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冬春养菌,春夏育耳。眼下,春意渐浓,正是黄背木耳翻包育耳的关键期。当下,在四川省德阳什邡市湔氐镇,家家户户开启了“春忙”模式,为今年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好的菌包翻出来放到另外一边催芽育耳,把坏的翻出来扔掉,以免菌包互相感染,影响后续木耳的生长。”在当地一户食用菌家庭农场里,场主张杨一家正忙着去袋、翻包。“这是木耳上架前的最后一次翻包,得赶在气温回升前完成。”张杨说。
据张杨介绍,翻包处理可以让木耳生长更快,增加木耳采摘批次。除此之外,通过翻包处理,还可以将木耳的上市时间提前,这样一来,错峰出售也能卖个好价钱。
同时,有想法的张杨注意到在种植菌包生产的11月份,周边的种植户都需要购买生产菌包的重要原料——锯木料。“如果集中采购原料、统一生产标准,是不是可以降低成本,方便同行?”说干就干,趁着淡季价格合适,张杨购买了400吨锯木料,制作木耳菌包120多万袋。可喜的是,这样做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按照统一化的菌包标准生产,菌包的感染率也大大降低了。
张杨生产的菌包不仅满足了自家需要,还惠及周边近20户耳农。“购买的菌包质量好,价格和自制差不多,关键是省时省力。”木耳种植户的李大爷说。
在尝到出售种植菌包的“甜头”后,张杨的干劲更足了,今年下半年他计划再次扩大规模,准备生产菌包150万袋,大概能服务35户周边种植户。
作为“中国黄背木耳之乡”,近年来,湔氐镇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协会+公司+产业”的合作模式,采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社+订单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黄背木耳特色农产品种、产、销全产业链全程化服务。2023年,湔氐镇食用菌种植规模将达到1.5亿袋,预计实现产值7.5亿元。(李杰、刘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1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