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东夹河村跨越57年的故事——
寻找老唐老李
周永智和东夹河村村民陈兆色(右)。
这张照片是老唐1966年从济南寄到莒南的。莒南县洙边镇东夹河村今年73岁的村民陈兆色,这些年一直想寻找两个人。“我要找的是两位女同志,她们是20世纪60年代省直机关下乡的干部,一个姓唐,一个姓李。名字、年龄、单位,记不得了。只记得,她们是1964年来的,1966年老唐寄来了自家三个孩子的照片。”陈兆色说。
2021年10月以来,来自省纪委监委的驻村第一书记周永智、省纪委监委驻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优选生张召普先后来到这里。陈兆色听说这两位年轻人是从省城济南来的,多次找到他们,希望他们帮着找找老唐、老李。
因为缺少姓名和单位,又事隔多年,周永智和张召普虽然想尽办法,也没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陈兆色为什么一心想找老唐老李?老人讲了一个故事。
1964年秋天,老唐、老李还很年轻,她们作为省直机关的下乡干部,来到东夹河村,在陈兆色家烧火做饭的屋子里安顿下来。
正值秋收秋种时节,两个干部和村里人一起下地刨地瓜,一起拉耩子种麦子,和陈兆色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
当时生活困难,农民洗手洗脸用的是本地烧制的泥盆。陈兆色家的泥盆破了个大豁口,只能把盆子斜放着,舀点水进去洗手洗脸。老唐、老李赶集买回来一个新盆,让一家人共用。
一年多后,老唐、老李收到了省里的来信,准备回济南。陈兆色的母亲得知消息后,去集上买来一篮栗子,想让她们捎回家给孩子们吃。老唐、老李婉拒,但拗不过,只能先收下。
陈兆色的母亲把老唐、老李送出村子,回到她们住的屋子,发现房间收拾得干净板正。在门后边,那篮栗子用簸箕扣着,一个也不少。老唐回到省城后,给陈兆色家寄来了信和她三个孩子的合影照片。“信封和信找不着了,这张小小的照片,我家一直小心地保存着。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张泛黄的照片,在讲述党群真情交融、干群鱼水情深的故事。”陈兆色说。
周永智、张召普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篮栗子》,并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为这个村子的板栗注册了“忆镰”商标。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真想找到老唐、老李,和她们说说她们曾经生产生活了一年多的东夹河村,如今是个什么样子。”陈兆色说,“当年老唐、老李和村民一起栽下的栗子树还在。如今,东夹河村富了,美了,连田间路都硬化了,村里有了篮球场、网球场,我们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2023年6月24日晚上,周永智拨通了本报记者的电话,讲了这个故事,并希望通过本报,寻找线索。如果知情人看到这个故事,请联系本报,电话:13791060625。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