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北大“博转硕”,25岁选择与自己和解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2-08 07: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记者 孟凌霄 孙滔

陆石(化名)今年25岁,3年前,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直博。博士生第3年,陆石选择转为硕士生,进入互联网大厂。今年1月,他拿到硕士毕业证。

在他看来,博士生入学并没有成为他的高光时刻,相反却像走到过山车的顶点,此后一段人生都在极速向下俯冲。直到作出“博转硕”的决定,他才重新找到人生的掌控权。

这是一个“小镇做题家”跳出路径依赖的事例,也是一位名校在读博士生与自己和解的故事。在与记者的多次交流中,陆石对“博转硕”的选择没有表现出犹疑,他庆幸这是独立思考的开始。

以下,是他的讲述——

过山车的顶点

2020年9月,我第一次来到北大。那时的我以为,人生再也没有障碍了。

和每一位刚入学的博士生一样,我的规划是努力做实验、发文章,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高校教职工作。但在实验室轮转阶段,不同课题组的博士生“日常”却让我备受冲击。

一位博导每周六晚上6点准时开组会,每位同学都要汇报进展、分析文献。可能因为组内科研热情比较高涨,大家不停地提问、回答,组会一直要开到半夜才结束。

在近6个小时的周末组会中,我像个局外人。那些抽象的理论、机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也很少积极参与讨论。我更不能理解的是,组会为什么要占用周末时间,而且要开到深夜。

出于兴趣,我选了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实验室。实验室气氛融洽,偏向自由氛围、兴趣导向,每周只需要递交电子版汇报研究进展,每3个月公开汇报一次。

当时,我选择的研究方向是一个有点美、有点浪漫的种群。在实验室里,我们观察它们的生长和交配,通过多样花纹,研究生物的适应性。

博士生第一年暑假,我们去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野外观测,那里气候温暖湿润,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我第一次吃到野生杨桃、菠萝蜜和百香果,也第一次捕捉到3只野生稀有物种,创下实验室之最。

回想起来,那是读博期间少数的快乐时光。

向下俯冲

然而博士生第一年,我就对读博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本科时,我没有太多科研经历,没有发过一篇论文。本以为读博前两年能发一些小文章,从而对科研建立信心,但由于研究方向的特殊性,研究周期会很长,短期内发文章并不现实。

不仅如此,刚入学时,我以为北大毕业的博士能找到一份大学老师的工作,这在父母看来是相当体面的,但实际难度比想象中大很多,“非升即走”“007”等字眼很快击碎了我的幻想。

北大博士生每月约有3200元补助。北京物价很高,即使在食堂吃饭,我也将每餐严格控制在10到15元,点杯奶茶都得犹豫很久。如果不想住宿舍,想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就要承受学校附近的合租房每月最低三四千元的租金。

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想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想在食堂点菜不看价格,想周末在北京的胡同city walk。这些都是合理的需求,但在读博的环境里,所有人都要求我压制物欲,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一样专心做科研。

日子越来越难挨。那些往返实验室与宿舍的日子,一些问题反复在我的脑海中纠结:我已经20多岁了,还要继续像“高中生”一样的苦读生涯吗?我能忍受博士、博士后长达10余年的艰苦且清贫的生活,仅仅为了换取一个“非升即走”的高校教职吗?如果我想做的工作不需要博士学位的加持,那这个头衔还有必要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从北大到西二旗

一个“离经叛道”的想法在我脑中逐渐形成——我要转硕。

下定决心前,我咨询了身边的朋友、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以及学校的心理医生和职业规划师。一些声音告诉我,读博没有不苦的,熬过去就好了;另一些声音告诉我,不妨试试科研以外的生活。

最终,职业规划师的态度让我释然了一些。规划师让我做了一套MBTI测试题,结果显示,我的性格偏创造性,可能更适合与人打交道,不适合从事枯燥重复的工作。

于是,我瞒着导师白天实习、晚上做科研。那时我的想法是,先试试互联网公司的节奏,如果不喜欢,回学校读博仍是退路。学校规定只有博士生三年级才能提出转硕申请,在那之前,我还有试错的机会。

博士生二、三年级,我一共积累了3段大厂产品经理的实习经验。

那时我真切体会到北京的“大”。从北大所在的海淀区颐和园路,到一众大厂所在的西二旗、西三旗和望京,四五十分钟的通勤时间,在偌大的首都并不鲜见。我在一家位于望京的互联网公司实习时,常常要转四五趟地铁,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单程大约1小时19分。但比起整天闷在实验室,几个小时的通勤显得也没那么漫长。

实习了几家互联网公司,我渐渐勾勒出一幅“大厂不完全画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厂为员工配备的椅子。那是一把黑色的人体工学椅,工作间隙能靠在椅背上小憩——这是容许放松的姿态。每周一,我总听到大厂的同事们交流周末探店、看电影、露营的心得,他们甚至能当着领导的面谈论这些“与工作无关”的消遣,这在实验室是难以想象的。

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吸引了我,我不想再做一个依照惯性前进的“小镇做题家”了。

“小镇做题家”

我确实是个“小镇做题家”,可能是非典型的。

1998年,我出生在湖北黄石一个普通家庭。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的父母对专业方向并不了解,只对照体面的职业,建议我高考志愿填报数学专业。

其实,我最感兴趣的专业是心理学,但由于分数不够,最终进入某“211”大学的农业类专业。这是这所学校的王牌专业,属于国家重点学科。本科时,学校就开设了理论课和实验课。虽然我进实验室参与过一些项目,但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科研训练。

早在大一时,我就下定决心保研,刷绩点成为大学4年的主要任务,几乎没有时间考虑未来的实习、就业方向。大三时,我在年级中排名前1%。那时的我以为,保研稳了就够了。

其实我们大学也有“非做题家”。有位同学经常缺课,在外做了好几份实习工作,当时的我还不理解他。现在看来,有几段实习经历,找到喜欢的行业,也许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职业规划。

很快来到保研季,我参加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在面试中,我表现得“很擅长科研”,流利回答面试官的每一个问题,但只有我知道,那是一个伪装。

就这样,没发过一篇文章、没有科研经验的我,来到了北大。

可能很多“小镇做题家”和我一样,对“做题”有种路径依赖。我身边也有很多硕博生抱着“来都来了”的态度升学、做科研,但开始读博后才发现,只有真正热爱科研、享受读博这个过程的人,才是真正适合做科研的人。可惜我不是。

二十出头的我还没有意识到,其实人生不是只有保研这一条路,也不是只有读博这一条路。

没有回头路

从流程上看,“博转硕”简单得超乎想象,只需递交一份导师签字的书面材料。

下定决心后,我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导师、家人摊牌。

在我第一次实习时,就跟导师交流过转硕士生的想法。当时,导师建议我再试着坚持一下,还说我的科研进展还不错。当她看到我转硕士生的决心,也就不再挽留了。

至于家人,决定转硕的那段时间,妈妈一遍遍在电话里劝我“再熬一熬”:只要拿到博士学位,就有好的收入和地位。我只能一遍遍告诉她,那些都是她的想象。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学会吃苦,凡事熬过去就好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无时无刻不在责怪自己,为什么要畏惧读博过程的“苦”,怎么就不能再熬几年呢?

但后来我意识到,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不是加倍努力狠狠拼命,而是不断探索,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

2023年9月,我向学校教务处递交了博士转硕士的申请。因为申请书的理由过于简略,第一次递交被驳回了;在第二份申请中,我写下“由于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不足以支撑博士学业……”这才顺利通过。

一个月后,国庆假期结束,我从老家回到学校。进校门时,我用了3年的校园卡和人脸识别失效了,需要重新登记硕士生的学号来办理校园卡。我这时才意识到,“博转硕”没有回头路了。

转硕申请被批准后,我彻底松了一口气。

在写毕业论文、硕士论文答辩、投简历找工作之余,我第一次发现北京的秋天这么美。这一次,我不再因科研以外的放松而自责愧疚,终于能好好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与自己和解

2023年的秋招,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读博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出路大多类似:在高校做博士后研究、进入医药企业、做中学老师。

因为积累了几段大厂的实习经历,我在秋招时期收获了多个待遇不错的offer,也决定硕士毕业后入职杭州某大厂。

有同学劝我,这时候进大厂,可能会进入另一个“天坑”。但我并不担心这一点。才从一个“天坑”出来,再进一个又如何?

今年1月,我顺利从北大硕士毕业。回想过去3年半的“博转硕”之路,我庆幸自己跳出了“来都来了”的惯性思维,开始独立思考,以及接受自己的平凡。读博和工作一样是围城,只有不再把“放弃”当作是“逃避”时,才能真正作出不后悔的选择。

我会记得学生时代的最后一课——与自己和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8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52岁北大读博 他说“不能放弃梦想”
...的,对英语的要求非常高。我当时首先去了解了北大对于博士生英语的要求。我选择了雅思考试作为自己的英语能力证明,准备了小半年,去年9月24日参加了第一次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我不得
2023-09-18 00:48:00
​“正经”美声玩“不正经”音乐,北大博士生唱火《恐龙抗狼》
“我没K,布鲁biu布鲁biu,恐龙抗狼抗狼抗,恐龙抗狼抗狼抗……”最近一首名为《恐龙抗狼》的“神曲”爆火,你一定被这魔性的歌声洗脑过。在各种二次创作的版本中,“男高音版”《恐龙
2023-08-11 11:47:00
52岁校长,与学生一同考入北大!
...拾梦想,经历重重考核后,成为了北大哲学系一名全日制博士生。“我想完成青年时期进入北大读书的梦想,想让自己和父母都没有遗憾。”在廖中扬身边,还有8名本科新生,一口一个“廖校长”
2023-09-11 10:01:00
千万级学霸网红,还没从优秀焦虑中毕业
...甚至发现学院里的一位副教授都只比他大3岁,人家都当博士生导师了,自己却还一篇文章没有。毕导最新视频截图。(图/B站)前几天他发布了名为《13年过去了,我终于毕业啦!》的视频,
2023-11-04 18:50:00
2017年,32岁北大才女唐晓琳,从金门大桥一跃而下,揭露惊人内幕
...,这些学生同样优秀,同样符合毕业条件。 然而,作为博士生导师,萨维兹·萨法里安为什么千方百计不让自己的学生毕业呢?原因揭晓的时候,不禁令人哗然。原来美国大学的导师大多拥有自
2023-03-15 08:01:00
北大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举行:超5成博士毕业生投身科研
...获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钱易环境奖学金和高廷耀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等荣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投身我国污染防治工作一线,逐渐成长为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会上,多家高校、科
2023-03-19 09:53:00
平静看待博士开民宿
...育部网站去年6月消息,近10年来,我国共培养出60多万名博士生、650多万名硕士生。有数据表明,2013年至2021年
2023-10-11 01:14:00
北大博士分析李玟去世翻车,贬低李玟人品和歌声,称其是文化洋奴
...问,询问一篇分析李玟之死的文章,是否是出于北大哲学博士生之手,并表示这篇文章无比傲慢且恶臭,他的说法也迅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根据文章作者的自我介绍显示,他是一位“北京大学
2023-07-13 15:01:00
“五个女博士”广告涉嫌不尊重女性 相关部门立案
...北大医学部声明称,这五个人,确实是为该校往届毕业的博士生,但该品牌与学校没有任何投资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关系,与学校的相关专家教授也无任何关系。公开资料显示,该品牌由北大五个
2023-05-14 10:31: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