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文脉弦歌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1 08:52: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脉弦歌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文脉弦歌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孟夏之日,千泉之城济南,万物并秀。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一幢幢教学楼与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错落其间。《文史哲》编辑部所在的知新楼,就矗立在这片郁郁葱葱之中。

《文史哲》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的首家高校文科学报,也是我国目前刊龄最长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要求——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文脉弦歌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不同年代出版的《文史哲》杂志

当年正值《文史哲》创刊70周年,时任编辑部主编王学典与编辑们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主要是向总书记汇报《文史哲》的创办背景、承担的使命,以及我们要引领学术潮流、发挥好期刊作用,在学界引导大家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学典回忆写信的初衷。

回顾《文史哲》走过的路,王学典如数家珍:“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术刊物屈指可数。新研究方向的开辟、新学术成果的交流、新学术人才的培养,都亟待高水平学术杂志的支撑。1951年5月,《文史哲》应运而生。”

文脉弦歌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文史哲》杂志创刊号

《文史哲》有过许多“高光时刻”,一批又一批思想论战曾在这里展开,但一个坚守始终没有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中文、历史和哲学。

“《文史哲》为新中国学术如何做、马克思主义学术如何搞,提供了一个示范。这些我们都向总书记作了汇报。”王学典说。

不久,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回信中,总书记说:“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刊物办得更好。”这让编辑部坚定了信心和方向。

三年来,《文史哲》开设了“中国文明起源与变迁”专栏,积极回应学界乃至社会各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相关问题的关切,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文史哲》国际版从之前的每年两期增加到每年四期,精心调制出的“国际化口味”让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持续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文脉弦歌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文史哲》国际版讨论选题。

“‍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明确指出,“文史哲研究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帮助人们更好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不断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文脉弦歌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

我们念诵着经史子集,已走过数千年;我们党学习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走过了百余年。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

而今,我们起而行之,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个核心任务。”2024年元旦刚过,杜泽逊教授成为《文史哲》杂志新一任主编。

“转化、发展以后会形成一个什么成果呢?那是一千年以后写中国文化史的时候对今天的评价。但这个名称已经确定,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杜泽逊在接受《时政微观察》采访时说道。

文脉弦歌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2023年6月1日,杜泽逊(左一)向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介绍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前一天,作为古典文献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杜泽逊为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作了讲解。

“我们现在存世的有多少?”兰台洞库内,总书记详细询问了《永乐大典》的整理修缮情况。

“800卷,400多册,只占全书的4%。庚子事变,东交民巷的翰林院损毁太严重。很可惜!”杜泽逊答道。

“我非常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典籍版本。”在考察中,总书记叮嘱,“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文脉弦歌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文化使命,让中华文明“亘古亘今”、让中华民族“日新又新”,一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美好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绘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1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遗产。近年来,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研究会自身优势,出版《宋·游酢文集》《千秋雪》《凤池村志》等书籍,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游酢
2024-04-23 03:58:00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千年弦歌贯古今
...院庭院,“实事求是”匾额高悬于书院讲堂。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凝望匾额,总书记感叹,“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从1917年
2023-10-08 09:36:00
泱泱华夏,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山东省委网信委指导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
2024-12-03 09:13: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在陕西省宝鸡市考察时强调央广网讯 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山西推出的古建彩塑、楼阁神仙和上党造像三条文旅线路,被
2024-09-19 19:43:00
团圆年|年画“画年” 点染华年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
2025-01-31 20:43:00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陕西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7月9
2023-07-11 10:33:00
何以中国|“国宝推荐人”习近平
...遗产。“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这些年,他经常在各种场合生动讲述文化瑰宝背后的中国故事,以珍贵文物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2023
2023-07-10 17:33:00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这是彰显信心和底气的发展画卷。坚决
2024-01-01 06:30:00
网抒新时代 文铸新辉煌共绘泛北部湾网络文学新华章
...化工作会议;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这些内涵丰富、论述深刻的理论思想为网络文学如何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
2024-04-03 09:5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