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每年超500万STEM毕业生,全球领先!(读懂中国经济新优势 ②)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01 04:22: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01日 第 02 版)

最近,这样两组数据在海内外引发关注——

超500万,这是中国每年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STEM)毕业生的数量,全球领先。

约50%,这是国际智库统计的中国高校培养的顶尖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全球占比,世界第一。

数据的背后,是中国“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提升的发展优势。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这些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更足的发展底气。

规模——

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

进入3月底,刘立明教授的工作节奏更紧了些。作为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他正忙着指导3名博士毕业生论文修改、发表,3个月后他们将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这几年,我指导毕业的博士生有17位,他们如今多已成为所在单位专业人才,参与并完成了微生物细胞工厂、医药中间体的生物催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刘立明说,在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博士毕业生有了更大发展空间。今年9月,江南大学新校区将投用,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数字科技等方面还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在STEM领域,博士毕业生规模占比虽小,但一直被看作引领相关领域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美国乔治敦大学分析指出,中国高校的STEM博士毕业生数量10年来明显增长,预计到2025年其规模将达到美国的约2倍。

立足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中国持续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将STEM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诸多新进展。

看投入变化,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稳步增长,2012年至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2.2万亿元增加到4.85万亿元,年均增长8.23%。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突破6万亿元,是2012年的2.21倍。

看教育水平,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14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74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763.19万人。2023年,理工农医类的硕士招生规模占比60%,博士招生规模占比超过80%。

看人才规模,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

韩国媒体“Aju Korea Daily”近日刊文指出,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劳动效率是更加重要的因素。当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相比过去显著提升,高质量劳动力资源逐年增加,所谓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将拉低经济增长率的说法站不住脚。事实上,中国正在形成经济增长的独特优势和崭新引擎。

效应——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

人力资本持续积累,能够带来什么?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其高精尖人才数量、人才整体质量和人才创新活力形成的人力资本,对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够产生效率倍增效应。可喜的是,这样的积极效应在中国已经开始显现。

科技创新动能更强了——

从研制出中国第一套量子计算机测控系统到第一个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再到第一款量子芯片设计软件……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带领研发团队近年在量子计算研究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助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今年初,郭国平团队再有新突破:研制的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并向全球公众限时免费开放,标志着中国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产业链基本成链。

当前,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超600万人、位列世界首位,研发投入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日本《日经亚洲》网站评论说,那些对中国经济持悲观看法的人忽视了中国大力培育的创新能力。中国持续增加创新投入,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产业发展新意更浓了——

人工智能,当下产业发展中颇受欢迎的“新宠”:携手金融,优化客户服务运营;进入车间,缩短工厂产品交付周期;牵手医药,推动新药研发提速……目前,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广泛应用于智慧矿山、药物研发、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赛迪顾问研究报告预计,2035年中国企业生成式人工智能采用率将达到约85%。

对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其背后的人才支撑,《纽约时报》报道称,在人工智能尖端人才培养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报道援引美国麦克罗波洛智库的最新研究,从出身的本科院校来看,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相比之下仅有约18%研究人员来自美国大学,三年前二者的占比分别为29%、20%,“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由潜在优势到现实生产力,人力资本的积累与转化正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根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上升态势,目前已超过36%。

集聚——

国际社会看好中国人力资本潜力

人力资本持续积累的效应,体现在国内经济发展中,也在于对国际资源的集聚。

在上海,一个新的国际性机构眼下正加快落地——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其在欧美之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充分展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STEM人才培养的认可。

“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是中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表示,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有利于中国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分享STEM教育理念与实践,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看来,STEM教育是创新的核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并应对全球挑战。即将设在上海的一类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希望的灯塔。

看好中国人力资本潜力,分享中国“人才红利”,成为越来越多国际机构、企业的选择。

平均不到2个月开展1项研发投入,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集团过去一年在华开启“高速”模式。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尹正表示,施耐德电气近年在中国的研发投入不断上升,去年以来先后成立了“数字配电中国研发中心”“关键电源创新实验室”“中国研究院自动化研发中心”“AI创新实验室”“空气断路器创新能力中心”等研发机构。目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的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

为何频频扩大在华研发布局?中国的人才优势是一个关键因素。尹正表示,施耐德电气持续壮大本地创新队伍,近三年来中国研发人员增长了30%,目前已经超过2000人,“我们还将进一步强化在华研发实力,落地更多研发机构,以创新支持中国打造新质生产力,把更多‘中国智慧’源源不断输向全球”。

罗兰贝格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江浩认为,近年来,外资在中国布局研发中心的步伐明显加快,不仅为跨国公司自身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由此,我们更加看到,中国积累的大量优秀管理人才和工程师资源,是其他新兴国家难以替代的优势。外资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纷纷加码中国研发中心建设。”江浩说。

恰如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日前中国之行的感触:中国的人才队伍令人惊叹,“看好中国市场,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拥抱中国,就是拥抱机遇!”这场峰会,多国商会会长呼吁开放合作
...不少企业家朋友多年来深耕中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中国经济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始终是投资兴业的理想沃土。”“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面对不确定、难预料的全球性挑战,企业界更
2025-05-23 14:24:00
法媒:中国在几乎所有战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以及留住全球人才的能力的竞争。2019年,只有34%的中国毕业生留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或工作,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增至58%。
2024-07-05 13:27:00
机器人计算正在崛起:中国美国实力全面对比
...这一现状也可能被改变,我国每年有更多的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在不断投入这一领域,同时也有大量的欧美相关人才在回到祖国发展。在电池,传感器,伺服电机领域,我国都占据了供应链的统治性
2023-12-26 17:19:00
前程无忧发布2024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品牌榜单,23大行业148家领先企业当选
...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起。评选每年从数十万家招聘毕业生活跃的雇主中筛选出200多家在中国市场领先的候选企业,定向邀约。参选雇主必须提交包括员工规模和年龄、性别和教育背景结构
2024-07-16 12:00:00
SKEMA商学院《金融时报》管理学硕士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8名
...,获得真正的跨文化商业实践体验。国际流动性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遍布全球各地,体现出卓越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和跨文化适应能力。SKEMA商学院全球总校长Alice Guilhon
2025-09-18 14:13:00
3年少了21万人,香港疯狂“抢人”
...他措施还包括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以及2015年推出的“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2018年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2023-07-23 10:50:00
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新浪潮
...新华社发)拥有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超过450万;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率持续提高;5G移动通信技术、设备及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提
2023-09-14 11:32:00
体育早餐8.27|中国男篮世界杯首战42分惨败塞尔维亚 奥运冠军丁宁出任北京大学教师
...德拔体育馆举行,体育教研部2021级硕士研究生丁宁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发言。乒乓球奥运冠军、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2021级硕士生丁宁和众多同学一起从北大毕业,开启新的人生旅
2023-08-27 10:00:00
东北地区理工强校!哈尔滨华德学院稳居2025软科同类院校排行主榜!
...作、产教融合新范本,深度合作名企1000余家,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7.92%,2024届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等高质量就业占比超过39
2025-04-15 13:41: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新桥小学开展防震避险疏散演练
为提升师生防震减灾应急处置能力,筑牢校园安全屏障,近日,芝罘区新桥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开展防震避险疏散演练活动。桌下避险演练前
2025-10-15 15:35:00
大国工匠校园开讲,启智点燃科技报国梦,这场科普盛宴太有料!
“一根头发丝竟然能分成700份!这太不可思议了!”10月14日,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报告厅内掌声阵阵,学子们认真聆听了两场精彩的讲座
2025-10-15 16:08:00
第一课从“你好”开始!湖北建院中韩合作办学项目正式启航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施颖钰、叶顾芸、李夏)“안녕하세요!”(你好!)——近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媒(中韩国际班)的实训教室里
2025-10-15 16:25:00
为智能建造育人才!湖北建院与行业先锋深度交流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李夏)10月10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建三局云谷孵化器开展深度交流
2025-10-15 16:25:00
“活教材”就在家门口!湖北建院校巧用校内工程 打破课堂边界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张建、李夏)10月11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施工现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习者”——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程红艳带领学生现场教学土方开挖
2025-10-15 16:26:00
齐鲁医药学院召开申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鲁网10月15日讯10月14日,学校召开申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齐鲁医药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董事长、申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魏振东主持会议
2025-10-15 17:22:00
齐鲁医药学院开展2025年“世界解剖学日”纪念活动
鲁网10月15日讯在第七个“世界解剖学日”来临之际,10月9日至15日,齐鲁医药学院开展系列“全球解剖学视角”主题纪念活动
2025-10-15 17:28:00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志愿者完成济南市运动会开幕式志愿服务工作
近日,济南市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在济南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受组委会委托,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团委参与了开幕式的服务保障工作
2025-10-15 19:58:00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开展党建工作推进会
近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开展党建工作推进会。会议聚焦“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主题,系统部署《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青恒党发〔2025
2025-10-15 22:15:00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启动精神文明建设专项活动
大河网讯 10月14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举行“清新校园 无烟青春”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无烟校园专项活动启动仪式。学校党委书记张林
2025-10-15 22:49:00
山师怀瑾: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鲁网10月14日讯星星火炬引航程,红领巾飘扬映初心。10月12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怀瑾实验学校校园里红旗招展、队歌嘹亮
2025-10-14 14:22:00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月评选中多项目入选并获奖
近日,2025年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月展示活动评选结果公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依托特色化、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成果
2025-10-14 14:56: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洪山区不动产登记窗口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民心为导向,持续优化服务,营造有温度、有速度、有态度的营商环境,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深切感受到“洪山温度”
2025-10-14 15:23:00
从“意向”到“实践”!河南地矿职业学院与西班牙韦尔瓦大学代表团签署合作备忘录
大河网讯 10月11日,河南地矿职业学院迎来了西班牙韦尔瓦大学代表团,双方围绕教育合作、学术交流等议题开展深度交流,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5-10-14 17:07:00
“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2025年招聘,持续纳贤,开启你的医疗梦!”
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是经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批准设立的三级综合医院,是一所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医养结合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2025-10-14 17: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