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高校两颗冠名卫星发射成功
将为后续跨学科研究提供验证平台
昨天7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发射升空。这次任务是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第13次飞行,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张江高科号卫星、云遥一号26星和河北临西一号卫星。新华社发 本报讯(记者吴金娇 实习生 张菲垭)昨天上午7时39分,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两颗卫星,分别为复旦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的冠名星。
极光星座01星又称“复旦信息星”,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亚秋团队领衔的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委低轨卫星通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卫星质量为52千克,将运行在轨道高度535千米、降交点地方时6:00AM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
“这颗源于跨学科合作的卫星进入轨道后将为复旦大学的各项跨学科研究成果提供验证平台,并且学校还将通过卫星平台开展融合式教学的探索,让本科生也加入到这一平台的科研工作中。”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詹义强教授告诉记者,此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航空航天系和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等多学科专家都参与了这一卫星以及搭载技术的研发。而卫星入轨后,包括新型材料在内的多项新技术都将在这颗卫星上进行验证,詹义强团队研发的光伏新材料此次就将搭载于卫星上验证其抗高能辐射的能力。
同时,“复旦信息星”还将面向我国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和战略需求,重点探索星间激光通信和卫星光学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与AI大数据融合处理。实验室副主任张俊文教授称,希望能够在卫星上验证升级的星间激光通信技术,同时检验自然灾害预警的数据传输和分析技术。
另一颗卫星,即“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具有两项核心技术、三个实验室协同的显著特点。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研究院教授刘伟亮介绍,该卫星拥有高集成、高速率、高可靠星间激光通信核心技术和卫星载荷平台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能够实现卫星综合测试实验室、测控数传地面站和地面应用中心三大实验室实时协同保障天地一体化业务运行研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1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