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蛙眼舆情分析师 杨绪彬
“春争日,夏争时”,近日,全国多地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季节,全力抢收、晾晒粮食、颗粒归仓,成为农户的头等大事,同时,由于小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麦收获也一直受到舆论的关注。近年来,小麦收获期间的舆情事件多发,如何全力保障抢收农时,正确处置涉农舆情,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摄影:杨绪彬
一、近几年小麦收获期间舆情关注焦点
(一)聚焦小麦用途
由于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并且内含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内置属性,小麦收获后的最终用途总是受到人们关注。2022年5月,河南部分小麦主产区收割还在灌浆期的小麦用于牛羊饲料一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同时,如何保证麦收期间不浪费、以及麦收后小麦秸秆正确处置,也同样受到人们关切。
(二)极端天气影响
小麦收割及晾晒期间,往往会遇到一些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条件,后者对小麦的收获、晾晒和储存产生了不利影响,增加了小麦的收获难度。2023年5月,中国部分地区的小麦主产区,包括河南、安徽、江苏等地,遭遇了明显的强降雨天气。这场强降雨与小麦成熟收获期高度重合,给小麦收割带来了较大影响,也引发了舆论场的关切。
(三)多方协作机制是否完善
由于小麦成熟期短暂且集中,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收割。小麦抢收的顺利推进,不仅依靠人力抢收队伍和农业机械的田间作业,更需要来自当地多个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撑,而其中的多方协作机制便会受到舆论审视。2023年5月,河南南阳因上百台收割机因超宽超高无法下高速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了舆论对当地政策执行的质疑。此外,小麦抢收后晾晒的问题也考验着当地的处置智慧,“占道晒粮”存在安全隐患,又频频引发纠纷。
(四)粮食安全与农民收益之间的平衡
小麦,作为国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粮食作物,不仅牵动着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粮食价格的波动,特别是小麦价格的持续低迷,农民种植小麦的收益问题逐渐走进人们讨论的范围,讨论中往往蕴含着对粮食安全的希冀和对农民福祉的同情。舆论期待找到一条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与保障农村收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一麦收现场 摄影 刘道勋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一麦收现场 摄影 樊斌
二、涉及小麦的舆情传播特点
(一)舆情发酵迅速且传播范围广
由于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任何可能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事件都容易引起公众的敏感反应。
近年来,小麦收获期间引发的舆情显示出了迅速发酵和广泛传播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一旦发生与小麦收获相关的事件,如极端天气影响、不当的农业操作或相关政策支撑不到位等,涉事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网络平台上迅速传播,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形成社会热点。
(二)舆情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
小麦收获期间的舆情往往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包括种植户、农业企业、有关部门、消费者以及媒体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在舆情事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行为表现。在舆情事件中,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和博弈,往往会使得事件更加复杂,舆情走向多变。例如,小麦用作青贮饲料的争议中,农民可能因为短期的经济利益而选择出售未成熟的小麦,而相关部门和消费者则从长远的粮食安全角度出发,反对这种做法。
(三)涉小麦收获舆情易受情绪化影响
由于小麦收获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任何可能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事件都容易引起公众的强烈情绪反应,如对极端天气影响的担忧、对粮食安全的关切等。情绪化的舆情反应,往往会使得事件的讨论和争议更加激烈,甚至可能导致舆论的极端化和对立。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情绪化的反应和极端化的言论。
三、小麦收获期间的舆情处置建议
(一)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做好预案
天气对于小麦抢收的影响至关重要。农业和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加强对小麦抢收期间的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对可能影响小麦收获的天气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具体来说,一旦监测到潜在的不利天气,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如权威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同时,还应提前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田间管理措施、收割机械调配、粮食储存建议等,以减少天气对小麦收获的负面影响。
(二)重视抢收的紧迫性,做好抢收期间的政策保障与三农服务
抢收工作是小麦收获期间的关键环节,需要得到充分地重视和保障。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和紧迫性,制定相应的政策举措,确保抢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小麦抢收期间,应加强对农业机械的运输管理和服务保障,确保收割机械的充足供应、优化农机调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等。对因流程造成的抢收停滞要灵活处置,确保农机运输通行顺畅,最大程度抢抓农时加快麦收进度,同时组织技术力量巡回指导机手规范作业,确保颗粒归仓。
在小麦完成收割后,应全力保障小麦晾晒、入库贮藏等工作。建议鼓励相关有能力的公共事业单位打开大门,引导农民进入晾晒,既可以保障农时,也能收获舆论正向反馈。同时,对此环节加强技术支持,协调移动式烘干机等应急作业机具的高效使用,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

齐鲁壹点原创图
(三)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处置涉农谣言
在小麦收获期间,舆情的稳定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农业生产同样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涉及三农信息网络舆情的监测。
一方面,实时监控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和讨论。一旦发现不实信息或谣言,应立即采取措施,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准确信息,澄清事实,消除公众的疑虑。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与公开渠道,如新闻发布会、微信公众号等,主动发布权威的农业信息,引导公众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小麦抢收期间,还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加强小麦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在避免人们被不实信息所误导的同时,也能助力夏粮的抢收工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5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