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他76岁为何能当选院士?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23 15:10:00 来源:极目新闻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月22日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这133位院士平均年龄50岁,最年轻者45岁,最年长者为上海交通大学76岁的谭家华教授。

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他76岁为何能当选院士?

谭家华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虽然超过65岁,但获得2名院士提名

公开资料显示,谭家华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6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随后一直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与设计工作。他主攻新船型研究与开发、海上施工技术和设备研究与开发等,承担和参加的科研任务80余项,发表论文130多篇,是以“天鲸号”为代表的一系列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总设计师。2019年,谭家华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他76岁为何能当选院士?

2019年,谭家华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这不是谭家华第一次进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名单。他此前是2021年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名单中年龄最长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按增选前一年12月31日年龄计算)。已连续3次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和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的,停止1次被提名资格。候选人获得1位拟提名学部院士提名即为有效,且仅能接受1位院士的提名。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2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2位院士的提名,其中至少1位应是拟提名学部院士。

今年的院士增选,谭家华的推荐人是机械制造自动化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和舰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琳。

老骥伏枥,学无止境,只为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用来为谭家华一辈子的研究来作注解再合适不过。他是我国最早开展海上施工设备与特殊装备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他带领团队埋首20年,研发的大型绞吸挖泥船是高效建设远海岛礁、港口、航道等的必要装备。

在谭家华办公室里,一个架子上放满了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船舶模型,从2004年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艘大型绞吸挖泥船“航绞2001”到最新的世界最大的“新海旭号”。“一共59艘,完全是我们国家自主设计制造。其中有不少正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作业。”他自豪地说。

这59艘绞吸挖泥船占了国内同类船舶数量的80%。但是20年前,我国大型绞吸挖泥船全部来自进口,疏浚技术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而且对中国采取严格的技术封锁,只高价向中国出口整船,而且作业能力和船只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2000年左右,我国的疏浚能力每年大约只有3亿立方米,连疏浚长江和黄河的河道都不够。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交上海航道局开始自主设计建造大型绞吸疏浚设备。

谭家华组织团队成员一边设计、一边学习、一边改进,逐步掌握了绞吸挖泥船定位、挖掘、输送和控制等核心技术,解决了集成性和系统性的总体设计难题。他在船厂和工人同吃同住,连续待两三个月是常事。2004年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艘大型绞吸挖泥船“航绞2001”终于诞生。这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大型绞吸船积累了宝贵经验,打破了我国绞吸挖泥船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也揭开了自主设计建造的序幕。

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他76岁为何能当选院士?

谭家华(左一)在他研制的疏浚船上

2006年,建成带有浅水倒桩系统的3500方/时“天狮号”,标志着我国的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设计制造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2010年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疏浚装备4500方/时“天鲸”号,标志着我国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研制迈入世界先进行列;2015年,研发的非自航的大型绞吸疏浚装备6500方/时“新海旭”,作业能力属世界领先水平。

经过长时间努力,国内大型绞吸挖泥船的平均造价与国外相比降低了44%,研制周期缩短35%。同时,还带动了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发展。“有些配套设备当我们能够自主设计生产时,海外公司的报价迅速降低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谭家华说:“这就是我们能实现自主设计以及生产国产化的好处”。

培养年轻人,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

谭家华带领着团队用行动展示了最生动的“把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所有船舶设计都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设计超浅吃水货船、铺排船、海上施工平台、风电安装平台、绞吸挖泥船等多种船型,这些设计成果都在不同时期,解决了当时国家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

20年来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承接国内外工程200多项,在远海岛礁建设、“一带一路”国内外港口航道建设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海洋强国战略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洋山深水港建设等工程中,谭家华带领团队通过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设计和施工工艺难题,完成了十余艘软体排铺放与砂袋抛放船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建造,用土方法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成为我国沿海港口航道建设软地基处理的标准设备和标准工艺,获2000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他76岁为何能当选院士?

在长江口导堤的建设中,谭家华带领团队又通过大桩靴平台作业机理的突破,形成此类平台设计方法,设计和制造出了自升式大桩靴抛石整平平台——航工平1号,施工单位使用此平台提前完成抛石整平作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得2007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谭家华说:“我们的成果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从船体、机电配套、控制设备等,都来自于整个团队的长期攻关。而且幸运的是,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

谭家华在攻坚克难的科研实践中,率先垂范、默默奉献,培养出了踏实务实又敢于创新的团队,并已成为我国海上施工设备与特殊装备技术研究的一支攻坚力量。如今他的团队成员中,有高校第一位船舶设计大师,有首届中国疏浚青年才俊,有中国疏浚优秀青年人才,有首届中国造船学会优秀科创人才。而长期的实践也反哺了基础研究和教学,关于算法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突破近年来有不少也开始登上了顶级期刊。

正是在团队中一代代的传承,他的学生奉献意识和家国情怀也愈发浓厚,绝大部分毕业生结合国家需求前往国家重点行业。还有一些也站上了三尺讲台,活跃在科研攻关一线,奋斗在重大工程建设的岗位上,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正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极目新闻综合中国工程院网站、光明日报、澎湃新闻、文汇报、上海交大官网

(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图为线上会议截图。主办方供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与勘探著名专家、中国工程
2022-12-28 18:3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网站发布公告,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共74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机械
2023-11-23 10:19:00
...询委员会中方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作主旨演
2024-09-26 05:58:00
听院士伯伯讲“造岛神器”、体验MR科普游戏 上海科技馆暑假周末营精彩启航
...蹈起来。 在好奇心集市一旁的上海图书馆东馆阅剧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谭家华正为孩子们带来一场题为《造大国之重器,逐海洋强国梦》的科普讲座。谭院士作为船舶与海洋
2024-07-22 09:37:00
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为不超过90名,不以“帽子”评判人才
...系,把好院士“入口关”,防止增选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中国工程院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的《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透露,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
2023-05-31 15:59:00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到2025年北京市力争创建3~5个无废园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到2025年北京市力争创建3~5个无废园区】财联社9月4日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政协
2023-09-04 13:04:00
...1日至2024年2月29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福建研究院是中国工程院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公益性、咨询性学术研究机构,是省院共建的工程科技高端智库,设在省科协。记者从省
2023-02-15 06:56:00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最好的科普教育来自父母的言行
...·千场科普”重庆报告会在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志愿以《医学人文价值与医生的成长》为题,与现场千名中学生展开深度对话,
2025-02-28 14:45:00
搜狐医药 | 专治“体重焦虑”的大会!院士分享科学理念,专家鉴定热门谣言
...“治未病”理念与体重管理深度融合。大会特别邀请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享他们关于体重管理的见解,同时邀请10位权威专家针对十个减重热点话题进行误区澄清,破除健康谣言,向公众传达“
2025-04-09 10:2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坐飞机时,总有粗心乘客把随身物品遗落在客舱、候机楼、安检通道等处。为此,去年5月份起,太原机场与航站楼派出所共同开展“完璧行动”
2025-09-16 06:56:00
八旬老人为人免费街头理发二十余年一把推子,“推”出浓浓邻里情□通讯员胡斌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田诗雨9月15日,阳光洒进秦淮区瑞金新村的小公园
2025-09-16 07:45:00
南报网讯(通讯员宁义宣记者王茸)路过车祸现场时,第一时间停下车,将被困的司机从车里拽出来。昨天上午,好心救人的栖霞区某烧烤店店员林国凯
2025-09-16 07:46:00
南报网讯(通讯员王晓雷记者李子俊实习生史羽梵)9月15日,南京小伙李锦帆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熊猫血”Rh阴性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2025-09-16 07:46:00
从今天(15日)开始,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开始正式施行,七章50条,条条针对住房租赁市场中的突出问题和“痛点”
2025-09-15 18:25:00
东湖评论:长江边上的“人间诗话”抚慰人心
9月12日,“环卫诗人”甘宏受邀参与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这位55岁的环卫工人,橘色的工装袖口总沾着些尘土,掌心却握着诗与远方
2025-09-16 00:00:00
【多彩新论】住有所居,住有安居
今天,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对出租承租活动、住房租赁企业和经纪机构的行为等做了明确的要求
2025-09-16 03:15:00
【多彩新论】银发短剧热,馅饼还是陷阱?
最近,各类平台频频推送“高薪急招老年演员”的消息,“日薪五千招霸总爹”这类标题不断刺激眼球,仿佛短剧行业真成了银发族掘金的新天地
2025-09-16 03:47:00
车祸现场5人被困 贵池乡镇干部冒险相救
大皖新闻讯 近日,池州市贵池区委政法委发布公示,拟授予该区牌楼镇人大主席王建军“贵池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表彰其7月30日紧急救援车祸被困5人的义举
2025-09-15 16:18:00
《图说百年贵大》分享会在贵州大学举行
9月14日下午,“书香浸润 典耀溪山”《图说百年贵大》分享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2025-09-15 16:19:00
泰山区徐家楼街道梅山社区举办“好物换新主 童心乐陶享”跳蚤市场活动
鲁网9月15日讯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培养社区居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沟通能力,9月14日,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梅山社区携手恒大城小区物业
2025-09-15 16:21:00
在金融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农业银行铅山永平支行始终秉承“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将文明服务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2025-09-15 16:21:00
“喝开水文旅瓶”上市发布会隆重举行 康师傅携手山东文旅以“好客之水”敬齐鲁——IP赋能品牌,文化点亮市场,共谱文旅融合新篇章
鲁网9月15日讯9月15日上午,以“喝开水文旅瓶上市”为主题的战略合作发布会在济南成功举办。康师傅喝开水与山东文旅正式宣布携手
2025-09-15 16:23:00
“出彩人生”——共筑自贸梦・清风行动文艺宣讲活动走进海南陵水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郑红梅□ 黄余 朱世飞)9月12日晚,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省演艺集团承办,省歌舞团、省民族歌舞团
2025-09-15 16:37:00
“小事”见温度!海口市秀英区网格志愿者用行动关爱辖区老人获赞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网格志愿服务是不可或缺的有力推手。一直以来,海口市秀英区街道网格志愿服务工作以“做实每件事
2025-09-15 16: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