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在中国“司法鼻祖”皋陶故地感受德法相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4 02: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当古巴比伦在约3800年前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时,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已有人把本属习惯法的刑罚制度化,形成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法治思想。他就是我国历史传说中的首位“法官”——有“司法鼻祖”之称的皋陶。

皋陶亦名繇,历经尧、舜、禹三代,曾两任舜和禹的司法官,在五刑五典与牢狱创制方面为我国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皋陶注重教化、厚德尚法,提出“慎刑”“轻刑”“刑期于无刑”等思想。

据古籍记载,皋陶死后,葬在今安徽六安一带,禹把这一带封给皋陶的后裔,以表彰他的功绩,所以六安又被称为“皋城”。

位于大别山北麓、长江淮河之间的“皋城”六安,法治精神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精神符号。“我们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把公平正义送至千家万户。”六安市皋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德云说。

多年前,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在当地打个官司,路上来回就得耗费小半天。为解决这一问题,六安基层法院从2015年开始便在交通不便地区设立“巡回法庭”,为老百姓提供上门庭审服务。

基层庭审人员背着国徽,带上电脑、摄像头、网卡等设备,通过“便携式科技法庭系统”,对巡回法庭开庭现场进行实时拍摄,并通过网络实现庭审现场直播,方便监督部门对庭审现场进行实时监督。

2021年3月,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法院三十铺人民法庭受理了一起林木损害赔偿纠纷。立案后,该法庭庭长祝万浩决定把庭审现场搬到受损林地旁,并请遇到类似情形的村民到场旁听。

听完庭审后,当事人和农户纷纷表示“现场调查、实地办案,这样的判罚让人信服”。该案巡回审理后,其他受损农户的赔偿问题也很快得到解决,起到了“审理一案,化解一片”的作用。

“虽然现在交通基础设施有了改善,我们依然坚持把‘巡回法庭’搬到老百姓身边,让大家‘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宣教处副处长汪坤说。

2023年1月,祝万浩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谈起工作经验,他特别提到了自己的秘密武器——调解。

在三十铺人民法庭一楼“皋小法”调解室,一张圆玻璃桌,上面摆着花瓶,旁边几个小沙发,氛围十分温馨。

“最高峰时,我们一年立案数近1300件,但调撤率达到55%。”祝万浩坦言,像劳务、离婚、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纠纷,用调解方式平息矛盾,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最好。

在六安市皋陶社区,当地法院还在社区设立了“皋小法”驿站,建立法官工作室,开展纠纷联调、巡回办案、普法宣传等工作。

“我们坚持德教为先,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咨询法官,就地化解邻里、家庭矛盾。”皋陶社区党总支书记匡开平告诉记者。

过去一年,当地法院累计走进该社区20余次,“皋小法”驿站已成为社区法律宣传和纠纷化解的重要阵地。

皋陶社区原为皋陶村,因皋陶墓在村的东北角而得其名。皋陶墓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高6.2米,上有黄连木一棵,形同华盖。

当地文物部门为皋陶墓配了一位专属守墓人——黄其兵。老人今年88岁,已经守护皋陶墓10年。每天一早起床后,他通常会绕古墓巡视一周,捡拾垃圾,打扫卫生。遇到游客过来参观,他会进行义务讲解。

“从小我们就听大人说,皋陶与尧、舜、禹生活在同一个时期,是我们当地的名人。能够守护他的墓,很有意义。”黄其兵说。(记者刘方强 周畅 赵一宁)新华社合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调解模式,结合余东古镇“凤城”的别称,成立“凤城德法”通解室,深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赞助天地之化育”即为德,“国之权衡时之准绳”即为法,通解室以德法为名
2023-07-24 15:31:00
2023年三亚市“鹿城护苗”德法教育宣传活动举行
...、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3年三亚市“鹿城护苗”德法教育宣传活动拉开帷幕。2023年三亚市“鹿城护苗”德法教育宣传活动现场。记者 符彩云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2023-11-18 00:48:00
南京鼓楼:“德法同行”保护自己,“红色寻访”燃起激情
...南京市鼓楼区司法局在鼓楼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举办“德法同行”夏令营,并开展“红领巾寻访强军梦”主题活动。本次活动覆盖鼓楼区近100名学生代表,建宁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积极
2023-07-10 00:05:00
渝中区“德法相伴 文明渝中”文明执法大比武决赛举行
...素养,规范文明执法行为,展现文明执法风采,渝中区“德法相伴 文明渝中”文明执法大比武决赛成功举办。渝中区“德法相伴 文明渝中”文明执法大比武决赛现场。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渝中区
2024-11-09 09:52:00
...”。听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图书馆馆名源于中国司法的鼻祖皋陶,这寓意着皋陶学子们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肆意遨游,传承并发扬皋陶文化精神。在图书馆南面广场的东西两侧,几栋雄伟的教学楼
2023-12-07 09:20:00
潍坊寿光把新闻发布会开到居民“家门口”
...文化建设“三个一体化”推进,走出了一条“法宣惠民、德法润民、文化育民、实践为民”的普法新路径,2023年,寿光市获评“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实施阵地一体化建设,打造
2024-06-20 15:40:00
用心用情守护“少年的你”
...年的你”图为施文美(右一)在湖州市南浔区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沉浸体验VR设备。 张 斌 摄2月22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来到浙江省
2023-03-07 06:45:00
贵州大学教授冷传莉:躬耕教坛育桃李 德法兼修铸法魂
...究与改革成果《中国法学教育语境下的案例教学法》《“德法兼修、理实交融、协同驱动”一流专业建设模式探索》等获得了多项重量级教学成果奖。专心治学:以诚立学,守正创新“它同时承载着
2025-04-21 20:13:00
...市,成功拘传一名逃避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查某,并对其司法拘留15日,有力彰显了法律威严,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大皖新闻记者1月7日上午了解到,这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背后,
2025-01-07 12: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