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范佳
7月7日上午,2023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在济南开幕。在开幕式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在致辞中谈到,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
她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1980年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山村,1997年高考赶上了国家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考入飞行学院并在四年之后成为一名运输机飞行员,2010年又赶上国家招收第一批女航天员,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航天员。空军的12年飞行生涯,她经历了很多挑战,不断战胜困难、战胜自己,先后参加了重庆抗旱救灾、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消云减雨、汶川抗震救灾、利剑-12演习、山东抗旱救灾等任务,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航天员的13年飞行生涯,她不断挑战极限,苦练本领,先后两次出征太空,成为深受同学们欢迎的“太空教师”和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我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再到一名合格的航天员,我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颗追求梦想的心,在我成长路上的一切机会、机遇都是祖国的发展、事业的进步、时代的繁荣赋予的。所以能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幸运;能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国家的梦想当中,并为之拼搏奋斗,也是我最大的幸福。”王亚平说。
“青年的梦想是可以传承的。”王亚平谈到,“太空授课”之后,她与许多青年学子结缘,每次收到他们热情洋溢的来信,她都感到由衷地幸福和快乐,“那种亲手为他们播种航天梦想、开启追梦旅程感觉实在太棒了”。
2019年,王亚平收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王楠写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六年前,您在天宫一号里给还是高中生的我,讲解什么是‘陀螺的定轴性’;六年后的今天,我坐在北航的实验室里,又研究起了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或许一直以来,您并不知道我是谁,但您早已成了我追梦路上向往的光。未来我会继续以您为榜样,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微小却坚定的力量。”
“2013年,我第一次执行神舟十号任务时,她还是坐在教室里听我讲课的学生。2021年,我第二次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时,她已经成为了和我并肩作战的队友。”王亚平说,像王楠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当年听课的很多学生都投身到祖国的航天事业当中,当年种下的那一颗颗梦想的种子,如今都已开花结果,这是她作为太空教师最幸福的事情,也是她在今后愿意持续为青年传播知识、启迪梦想的最大动力。
“未来的世界,关系到各国青年的前途命运,也取决于各国青年的拼搏奋斗。”王亚平说,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理应团结起来、携手同行,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来应对世界共同的挑战,用自己的青春和奋斗共同打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进步注入自己的青春之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