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天津北方网讯:“能在这样吉祥的日子,把葛沽民俗文化呈献给大家,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昨天,津南区葛沽宝辇会精彩上演,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从早到晚,葛沽38道民间花会的核心“宝辇花会”的81岁老会头陈景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带领会员们倾情奉献着。
又开始忙碌
春节过后,又到了“宝辇花会”老会头陈景安忙碌的日子。“大家都很期待,各级政府也都很重视,我们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出于对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家乡民俗的责任感,陈景安带领着老会的会员们投入到正月十六葛沽宝辇会的准备工作之中。
葛沽宝辇会分座乐会和耍乐会共38道,座乐会有“八辇四亭”以及昇平民乐和天一灯棚。八辇包括七座凤辇和一座大宝辇。陈景安他们的“宝辇花会”负责大宝辇和四亭中的“海亭”,是葛沽民间花会核心中的核心。
这些天来,除了参加镇政府的准备会议之外,陈景安就带领着老会的30余名会员不停地操练。“虽然都已经驾轻就熟了,但容不得半点马虎。”谁抬宝辇、谁抬海亭、谁拿垫凳,怎么与“执事”和其他老会配合好?每一个细节,他都要考虑清楚。宝辇旁要有20多名孩子手持各种仪仗,还有吹乐等其他分工,共计要有40名孩子参与进来,由于此前有多次合作,孩子们也都非常熟练了。
最重要的距离
正月十五晚上,陈景安又跟会员们做了最后一次布置。“在抬宝辇时一定要听口号、要稳,千万不要溜肩、丢辇。今天回家之后,早点休息,绝对不能喝酒……”做完最后一次布置之后,陈景安用洁白的毛巾擦拭着宝辇。他深情地仰望着宝辇,好像要诉说什么。
正月十六早晨,他早早就地来到存放宝辇的“棚子”,然后把40多个孩子接了过来。孩子们换上衣裳、饶有兴趣地拿着分发给他们的各种“仪仗”,陈景安又是一阵叮咛嘱咐。从早上9点聚齐到护辇出发,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所有会员和孩子们都心情激动、跃跃欲试。
10时许,从前方传来指令,宝辇可以出发了,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缓缓地向主会场前进。11时,宝辇来到距主会场30余米的地方。这时,其他30余道花会已经候场完毕,只等大宝辇的到来。
12时,鼓乐齐鸣,“挂号仪式”正式开始。12时30分,宝辇开始压轴入场。伴随着声声号令,30余名会员抬宝辇的抬宝辇、把持的把持,搬垫凳的搬垫凳……大家按部就班地在其他花会和“执事”的簇拥下向主会场走去。到达主会场,盘旋几圈,大宝辇落座于指定位置,这时陈景安提着的心才放下来。虽然只有不到百米,但这却是陈景安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段距离。
当天,主会场里各道花会轮番上演,而宝辇则要一直在这里停放到深夜,供广大市民和游客参观。
民俗世代相传
等到活动结束,将宝辇和海亭运回存放的“棚子”时,已经是午夜时分。
陈景安已经81岁了,今年很可能是他最后以会头的身份参加葛沽宝辇会了。“我从小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宝辇会的活动。这么多年来,我对宝辇会产生了无比深厚的感情。像每个葛沽人一样,宝辇会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之中,是怎么也不能割舍的。”几十年来,陈景安见证了葛沽宝辇会的兴衰。“这些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爱护,我们的‘宝辇花会’也越来越兴盛。”6年前,陈景安从弟弟的手中接过了“宝辇花会”的帅印,成为葛沽这个最重要老会的会头。这六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维护和发展这份文化遗产的工作之中。除了节日的表演和平时的演练之外,他几乎每天都待在存放宝辇的“棚子”里,看管、养护宝辇。隔一段时间就要用洁净的毛巾擦拭宝辇上的灰尘,每隔几年还要给宝辇贴一次金。今年又到了给宝辇贴金的时候了,像往年一样,他们要邀请南方的师傅来给宝辇贴金。
“今后我还要以各种形式参加到宝辇会的活动中来,因为我离不开宝辇和宝辇会。”陈景安的儿子今年52岁了,他很快就要从父亲的手中接过葛沽民俗文化传承的大旗,“宝辇花会”将会世代相传下去。(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17: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