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泰山巍峨霸气,身兼齐鲁大地文化底蕴加持,在中国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五岳之首
五岳之首,神山之身,就是它的特殊定义,神山之所以为神山,皆因龙气加持。
华夏史从未有人权威超越帝王,而帝王之首的秦始皇,无疑是泰山龙气的由来。
正因他在统一天下后,第一次封禅泰山,才有了后世无数帝王,对于泰山的向往和追求。
有祖龙榜样在前,这封禅泰山就成了无数帝王的终极追求。
秦始皇
追求的是什么?无疑是那盖世荣耀而已。
登泰山、面云海,抒发自己的宏图伟业,进而向上天宣扬自己的功绩,进一步获取上天认可,君权神授不就这么玩的吗?
今日说来玄乎,可在天人感应盛行的时代,却是国之大事中,少之又少的标杆事件。
因此封禅泰山要求之高,也非一般帝王可想,自认为平庸的帝王,如果擅动这念头,那就会迎来一堆人的问候,这问候,上可从祖辈开始,下可一直延续到后世百来年,喋喋不休同时,能让帝王无地自容,更能让后世子孙蒙羞!
至于为何?不过资格问题而已。
封禅泰山
因此封禅泰山,都是属雄才伟略帝王才敢干的事。
文治武功如汉武帝,复兴汉室如汉光武,盛唐时高宗,唐明皇都算是其中代表人物。
即便算代表,也有不少在当时被骂的体无完肤的!
这群帝王,要么身处盛世,要么青史荣光,至不济也如唐高宗那样,借助父辈余荫自己也颇有建树,成就了大唐的最广版图。
唯一的例外,或许就是弱宋小受王朝的另类帝王,宋真宗了!
这货在和辽国檀渊交兵,进而签了城下之盟《檀渊之盟》后,并没有在家反省,还认为自己以岁币换和平,功劳颇大,居然舔着脸去泰山封禅。
宋真宗如此做,在当时可谓引发轩然大波,无数看不过眼的臣子们,接二连三的劝诫,他充耳不闻,愣是硬着头皮去了,也算厚脸皮了!
檀渊之盟
相较于厚脸皮的宋真宗,明朝皇帝就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说足够自傲!
早在太祖朱元璋时代,就定了皇帝不再封禅泰山的调子,至于根源吗!
估计和朱明王朝,强化皇权,弱化君权神授的心思有关,试问一个能将孟子赶出孔庙的朱八八,为了皇权圣人都敢开赶,更何况泰山!
我是帝王,那需要你这劳什子的东岳泰山认可?
明太祖天不怕地不怕,他起的头,在后续也被明朝帝王们不断发扬光大。
结果就是,终明一朝,除了常规祭祀外,就没有对泰山有过多的关照。
这传统,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灭亡。
后续满清入关,为政局稳定,延续了明朝的传统,所谓清承明制!
清承明制
这一沿袭,顺带也没有对泰山特别关照,不过没特别关照,不代表不尊重泰山。
入关后第一任帝王顺治帝,就顺着历代帝王脚步,派官员多次祭祀泰山,礼仪做足。
后续康熙帝,去泰山就比较勤了,曾经七次到泰山祭祀,甚至两次亲临泰山。
按康熙帝所撰写的《南巡笔记》所言,康熙帝每次去泰山,心情都很好,又是题字又是写诗,很是享受和东岳的亲密接触,不过康熙帝去泰山虽多,却依旧没有行古之封禅大礼。
康熙帝,也算英明神武的君王,再加上嚼舌根的文人,都被整死了!
凭借他的威严,封禅之事,做了又何妨?
在世时的康熙,南征北战,打下偌大江山,唯一的遗憾,估计是留下一堆烂摊子给自己娃雍正。以至于雍正帝上位之后,面对空空如野的国库,面带愁容之余,也少了自己爹曾经游山玩水的兴致。
因此,雍正帝成了入主北京后,出行最少的帝王!
踏实肯干的他,终生都在京城转悠,几乎从没出过远门,就更别提去东岳泰山了。
一辈子苦干实干,终有了自己儿子乾隆时的太平光景。
这太平光景,让乾隆爷活的滋润无比。
爷爷打江山,爹充实国库,自己该干啥?当然是撒丫子玩啊!
由此才有了乾隆不断游山玩水的兴致和金钱。
这十全老人乾隆帝,算得上是登临泰山最多的帝王了!
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第一次登临泰山开始,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为止,乾隆帝前前后后去了泰山11次,创下了登临泰山帝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伴随着六次登顶,还有十多次祭祀,乾隆用行动践行了自己对泰山发自内心的爱。
这爱的表达方式也很乾隆,那就是做诗,不断做诗。
乾隆作诗
据记载,历史最高产诗人乾隆,以平均去一次,写20多首诗的产量,震慑无数先辈。
总计170首咏泰山诗词,还有130多块御笔碑碣,成了乾隆爷留给泰山的纪念,今日依旧有不少留存。
除了诗词碑碣之外,乾隆也给泰山带了无数的祭祀品。
据《泰山志·盛典记》记载:30余件如锦袍、黄袍、龙袍、带、还有各种器皿在内的金银珠宝,都是乾隆对泰山的孝敬。
今日知名的泰山三宝,温凉玉圭、沉香狮子、黄釉青花葫芦瓶,依旧保存在泰山之上,这都是乾隆的手笔。
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号十全老人,当皇帝从不服输,自认千古一帝。
却偏偏没想起自己如此成功,为啥不学秦皇、汉祖、唐宗一样封禅泰山。
至于根源吗!
其实在乾隆帝的诗词中也有体现。
在乾隆登顶泰山所做的《登封台》诗所言。
登封降禅古来传,总属夸为可鄙旃。
造极至今凡六次,无他只谢愧心虔《登封台》
这诗句虽然水平不咋地,意思却表现的很明显,在乾隆看来,封禅泰山古已有之,却属浮夸之行,虚伪之举,只要心中虔诚,封禅并不重要。
这话说的官样十足,姿态够高,傲娇的很!
在这高姿态和傲娇的背后,是乾隆真不在乎封禅泰山吗?
个人认为啊,不过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格调而已。
你们不就是封禅泰山吗,算得了个什么,我不封禅,我来的多啊,来的多了,记得的人就多,我的功业又有谁会看不见?
我不吹,自然有人帮我吹,有我留下的诗帮我吹,有我刻的碑碣帮我吹。
吹着吹着,我封禅不封禅还重要吗?
心中想要,又扭扭捏捏,这乾隆,也真够傲娇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