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人都知道历史上有一支威名赫赫的军队“戚家军”,在戚继光的带领下他们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一战成名。
中国人都知道历史上有一支威名赫赫的军队“戚家军”,在戚继光的带领下他们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一战成名。
戚家军自嘉靖三十八年成军,到辽阳之战,戚家军共斩级近二十万级。先后剿灭倭寇,击破蒙古铁骑,赴朝抗倭,纵横东亚。但是最后明朝灭亡那几年,却没有戚家军的身影?
为什么明朝会放着这强军不用呢?戚家军去了哪里呢?
真实的原因是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被自己人剿杀三千三,之后基本就名存实亡了。
由盛及衰
在历史上,戚继光在朝中是有大人物支持的。这个后台大人物就是首辅张居正。
明朝没有宰相,碰上强势的首辅就相当于宰相了。张居正坐过皇帝的老师,当上首辅之后更加强势。张居正甚至可以控制皇帝,权势之大在明朝文官中十分罕见。
戚继光作为张居正的亲信,得到了张居正很多照顾。粮草和军饷都第一时间保证,朝中有人撑腰,戚家军自然一时风光无限。
万历十年,强人张居正去世。随后万历皇帝清洗张居正的势力,戚继光作为张居正在军队的亲信,自然也是被清洗对象。张居正死后半年,戚继光调离戚家军,出任广东。万历十三年,戚继光被罢官。戚家军则被派往辽东,驻守蓟州。
朝中后台没有了,灵魂人物也离开了军队,戚家军也失去了以往的优待。拖欠军饷的问题开始出现了。
万历二十三年:死在自己人刀下
朝鲜史料记载:
“建昌营调南兵三千留养,以备倭之缓急。而十月间,以离家日久,钱粮不给,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
这里说的南兵实际上就是戚家军。戚家军到了东北后,参加了援朝战争,在攻克平壤战役中立下大功。
当时援朝主将李如松许下的奖励却迟迟没有兑现,加上此前被拖欠的军饷,士兵们越来越难以忍受,渐渐有了兵变的迹象。
时任蓟州总兵王保见状就定下埋伏准备坑杀戚家军。
明史记载
“蓟三协南营兵,戚继光所募也,调攻朝鲜,撤还,道石门,鼓噪,挟增月饷。保诱令赴演武场,击之,杀数百人,以反闻。”
3300名将士就这样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人(北兵)的刀下。表面上,这是一场由欠饷引起的骚扰,但实际上背后透露的是明廷对戚家军的私人化的担忧,加上军队内都是义乌兵居多,抱团严重,朝廷担心控制不住必须痛下杀手。兵变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这一场屠杀之后,戚家军主力已经不再,基本名存实亡。
最后的戚家军:浑河血战
在这之后,戚家军还存在了一段时间,直到天启元年的浑河血战。
1621年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沈阳城中蒙古人开门投降,沈阳一天就陷落。
当时急行军来援助的戚家军和川军进退失据陷入绝境。最终两军做出了主动进攻、以攻代守、血战待援的部署。
不足万人的队伍,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向强大的后金军发动自杀式攻击。戚家军主将、戚继光的侄子戚金指挥火器见长的戚家军,在浑河南岸迅速摆开著名的车阵。而3000川军则过河向后金军进攻。
川军作战勇猛,先后杀伤后金2000多人,后来抚顺降将李永芳指挥从沈阳城头发炮,川军在前后夹击之下大部战死。
随后,后金大军过河以优势兵力包围戚家军。戚家军则利用车阵和训练有素的火铳三叠阵迎敌。血战良久,戚家军寡不敌众,渐渐失去了阵地,而明朝援军也被后金击败。总兵陈策阵斩十余名敌人后,力尽而亡。
此战戚家军和川军牺牲近万人,无论是明朝的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中,无一不对浑河血战中川浙军团的勇敢大加赞誉,称此一战为“凛凛有生气”“时咸壮之”、“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幸存的将士也在不久后的辽阳之战中阵亡。
而戚家军主要兵源地义乌等地因为连年征战,青壮人口十去八九。后来朝廷也不再从义乌等地征兵。
自从,一代强军戚家军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30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