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中原李乡,杏福于凹”,走进河南省宜阳县韩城镇于凹村,公路旁的招牌引人注目。驻足,但见粉墙黛瓦绿树掩映,干净整洁的街道旁,一幅幅充满田园风光的巨型墙画,与果实累累的杏树李树相映成趣。
“人,在画中游。”初到于凹村的观摩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
绕不开的“土地”
“村里的变化,是从三年前才开始的,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70岁的村民张百万,说起村庄的变化,有喜悦有感慨。
短短几年,于凹村从曾经宜阳县出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洛阳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穷,也土地;富,也土地。”于凹村支书张锐锋回首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的历程,总也绕不开“土地”二字,“人均耕地多,看似好事,实则多年来让老百姓吃尽了苦头。”。
张锐锋的话看似矛盾,但仔细听他讲下去,你会发现他说得有道理——人均耕地5亩多,家里要是有几口人,就有二三十亩耕地,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了,没有了其他的挣钱门路。
“俺村,以前很少有人外出打工!”说这话时,张锐锋不是自豪,而是略显无奈。
“乡村全面振兴,于凹村的出路在哪里?”身为村党支部书记,张锐锋苦苦思考着这个问题。
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外地有成功的经验。“咱于凹村,可不可以学习借鉴一下外地的经验?”在一次支部会议上,驻村第一书记、县气象局年轻干部白冰洋,试探性地问大家,但得到的回应很平淡,多数党员并不赞同,害怕担风险、落埋怨。
“那段时间,真没少开会统一思想,没少组织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张锐锋说,曾有一次,村里为了开阔眼界统一大家的思想,组织30名村民代表前往山东考察学习。
“蹚出来的,是路子;迈不过去的,永远是坎儿。”回首土地流转和发展杏李产业的过程,张锐锋最爱说这句话。
如今,村里流转出的3000亩土地,已成功与河南鼎德智慧种业公司签约;“三清两建”后,村庄周围的几百亩耕地全部种上了杏李,在保证农户有一个好收益的同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里各项公益事业开展得红红火火。
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村庄道路改造成了柏油路;农闲时,村民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表达喜悦之情……
离不了的“售后”
在村里的河南鼎德智慧种业公司种植基地,副总经理麦海伟望着几十米高的种子精选机畅想着公司的未来。
“发展高效农业,尤其是繁育种子,一刻也离不开精细化的气象保障服务!”麦海伟说,当初,公司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备选地中,最终选定与于凹村签约,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该村建有气象站,有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基地,并且,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就是气象科技人员,后续气象服务有保证。
“我是学营销干营销出身的,售后服务很重要,你们提供的气候资料、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售后服务’,其他村是无法提供的。”面对前来调研的白冰洋,麦海伟再一次讲起了气象服务的重要性。
“今年麦收时遭遇的‘烂场雨’,附近村有的麦子发芽了,有的霉变了,但俺公司没有遭受损失。”麦海伟说,这得益于气象部门提供的小麦播种期气象条件预报和中长期气候预测,公司准确把控麦播日期,将播种时间整体推迟了15天左右,部分试验品种推迟得更晚,小麦成熟期顺延,幸运地躲过了麦收时的“烂场雨”。
“公司计划扩容到一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精细管理,气象预测预报在后续节约成本中很重要。”麦海伟算了一笔账,利用好气象预报,少浇一次水,少打一次农药,节约的资金都是可观的。“只有公司营利了,才能保证村民的土地收益,公司和村集体、农户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麦海伟说。
眼下,脱离农活的村民们,生活有了更多选择,有的外出务工经商,有的在村里办起了民宿发展乡村游;村里依托河南鼎德智慧种业公司种植基地、气象科普基地、杏李产业等资源优势,打造研学基地、举办采摘节……忙得不亦乐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5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