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杨善是如何带回了被俘的明英宗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9 10:5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杨善靠嘴皮子,带回了被俘的明英宗

杨善是如何带回了被俘的明英宗的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土木堡之变,大明帝国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随行的上百名官员也多数死于非命。在混乱中,年近七旬的白胡子老头,礼部左侍郎杨善,竟然能躲过刀剑,侥幸逃脱,毫发无损地跑回北京。这是一个奇迹!逃兵该当就当,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保命是人的本能。

杨善的逃生手段让人叹服。不过,让人更叹服的是,杨善在命悬一线时的机警和变通。面对嗜血的胡人,面对凶残的敌兵,在大势已去、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血溅沙场是愚忠行为,坐以待毙是傻帽行为;想办法活着,才是硬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住自己的血肉之躯,以作后图,这就是杨善的聪明之处。《明史》中,对这个机灵的老头有较详细的记载。

杨善是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十七岁为诸生,之后,科考无名。尽管只是个秀才出身,但杨善的聪明不可小觑。他的视野,他的远见,他的心机,他的手段,是朝廷那一群状元、进士所无法比拟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杨善凭借一双慧眼,一下子就看好了这位真龙天子,所以,主动投怀送抱。虽然只负责守城工作,但也是有功之人。朱棣即位,是为成祖,杨善入朝做了引礼舍人。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成祖改元伊始,让杨善做了鸿胪寺序班,负责朝会仪节、百官班次等事宜。杨善状貌魁梧,奏事时大嗓门,成祖心烦,没少拿眼睛瞪他。不久,成祖寻了一个不是,把杨善免职,关进了监狱,准备治他的欺君之罪。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想到廷狱的酷刑,想到冰冷的屠刀,杨善的心凉凉的,茶饭不思。没几天,狱中又多了一个人,庶吉士章朴。

章朴是进士出身,学历比杨善高得多。但是,章朴是方孝孺的编外学生,跟方孝孺有些联系,故被成祖关进了监狱。当时,成祖“穷治方孝孺党”,章朴入狱,成了杨善来出狱的机会。杨善很快就骗取了章朴的信任,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狱友,“朴言家有孝孺集,未及毁。善从借观,密奏之。朴以是诛死,而善得复官”。这就是杨善的本事,尽管落井下石,很不厚道,但是他活了下来。

此后,杨善一帆风顺,并得到成祖、仁宗、宣宗、英宗的信任和器重,数十年来,圣眷不衰,官职也升到了礼部左侍郎,直至发生土木堡之变。

中国,历来不缺皇帝,只要那个位子空着,保准有人会一屁股坐上去。明英宗被俘后,帝国无主,英宗异母弟朱祁钰登上皇位,是为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按代宗的说法,他本来不想当皇帝,国难当头,是在众臣带有逼迫性质的拥护下,才肯就位的,临时代理皇帝之位以待上皇。真是屁话连天,鬼才相信呢,最起码右都御史杨善是不相信的。他熟读史书,历事五朝,什么事没见过?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正月初一,众臣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只有杨善独自流泪,“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一句话,羞得众人哑口无言。应该说,杨善是想念明英宗的,他盼着英宗能回来,继续领导这个国家。说实在的,英宗也该回来了,新皇已经坐稳了龙椅,他这个上皇在瓦剌也就没了利用价值。

到了夏天,天气闷热,谁都不想动弹,更何况打仗了。大明和瓦剌都有停战的意向,和谈成了主要话题,瓦剌太师也先,也有意放回明英宗。在这种情况下,能言善辩的杨善派上了用场,但代宗嘱咐他,只搞停战谈判,不能有别的动作,“时也先欲还上皇,而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代宗本来就是鸠占鹊巢,此刻终于露出了真实嘴脸,什么事都好说,就是不能让英宗回来。

外交官,靠的是强大的内心、巧妙的周旋和如簧的口舌。恰好,这三点杨善都具备,“善伟风仪,音吐洪亮”“负才辨”“应对捷给”。在瓦剌迎宾馆刚住下,对方接待人员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攻势,“土木之役,明军为何不堪一击?”

面对羞辱和挑衅,杨善回应,“当时我们的主力都在南征,与贵方交战的军队是临时征用,没有经过训练,所以才会失败。现在,二十万南征军队回位,朝廷又新招募了优质将士三十万。同时,我们还准备了神枪、火器、药弩,杀伤力非常强,百步之外取人性命。此外,我们在边境设置了大量隐秘的路障,战马一过,必定马失前蹄;我们还训练了大量刺客,身手矫捷,晚上经常来贵地行动。”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明帝国什么都没有。一顿忽悠,对方听傻了,脸色变得煞白。随即,杨善话锋一转,说,这些都没用了。对方不解,杨善说,议和成功了,两家亲如兄弟,还有必要再兵戎相见吗?对方彻底服了。杨善不失时机地拿出银两,送到对方手里,兄弟,缘分啊!对方也很够意思,“悉以语也先”,把杨善的这番辞令一股脑全告诉了也先。还没见到也先,杨善就赢了一局。

也先见到杨善后,谈话内容不再涉及军事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钱的问题,二是英宗的问题。杨善摆出大国使臣的架子,从容回应,反客为主,旁敲侧击,避重就轻,最终把矛盾全部引到了也先身上。有数落,有恭维,有软话,有硬语,杨善的口才再次发挥了作用,“今还上皇,和好如故,中国金币日至,两国俱乐,不亦美乎?”一番话,说得也先连连称好,兄弟,就按你说的意思办!

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在明朝历史上,杨善堪称最牛的外交官。停战的事,办妥了;和好的事,办妥了;大明的脸,捞回来了;也先等人,彻底服了。之前,代宗曾派出几路使者赴瓦剌议和,都没能成功,不料,此等难题被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头给摆平了。然而,杨善多做了一件事,上皇英宗也被他带回来了,明代宗气得坐立不安,吹胡子瞪眼,他能给杨善鲜花和掌声吗?“时举朝竞奇善功,而景帝以非初遣旨,薄其赏。迁左都御史”,杨善从此受到代宗冷遇。

“上皇不受贺,我曹何相贺也?”这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正月初一,杨善对同僚们说的话。这句话,是对英宗的同情,也是对代宗的鞭笞。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杨善没有就此消沉,而是暗地里与石亨、曹吉祥等人打成一片,伺机发动政,变,让被困在南宫的明英宗复位。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杨善再次立下大功,被封为伯爵。平心论,杨善虽名善,但算不得好人。不过,他对英宗是有负疚感的,当年一起出征,他没能力保护英宗;后来,他靠一张嘴带回英宗,并帮助英宗重新登上皇位,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19: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座。在明代历史上,只有他先后用过两个年号。他,就是明英宗。南宫之变,又称夺门之变,是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的支持下成功复辟,二度临朝一事。这里
2023-04-25 14:18:00
...朝的事情有一件事情小编不是太明白,那就是话说当时的明英宗和明代宗好像在轮流的做皇帝啊,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啊?未必当皇帝这件事情和过
2022-12-29 14:25:00
...尊的皇帝被俘虏,肯定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侮辱。即使是明英宗朱祁镇,也是弄到北方草原上去受了不少的苦。当然他比宋朝的宋徽宗宋钦宗两个人还是要好不少。历史记载,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也
2023-01-07 17:09:00
公元1449年9月,明英宗朱祁镇率兵北伐时因为情报失误与大部队走散。蒙古人的分支瓦剌,兵不血刃活捉这位大明正统皇帝。战败被俘之后,朱祁镇为活命企图主动贡献两座城池,却遭守城将领狠
2023-07-01 01:00:00
明英宗和钱皇后凄美的一生
...她。---仓央嘉措注:喜欢历史的点点关注她,十六岁成为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但一直没有生下子女,受到两宫太后的指责;是她,在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虏后,日夜在冷宫跪地祈祷,整整一年时
2024-02-07 11:41:00
明朝的皇陵被毁事件是咋回事
...下一女。后来,朱见济被立为郕王世子。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大明帝国无主。在危急情况下,皇太后孙氏立明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郕王朱祁钰则由居守而监国,由监国而称帝,正统十四
2023-10-13 15:21:00
...乱”,皇族宗室围绕皇位的斗争一直不曾消停。这其中,明英宗和明代宗这一对兄弟更是上演了“二龙同朝”的一幕。本来已经被软禁多年的英宗,在代宗重病不支的天赐良机下,在石亨、曹吉祥、
2022-12-15 16:42
...历史上太子界的传奇。这个人就是明朝成化皇帝朱见深,明英宗之子,说起这位皇帝,大家可能影响不深。他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他的爱情,他爱上了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宫女万贞儿。他爱
2022-12-26 21:27:00
“夺门之变”于谦为何不反抗,保护明代宗
...泰帝患病的机会,发动“夺门之变”,将被景泰帝囚禁的明英宗从囚禁之地——南宫救了出来,并于第二天宣布明英宗复辟。根据相关史料描述,明英宗复辟的很多天以后,景泰帝尚在人世,并且,
2024-04-26 17: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