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男尊女卑。为何男人却不敢轻易离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5 16:32:00 来源:戏说三国

先说一个现代、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高居不下的离婚率。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社会福利和制度也日趋完善,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和各方面的良性发展相比,婚姻却没能经受起新形势的冲击和考验,离婚率逐年上升,现在甚至达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究其原因,“第三者”和“感情基础”就成了最好的托词。当然,也有人说现代人看得开了,不愿委屈自己,所以,本该属于“沉重话题”的离婚,就能被轻而易举地说出来、并付诸实施。

也许,这就是社会发展所必须承受的一种代价吧

古代男尊女卑。为何男人却不敢轻易离婚?

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古代“休妻”那么盛行,离婚率都没有现在这么高呢?这就不得不说说古代的离婚制度了

周朝历来被认为是历史上的一个分割点,因为太多太多的章法和制度都是在周朝产生,个人也比较认可这个观点。拿离婚制度来说,周朝之前的婚姻,可能比现在还要开放,夫妻间“有义则合,无义则去”,根本不用到官府去登记备案。可是自周朝开始,建立了“夫权制”的婚姻制度,这对婚姻就有了一定的约束和管理。什么是“夫权制”的离婚制度?意思就是男人可以休妻,但女人却没有提出离婚的权力,尊重的是“男权”,也叫“夫权制”。虽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到战国结束也没有得到“全民认可”,但统治者能够意识到家庭稳固对国家的重要,已经很难得

古代男尊女卑。为何男人却不敢轻易离婚?

“夫权制”婚姻制度的一个核心就是“休妻”,但休妻也要满足这七个条件中的一个: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这七种理由,在《周礼》中都有明确记载,被称为“七出”。到了唐朝,率先将“七出”列为正式的法律条文,予以实施,后来的宋元明清也都纷纷效仿

“七出”与其说是保护婚姻,倒不如说是约束女性。看看“七出”的内容,其他还都说得过去,“恶疾”和“多言”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得了重病或者多说话就能成为被“休”的理由,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话说回来,能靠这两点就“休妻”的男人,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历史上记载的汉朝鲍永妻就是最倒霉的一个例子,鲍勇妻就因为在婆婆面前训斥了一条狗,被认为是“指桑骂槐”、对婆婆不敬,一纸休书就拜拜了。

也不知道历史上的“七出”到底害了多少女人,这好像就是在为男人们的“休妻”创造理由。男人掉进“天堂”了吗?想得美!

古代男尊女卑。为何男人却不敢轻易离婚?

唐朝是历史上较为开放的王朝,再加上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女权人物的出现,断不会放任这种“不平衡”的趋势继续蔓延,于是,就给“七出”加上了附加条件——三不去:既没有娘家的不可休、为公公婆婆守孝三年的不可休、和丈夫一起患难致富的不可休!这在当时估计让无数女性感激落泪;

别急,对“七出”的围攻还没有结束,后来又颁布一条法令:

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出之者,杖一百,追还合

也就是说,妻子没有触犯“七出”不能休,即使触犯了,万一妻子在“三不去”的保护范围,也不能休。否则,打一顿还得复合!要不怎么能说唐朝开放呢?人家在当时都有“男女平等”的意识了。男人看见“七出”会高兴,女人看到“三不去”也肯定偷着乐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那什么是“义绝”呢?“义绝”在古代指的是夫对妻族、妻对夫族有殴、杀等罪,或者妻子谋害了丈夫,这就叫“义绝”。闹到这一步的,是必须离婚的,而且还会强制执行

古代男尊女卑。为何男人却不敢轻易离婚?

那古代就没有“好聚好散”吗?有。在敦煌出土的唐代文献里,就有一本“放妻书”。“放妻书”的内容让人有点忍俊不禁:

前面属于“煽情篇”,描写两人的感情,“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之类的话语充斥其中,这就相当于现代的“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中间是“绝情篇”,描绘两人因性格不合,在生活中经常因琐事就发生的争吵,“鸡飞狗跳”、“鸡犬不宁”是中间篇的主题;

最后是“祝福篇”,“夫觅上树,千世同欢;妇聘豪宗,鸳鸯为伴”,很礼貌地道别;

熟悉不?这简直就是现代“离婚协议书”的翻版啊!那可是在“龙龙额狗”(很久很久以前)的唐朝啊,古人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古代男尊女卑。为何男人却不敢轻易离婚?

虽然古代法律赋予了男人很多“休妻”的理由,但是,朝廷也会“针锋相对”地采取一些缓和措施,因此,也不能说古代的女性就没有一丝地位。况且即使在“七出”中,有些也很难实现,像“无子”。众所周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人可以因此而休妻,但是,法律规定女人的年龄要在50岁以上。拜托,到了那岁数,人都老了,也就很少有人再因此而休妻了

另外,古代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普通百姓也就罢了,稍有些地位和名望的人,都十分注重联姻,联姻的背后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即便夫妻不合,在封建礼数和宗族长辈的威慑下,婚姻也必须维持。这也是“休书”盛行、而离婚率却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古代男尊女卑。为何男人却不敢轻易离婚?

由此看来,古代“休书”易写,但在“休”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到法律、环境、道德、乃至宗亲的因素,想离婚,还真没那么容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离婚制度:“七出、三不出”
...原则。离婚制度起源于礼法要求。《大德礼记》中提出了男人休妻的“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公羊传》中描述了男人不得休妻的
2023-12-16 01:19:00
从“七出”到“三不出”:唐朝离婚规定的变迁
...家也,古代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种,女子嫉妒不仅有损男人的尊严,也是“乱家”的根源。这种“妒”在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事,甚至都不违反道德,但传统礼教上却极力宣扬妇女的“不妒”之德,
2023-09-27 14:46:00
宋朝的大户人家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学问
...子的智识多么深远,她们最大的功绩就是相夫教子,帮助男人事业成功。2、耻于离婚观宋代士大夫耻于离婚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国家需要加强社会控制。宋初“积贫积弱”的局面致使边疆战
2022-12-21 15:25:00
在古代,休妻和娶妾可以随心所欲吗?答案让人意外,说了你别不信
...七出等封建礼制,将她们的身心牢牢的束缚住了。说白了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女人却要看男人的脸色,稍有不慎就会被休掉。若能穿越回古代,休妻和娶妾可以随心所欲吗?答案让人意外,普通人
2024-09-14 19:35:00
古代女子为什么要主动给丈夫纳妾
...服毒,被讥讽为“醋坛子”。按照古代法律,女人不允许男人纳妾,就叫“妒妇”,妒妇在“七出”之列,男人可以以此休妻!所以,女人们从小就被教育:我们生下来就是男人的附属品,纳妾没关
2023-04-22 10:25:00
浅谈我国古代离婚制度
...所谓“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自周朝开始,夫权制婚姻家庭制度建立起来。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夫权制家庭的基础并不稳固,如《周易》记载妻子离家出走。秦始皇巡游时发现男子
2023-08-11 21:30:00
古人休妻的流程有哪些?需要遵循的“七出三不去”原则
...行为,无论在哪朝哪代都不会被认可。特别是古代社会,男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女人以居家为主,吃喝都来自丈夫,若是再做出有悖夫妻伦理的事,自然是难逃被休的命运。不事公婆者出 咱
2023-01-06 16:20:00
宋朝时期的女子不仅享有继承权,而且有权休夫
...就开始的,似乎千年来并没有大的改观。女子一直被当成男人的附属品的存在,男人可以随便休妻,虽然古代也有类似于“七出三不去”的抗辩理由来供女人对抗来自丈夫的休妻。但是总体来说,女
2023-06-05 13:28:00
“过度带入”大S家事,真是一种大病
...将前夫汪想象成一个“暴躁却深情、关键时候能救命”的男人,一个有明显缺点却在关键时候能从天而降拯救爱人生命的丈夫。当大S去世后,很多人立刻将自己代入到汪的身份,当基础病遭遇流感
2025-02-08 12: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