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戚威 临沂报道
车轮碾过新铺的沥青路,路灯照亮村口的文化广场,留守妇女在“共富车间”里指尖翻飞,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义诊……如今平邑县卞桥镇卞桥村、北安靖村,目之所及皆是乡村蝶变的鲜活图景。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派驻第一书记桑鲁兵、王青松的深耕细作。
近年来,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坚决贯彻党中央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公路人”的实干担当为笔,以群众需求为墨,全力支持第一书记扎根基层、破局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公路力量”。
扎根基层调研 精准施策解题
2023年12月,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桑鲁兵、王青松分别担任平邑县卞桥镇卞桥村和北安靖村第一书记。驻村伊始,他们便带着“民情日记本”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急难盼愁问题,重点走访了村里的特殊困难群体,建立了生活困难群众档案。
通过扎实的走访调研,两位书记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北安靖村,村民普遍反映,村内主干道路面坑洼,雨天后积水严重,日常出行极为不便。“路不通,致富路便走不顺畅,必须把修路架桥作为头等大事!”王青松在驻村工作会议中坚定表态。桑鲁兵则通过调研发现,卞桥村的青少年假期独自在家缺乏看护,于是他联合青岛滨海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在卞桥镇开设暑期爱心小学堂,并设置声乐、折纸、绘画等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
发挥行业优势 夯实振兴基础
在派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桑鲁兵和王青松充分发挥行业职能优势,实施精准帮扶,为帮扶村争取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村级基础设施条件,加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铺设沥青路面、新修水泥路、建设金线河大桥、安装太阳能路灯、疏浚排水沟、新建泵房及蓄水池……这一连串的举措,不仅丈量着第一书记们扎根乡村的奋斗足迹,更承载着万千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道路与桥梁的改造,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连心惠民的生动实践,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前路破桥旧,出门都犯难。现在路修得这么好,咱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北安靖村村民佟学友感慨地说。
建强基层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驻村工作就像修路,既要夯实基础,又要规划长远。”两位公路人出身的第一书记都不约而同地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因为他们深知,只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才是长远之计。
为此,王青松以“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为工作着力点,调整选配村党支部书记2名,社区总支书记1名,村“两委”成员2名,培养发展新党员1名,积极分子10名,党员转正5名,组织召开村“两委”会28次,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桑鲁兵严格落实“四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累计开展第一书记上党课、作专题报告23次,让组织生活真正严起来、实起来。同时大力实施“四雁工程”,储备后备人才,为村庄发展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培育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面对任职村位于石膏矿采空波及区,产业发展受限、基础薄弱现状,王青松坚持“因村制宜、特色发展”的产业思路,积极与村“两委”、片区党委研究讨论,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创新“村企联建+跨村联建+合作社带动”模式,主动搭建合作桥梁,成功对接山东康迪木业有限公司、山东高瓴家具有限公司,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实现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约6万元;同时,立足村庄资源禀赋,指导成立金蝉养殖专业合作社,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带动12户村民入社,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与省派第一书记村帮扶项目合作,成立箱包加工车间,带动1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在卞桥村,桑鲁兵充分发挥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多措并举扩大村集体增收渠道:借助“三资”集中清理契机,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元;升级改造卞桥大集,承包市场管理,年增集体收入3.3万元;2024年成立党支部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增加集体收入,为村集体带来1万元收益。目前,在新建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三楼投资建设的“共富车间”已正常运营,目前主要承接食品厂工作服等加工业务,村集体年收益达1万多元,带动了2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
“以前村里的人都去城里找工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赚钱的同时还不耽误接送小孩儿,真好。”卞桥村村民唐大姐说。
文化赋能铸魂,绘就美好画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北安靖村,王青松以激活乡村文化资源为核心,依托本村舜陶文化、卜子家庙等历史遗存,牵头打造了以舜陶文化园研学基地和卜子家庙为核心的乡村文化特色地标,既保护传承“安靖舜陶制作技艺”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弘扬舜帝工匠精神与孝善文化,带动本村研学游发展,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赋能,同时,成立乡村文化宣传队,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良好家风等宣传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一个生态良好、景色秀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已经初见雏形。
在卞桥村,桑鲁兵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从严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基本制度,积极推动村级重大事项票决制,指导红白理事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共解决矛盾纠纷15起;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文化下乡活动近40次,协助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联系青岛滨海学院志愿服务队在暑假期间为孩子进行课业辅导、特长培训。
聚焦民生服务 提升幸福指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村里不少留守老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看病体检就成了大难题。为此,王青松积极搭建“医村共建”帮扶桥梁,与平邑县厚德医院合作共建,为村民提供义诊、健康体检、个人健康档案、健康知识讲座、绿色通道转诊等服务,构建覆盖全村的健康保障体系,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同时,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建立村级健康管理中心,为村民随时提供健康咨询。
“我们不仅要修好通往城市的公路,更要修好通往百姓心里的路。”桑鲁兵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重点关怀“一老一少、孤寡残疾”等特殊群体;定期组织志愿者提供爱心服务;新建爱心理发屋,不定期为村民免费理发。在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村里为困难群众、党员发放慰问品约3万元,联系爱心企业为困难老人送去价值7000元的生活用品,让村民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如今,在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派驻第一书记的帮扶村道路宽了、路灯亮了、产业兴了、村民笑了。“公路部门不仅给我们派来了好书记,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卞桥村党支部书记感慨地说。下一步,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继续支持沂蒙乡村振兴事业,为打造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公路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9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