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丽江日报
新善村赵大哥的“牛梦想”
作者:本报记者 张小秋 文/图

赵国贤在养殖大棚内给肉牛投食。
清晨,位于玉龙雪山下的玉龙县白沙镇新善村,空气里透着一股寒意,但养殖大户赵国贤却说:“不冷,心里热乎着呢。”他和工人们围坐在养殖场厨房的藏炉前,一边喝着酥油茶,一边商量着养殖场的扩建计划。
在新善村玉龙二组,赵国贤是个能人,当过两年兵的他脑子灵活,能吃苦、敢拼闯。退伍后,赵国贤在广州闯了7年,也干出了一点名堂,后来却被老爸“骗”了回来。赵国贤笑着说:“不过,回来也好,正好可以实现我小时候的梦想。”
出生于农家的赵国贤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庄园,种一片地、养一群牛。
白沙镇地域广阔,牧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一直有养殖牛羊的传统,赵国贤的父亲就是村里的老养殖户。从他记事起,家里就一直养牛,多的时候四五十头,少的时候一二十头。“小时候一放假,孩子们都去放牛,在草地上撒野,太快乐了。”赵国贤回忆说。
儿时的那份美好回忆深深地铭刻在赵国贤的脑海里。长大后,他常常想,如果自己能有一大片土地,可以种草放牧,那就美了。
2010年,从广州回来后,赵国贤从父亲手里接过家庭的重担,并开始一步步实施自己的计划。
跟父辈小作坊式养殖不同,见过世面的赵国贤并不打算单打独斗。他广泛动员养牛户,牵头成立了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科学选种、繁育、饲养,不断改良肉牛品种;通过找客户、谈订单,为养殖户争取最大利益。
经过十多年摸爬滚打,赵国贤在肉牛养殖领域尝到了甜头,也积累了经验。2019年,赵国贤觉得是时候实现自己的梦想了。他与合伙人杨志勇开办了玉龙县墩古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步步着手建造肉牛养殖场,养殖规模达到200头。
同时,赵国贤通过租赁新善村和附近村组的撂荒地,种植青贮玉米3000亩,每年生产10000吨青贮玉米,除了部分用于自家养殖场外,其他全部实现外销,公司实现了“种养结合、以种带养、以养促加、增收致富”良性循环。同时,通过农户种植、合作社回收等方式,带动了周边村民种植青贮玉米,面积达5000多亩。
为了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赵国贤还利用自己的农机设备无偿帮助农户耕地、播种、施肥,农户只需要日常管理。青贮玉米成熟了,机械开进田里,一次性帮助村民收割过磅回收。“村民有恩于我。我们刚办养殖场的时候,资金困难,但村民们无条件把地拿给我们,谁都没有提一句租金的事儿。”赵国贤说,现在只要能做点什么回馈大家,他都会去做。
目前,共有十余名村民在养殖场、青贮玉米种植基地务工。这些村民除了土地租金外,还能拿一份工资,家庭有了双份收入、双份保障。“一天收入150元钱,还能兼顾家里,比在城里打工还幸福。”村民和荣耀高兴地说。
养殖场内,工人们正在加紧修建场区内部路和其他配套建筑。赵国贤说:“以后,进入养殖场,要经过三遍消毒才行。”
过去的几年,受疫情影响,加上进口牛肉价格的冲击,赵国贤的养殖场效益不算太好,但他相信新的一年会迎来转机。“2024年年底,我们会有70%的出栏率。”
他也憧憬着,再继续努力,在未来的几年内把2号到5号养殖棚建起来,实现年均养殖1000头肉牛,带动丽江肉牛养殖产业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本报记者 张小秋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