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渐渐进入老年,对于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和最佳归宿,众说纷纭。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与儿女同住,沐浴在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中,是晚年生活的极致享受。
历经几千年的“养儿防老”思想影响,老年人渴望与儿女同住,追求那份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滋润。然而,随着独生子女这一代父母逐渐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子女却不愿意与父母同住。家庭生活中“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情况也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因此,不少父母选择将养老之路指向专业的养老院。
在面临与儿女同住和选择养老院之际,人们开始思考哪一种养老方式更为理想。76岁的何大爷,在失去了老伴之后,曾经体验过在儿子家居住和在养老院度过生活的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对此,他深有感触地说:儿子家和养老院各有利弊,如今我才领悟到,老年人最终选择何处安享晚年,着实是个深思熟虑的问题。
何大爷年轻时生活一直幸福美满。转业后,他加入了一家优秀的单位,并因其良好的文笔和热情大方的待人方式,迅速晋升为办公室主任。
何大爷的妻子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华横溢。他们婚后不久迎来了可爱的儿子何胜。在响应国家号召生育政策的同时,他们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尽管双方父母都劝说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以便孩子有伴侣,并在老年时能有更多子女照顾,但何大爷和妻子坚信,良好的教育才是关键。他们认为一个懂孝顺的孩子足以弥补多个不懂事的子女,而且一个孩子的家庭负担较轻,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儿子的培养。
在何大爷和妻子精心培养的过程中,儿子果然没有辜负期望,成为家族中唯一一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给老两口带来了极大的自豪感。
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何大爷的事业顺利发展,成为兄弟姐妹中第一家拥有车和房的家庭。何大爷负责养家致富,而家务活和人情往来都由妻子操办。两位夫妻各司其职,过上了惬意而幸福的小日子。
何大爷的爱人退休后,全心全意照顾孙子,为儿子分担了不少家务。等到何大爷也步入退休生活,老两口开始游山玩水,过上了悠闲幸福的生活。
何大爷每月领取6000多元的退休金,而老伴则有3000多元。加上家里房屋租金的收入,老两口过得无忧无虑。他们不仅每月给予孙子生活费的资助,还主动协助儿子偿还一部分贷款。考虑到儿子和儿媳妇的收入也相当可观,而且二人对老两口的尊重和孝顺更让他们备受羡慕。
然而,幸福的生活往往短暂。在何大爷68岁那年,老伴因突发肺栓塞突然离世。几十年来一直相濡以沫的老两口,老伴的离世让何大爷一时难以承受。
住院期间,儿子和儿媳妇全心全意地在床前照顾何大爷。同病房的病友都羡慕他拥有如此孝顺的子女。正是因为儿子和儿媳妇的悉心照料和安慰,何大爷才渐渐从失去老伴的悲痛中走了出来。
出院后,何大爷面对空荡的家,感觉到处都是老伴的影子,心情难以平复。为了避免陷入对过往的思念,他提出去儿子家寄居。
儿子和儿媳妇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儿媳妇甚至特意腾出南向的房间给何大爷,让孙子搬到北卧。虽然何大爷觉得过意不去,但孙子却安慰他说:“爷爷,您就放心住,我妈妈说要孝顺您。”何大爷深感动,对晚年生活充满了信心。
儿媳妇和儿子对何大爷的照顾无微不至,不仅给他购置新衣新鞋,还定期为他备上爱吃的水果。儿媳妇总是能迅速满足何大爷的需求,使得他在老朋友和邻居面前倍感尊荣。
然而,住在儿子家半年后,何大爷开始感到有些不自在。
儿子所在的单位事务繁忙,每月有半个月的时间需要出差,其余时间则常常加班。与此同时,孙子也开始读高中并住校,每个周末回家也总是匆忙赶往补习班。
白天,家中只剩下何大爷一人。一开始,他常常和楼下邻居们下棋、打牌,相处融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位老人都渐渐显露出自己的脾气,棋局牌局也因为一些琐事而引发争吵,何大爷逐渐不愿意参与其中,只愿独自窝在家中看电视。
晚上,由于儿媳妇需要加班或者出去和朋友逛街,有时也要回娘家陪父母,而儿子出差加班时,何大爷往往一个人在家。儿子和儿媳妇告诉何大爷,自己不愿意做饭,可以去楼下的小餐馆就餐。
年轻时,何大爷的生活一直由妻子照料,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然而,总是外出就餐并非长久之计,很快何大爷对周边餐馆的菜式感到厌倦。
儿媳妇即使下班回家也经常只吃点水果,不正常进食。有时她也会为何大爷点外卖,但何大爷觉得外卖油腻不适应胃口。他想要让儿媳妇每天为他做饭,但又不好意思主动提出。
此外,儿媳妇在家时与何大爷交流较少,经常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刷手机、看剧。只有儿子在家时,何大爷才感觉家中有了一些热闹氛围。
然而,每次儿子回家后,他总是在吃完饭后忙于自己的事务。儿子和儿媳妇的感情深厚,常常在他们的房间里欢声笑语,让何大爷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个局外人。
虽然在外界看来,何大爷与儿子媳妇一同生活似乎很幸福,但他自己却依旧感到孤单,似乎被儿子抛弃一般。然而,当他表达这些感受时,别人却以他不知足、享受不到福分来责备他,于是何大爷选择不再与他人倾诉这些困扰。
后来,何大爷在家族中遇到了一位亲戚,这位亲戚在一家养老院工作。在倾听了何大爷的抱怨后,亲戚建议他考虑在她工作的养老院寻找新的生活。她表示养老院的环境非常优越,老年人可以共度欢乐时光,包括唱歌、跳舞、下棋、打牌,还可以学习书法、绘画,甚至一起阅读,还能参与乒乓球活动。
养老院提供合理搭配的三餐,由于是医养结合的机构,不仅有专业的护工,还有各科医生提供随时的医疗咨询。住房方面有双人标间和4人间可选,费用包含护工服务和餐费,而4人间的费用在4600多元。
亲戚告诉何大爷,养老院的居住方式自由灵活,如果不想住了可以随时离开。她还开玩笑地说,在养老院说不定还会迎来一段黄昏爱情。
何大爷被这些话深深吸引,于是向儿子和儿媳妇提出了去养老院住一段时间的想法。
儿子和儿媳妇坚持认为在家里过得很好,若何大爷突然去养老院,外人肯定会认为他们两口子不够孝顺。儿子劝说何大爷为了家族声誉考虑一下,让他在家里继续居住。
何大爷坚持认为这是自己的意愿,并表示在儿子家里生活各种不自在。他提到有亲戚在养老院工作,会有人照顾,而养老院的居民众多,白天有丰富的活动,不至于感到孤寂。
何大爷还说亲戚提到在养老院住平日可以随时回家,如果儿子媳妇不放心,随时可以前去看望他。儿子和儿媳妇无奈地同意了,办理了何大爷的住院手续。
然而,住了一段时间后,何大爷开始觉得养老院的各种好处是亲戚给自己描绘的一幅美好画卷。
在养老院,许多老人身体状况较为虚弱,少数能像何大爷那样头脑清晰且能够自理。有些老人因为长期在养老院有了自己固定的伙伴,对何大爷的交往也显得疏离。
由于护工要照顾多位老人,每人平均照顾8位老人,导致有时候无法及时响应老人的需求。何大爷甚至有时会帮助同一房间的老人拿水喝。
早上起床去卫生间成了何大爷在养老院最为麻烦的事情。在儿子家,本来有双卫生间,儿子媳妇的房间自带卫生间,客厅也有一个卫生间,何大爷一个人使用。然而,在养老院,这原本不是问题的事情却变得颇为头疼:许多老人都有便秘的困扰,在卫生间里坐上很长时间,且气味极其难闻。有时候何大爷等不及就去隔壁房间使用卫生间,却遭到一些老人的嫌弃,甚至有人大声责骂他。
何大爷向护工投诉,但护工只能劝他忍耐,因为有些老人的认知能力较差。
至于亲戚所说的营养餐,何大爷很快就产生了厌倦感。每天都是清淡无味的少油少盐清汤寡水,对于喜欢肉的何大爷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养老院提供的水果也让他失望,远不如在儿子家新鲜又饱满。
特别是在晚上,一些老人不仅不肯熄灯,还有的打呼噜,甚至有人在夜间大声呼叫,让何大爷难以安宁休息。他想在白天补觉,但探访的家属来来往往,让他根本无法入眠。
不到3个月,何大爷瘦了好几斤,黑眼圈也凸显出他的疲惫。尽管养老院提供了各种娱乐活动,但老人们各有各的性格,常常发生小矛盾,让何大爷感到更加失望。
大厅里只有一台电视,但是看什么频道成了人人争执的问题,谁都不愿意妥协。有一天,一个老人直接把电视遥控器藏了起来,护工们花了三天才找到。
何大爷实在受不了,决定离开养老院。但他又觉得再次回到儿子家也有些为难,于是决定搬回自己的家里。
回到家后,何大爷重新融入了熟悉的环境,周围都是老朋友,彼此性格脾气合得来。他与一群老朋友一起打太极,还加入了小区的老年人业余京剧小组,每天晚上出门唱两嗓子,觉得生活充实而愉悦。
儿子和儿媳妇为何大爷雇了一位钟点工,每天中午过来为他做饭、打扫卫生,按天结算,每天3个小时收费100块。这位钟点工是通过街道介绍的,同小区的邻里关系密切。
后来,钟点工刘大姐与何大爷相处得非常融洽,于是儿子决定让刘大姐成为住家保姆,这样何大爷就有了陪伴,儿子也不再担心老父亲独自在家的安全问题。
从何大爷的经历可以看出,老年人如何养老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在现代独生子女的时代,儿女们需要上班养家,因此独居的老人白天仍然难免感到孤独。
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时间长了,生活习惯的差异可能导致彼此之间产生矛盾,亲情也可能被琐事和争吵逐渐消耗殆尽。
养老院更适合那些不能自理、没有感情需求的老人。对于头脑清醒、身体健康的老人来说,养老院未必是最佳选择,因为其中可能缺乏生活的烟火气氛。
最好的情况是老人拥有自己的家,儿女们能够经常探望。对于独居的老人,可以考虑雇佣保姆或钟点工来照顾自己的饮食和日常生活。
"自家的土窝胜过金窝银窝",老年人拥有自己的家确实至关重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3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