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侯红丽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09日 08版)
1月1日,新年第一天,准噶尔盆地南缘锋探1井井场白雪皑皑,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XD90102钻井队员工们在井场上紧张地为设备安装冬季防寒保温设施。“现场的管线、柴油罐,该包毛毡的包毛毡,该搭篷布的搭篷布。”队长罗刚说。
这口井距离新疆石河子市约15公里。为了这次搬家,本来已经冬休的33名员工整装又出发,从2023年12月16日开始,在寒冬里进行了一次艰难的长途搬运。
“从老井到新井,小车路程79公里,大车路程143公里,是因为有些路限高限宽,大车要绕路。”罗刚说。
搬家第一天,新、老井场的中午饭没办法照常供应,距离最近的订餐点分别在25公里和15公里外,饭菜送到井场只有余温。员工们捧着一次性餐盒,在冰天雪地的井场上解决了午餐。
搬家最冷的时候,井场气温低至-34℃,车辆行驶在冰雪路面上常常打滑,爬上新井场前面30度的坡路成了难上加难的事,每一辆车都需要装载机在前面拖着拽着才能进入井场。
“工作量比较大,设备也多,一共127车,比普通4000米钻机的设备多了三四倍。冬天天亮得晚又黑得早,有效的工作时长减少,与夏季相比,这次搬家安装时间要多用七八天。”罗刚说。
因为天气太过寒冷,吊车吊臂也常常卡壳,要么伸出来缩不回,要么缩回伸不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解冻,给整个搬家安装作业增加了难度。
严寒之下,员工们小棉衣套着大棉衣,围着围脖,戴着棉帽,即使这样也抵御不住透骨的寒气,但是没有人打退堂鼓。
井架工唐清柯在厚重的棉工装外面穿着颜色显眼的马夹,打着手势指挥吊装的车辆。在一个上螺丝的环节,机电工程师杨建因为戴着棉手套没办法操作,就摘下右手的手套,徒手拧紧。没一会儿,他的手就冻得僵硬、疼痛,接着就是麻木。
正值隆冬时分,在安装天车、穿钢丝绳的时候,为了不影响第二天起井架,大家与太阳赛跑,抓紧时间齐上阵。工作完成,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队上党支部书记魏彦峰手中手电筒打向设备的光束,格外亮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