑陋面目。日记中,那桐多年的为官生涯十分顺利,生活也一直都很如意,从来没有表现出对于国难的惶恐与忧愁。
那桐的府宅东西长约800余米,宽逾200米,有房屋300间,连廊百余道,并联着7跨院子。这些院子里,有叶赫那拉氏的祠堂、水雅香堺、翠濑亭、观月轩、妙园、乐珍堂、遂初庵等等建筑,全部用来吃喝玩乐、聚会听曲,简直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同时,那桐在享乐方面还称得上“进步人士”。一次,他坐上火车前往天津租界,惊讶于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既能做到“风驰电掣”,又“爽快平稳”;到了之后,他又感慨天津的洋楼与灯火“俨然洋画”,感觉自己身在“泰西(旧指西方国家)”。
那桐品尝过洋人为他准备的西餐,称赞道“口感甚佳,风味特异”;喝起洋酒来,他“斟酌慢饮”,一会便“甚酣”。这些新奇事物深得那桐欢心,回去后他就在家里装上了电话,还特意请了厨师做西餐,甚至托人从国外弄回了一辆汽车……总之只要是与享乐有关的,他必须要拥有。
二、小郎曹搭上贵人,开启财富大门
虽说那桐与慈禧老佛爷同姓,出身算得上极为高贵,不过他享乐用的钱并不是家族提供的。他小时候,父亲因为参与科举舞弊被处分,家族就失了宠,家道中落的那桐也受尽白眼与嘲笑。
直到光绪十一年,那桐通过乡试中举,还因为文采出众获得了“晚清旗下三大才子”之称。他入仕后从户部郎曹做起,在这个六部最低的官阶干了十一年,终于结识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户部尚书翁同龢,此人还是帝师兼军机大臣,称得上是权倾朝野。
那桐搭上翁同龢后,每日都要前往翁府见翁同龢。他在日记中称自己是去“回事”、“画稿”,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汇报工作以及找领导在公文上签字。
那桐如此积极的表现让翁同龢十分满意,在后来提报户部银库的郎中人选时,翁同龢不惜与军机首辅等人结下仇怨,也要将此差交给次选人那桐。坐上此位置的那桐简直如鱼得水,他巧妙地从管理漏洞中贪挪取用,很快就“富得流油”。
在那个社会里,有了钱就打开了上升渠道。在那桐的日记中,他曾描写过春节期间自己去拜访的达官贵人,从大年初一开始,短短十五天里,他走访的府邸有330余户,送出的礼物更是名贵珍宝。
那桐一个户部的银库郎中,每年俸禄不过6000两白银,除去养家糊口和打点佣人,年底的盈余不会太多。而他这十几天里送出去的300多份礼物,其总价值恐怕能抵十几年的俸禄了。
三、大清亡了,与我何干
朝中一些人对于那桐大肆敛财的行径颇为不满,但大部分人已经被他收买,老佛爷更是对他宠爱有加,那桐从此步步高升。他从户部尚书平调外务部尚书,又升至总理衙门,当了军机大臣、内阁大臣等。1900年,那桐又兼任各国事务衙门总理。
慈禧与光绪出逃期间,那桐作为清廷的办事大臣,与李鸿章、奕劻代表清朝参与十二国谈判,在北京签下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丧失尊严的条约,让清政府完全沦落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中国也彻底沦落为半殖民地。
签下这个丧权辱国的合约后,那桐在日记中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屈辱,在他看来,这次谈判就像是在谈生意。一开始列强承诺,只要签下合约,他们就给前来议和的人二十万两黄金。对此,那桐在认为列强没有诚意,牵涉到国家主权与生死存亡的事情,他却只考虑列强开出的条件对于他来说有没有诚意。
经过一番僵持,列强代表表示愿意将黄金翻倍,给出四十万两黄金作为报酬。这次那桐同意了,他对于争取到这些黄金十分洋洋得意。有人骂他此举葬送了朝廷的未来,他就轻描淡写地回复:“大清亡了,与我何干?”
四、结语
2004年的冬天,杨振宁曾邀请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来清华大学为新设立的研究中心题字,由清华大学的党委书记陈希等人陪同。当时走到清华园门牌下,启功看着“清华园”三个字,随意提到:“那桐这三个字写得还是蛮漂亮,见功力的。”
陈希有些感慨,他说道:“那桐的确有些才华,可惜是个大贪官呀。他只会玩弄人心,没什么政治才能和抱负,这等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害无益。”启功听后,不免感叹,他又说道:“可那时偏偏这等人最受重用,如此识人不明,上腐下败,清王朝又怎能不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