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电影《我要当老师》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开掘思政题材 生动塑造人物
本报记者 张钢
近日,电影《我要当老师》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业界专家学者、嘉宾和影片出品方及主创人员代表齐聚一堂,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叙事方法等方面共同探讨影片的教育价值、社会效益,为思政教育题材电影未来更高质量的创作与成长“把脉”。本次研讨会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等承办,天津电影制片厂、和和睦睦文化传媒(天津)有限责任公司等协办。
一部难得的教师题材作品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荣誉理事长、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表示,天津是现代教育启蒙的开先河之地,该片是思政课教育的开先例之作,开先河之地和开先例之作是一种契合,也是跨界融合新的成果。思政题材是好题材,也是难题材,天津正面强攻这个题材非常了不起,取得的成绩为电影题材的扩展提供了全新尝试。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影片在教育主题方面有新突破,在教师形象塑造上有创新,对教学有了现实关注,更加具有主题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是一部难得的教师题材作品。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周建东评价,影片主题积极健康,故事结构完整,内容真实朴实,情节段落动人,揭示现实问题,符合当今形势,对社会、学校、家长具有一定的启迪和警示作用。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表示,思政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影片反映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通过艺术形式对“如何上好思政课”进行了有益探索。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价,影片自然真实呈现生活,人物塑造真实可信,情节非常顺畅,人物关系自然且有张力,符合这个类型的电影创作规律;影片对话非常生动有趣、有质感,可以看到老师内心的想法和性格,尤其是天津方言的使用,更加丰富了轻喜剧的效果。
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秦振贵围绕“致敬”“饱和度”“精准”三个关键词展开分析,致敬选题、创作者及红色影视融入思政课重点实验室,片中展现的人物成长过程饱和、思政课老师呈现饱和,选题精准、市场定位精准,是一部精品。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电影监制唐科认为,影片最大的优点是塑造了两代老师饱满、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发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感,让观众感受到了老师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力。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认为,该片写出了时代之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以及他们充满激情与困惑的青春、充满矛盾的现实与理想,对如何讲好思政课及如何做好辅导员进行了思考,最重要、最感人的是写出了师德的传承。
主旋律影片的一次尝试和创新
该片导演洪宝生在介绍影片创作时表示:“教师的概念不仅局限在教育本身,而应是一个社会范围内的大概念,在各行各业都应有具备师德、善于引导的良师。从目前观众的反馈来看很好,这部作品为接下来再拍摄校园题材电影积累了经验。”
影片出品人、天津电影制片厂总经理梁奇说:“天影厂在创作现实主义题材、英模人物方面已经形成了特色,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部影片是主旋律影片的一次尝试和创新。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继承和发扬国有电影厂的优良传统、艺术勇气和责任担当,努力提高电影创作质量,努力推出更多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流价值的优秀作品。”
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津始终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牵引,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探索实践思政课建设发生的格局性变化。近期,天津还组织开展了优秀电影进校园活动,“我们要继续用好影视思政这样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传播渠道,进一步把天津市红色影视融入思政课重点实验室,发挥电影在思政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开发更多的好作品,让思政课更生动、更鲜活,真正起到入脑入心的育人效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