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11:02: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

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这是年幼的辜鸿铭跟随义父去英国之前,父亲在祖宗牌位前,对他的告诫。辜鸿铭记住了这句话,即使在西方生活学习多年,见识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和强大,他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腐朽没落的清朝,去当了一个落叶归根的中国人。

辜鸿铭是一个混血儿,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城,父亲是福建人,母亲是西洋人。清朝时,有很多华人到南洋一带谋生。辜鸿铭的祖上很早就在南洋扎根生活,并在当地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优越的生活条件,使辜鸿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历史解读

拥有语言天赋的少年

1867年,10岁的辜鸿铭跟着自己的干爹(一个英国人),去了日不落帝国求学。在那里,辜鸿铭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学会了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在内的9国外语,如果再算上母语汉语在内,他的嘴巴里,已经能流利地说出十国语言了!

辜鸿铭在西方整整留学了14年,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喝了一肚子西方墨水的辜鸿铭,后来却成了一个力挺清朝的保守派,而且一直致力于向西方人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历史解读

有形的辫子和无形的辫子

回到马来西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辜鸿铭一直在努力学习中国文化。聪明的人就是不一样,很快,辜鸿铭就深刻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了一名国学大师。他开始在海外发表文章,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将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大学》和《中庸》翻译成英文,在海外刊印发行。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历史解读

中西学兼通的辜鸿铭,于1885年回到国内,在清朝名臣张之洞的帐下效力,主要从事的是一些翻译和“洋务”之类的工作,并且一干就是20年。清朝灭亡后,辜鸿铭还曾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也许是受张之洞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辜鸿铭一直主张皇权,是一个实打实的保皇派。他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

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便是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而要去革命,到现在仍在革命。而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在保皇。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历史解读

在西方读书时,辜鸿铭是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时髦青年,而到了国内后,看到大家都在反对清朝闹革命,他反而留起了清朝的辫子。面对学生们的质疑和嘲笑,辜鸿铭坦然说道:“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历史解读

见解独到

辜鸿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欢,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辜鸿铭一向看不起西学,所以两人经常会闹出一些小矛盾。辜鸿铭拖着一长辫子,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精华深有研究,而且对一些风俗陋习也情有独钟。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历史解读

比如说他就非常推崇自古以来的一夫多妻,辜鸿铭认为,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他还说男人就像是茶壶,而女人就像是茶杯,一个茶壶当然得配多个茶杯,他甚至认为,一夫多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历史解读

中国人的精神

1915年时,辜鸿铭用英文写了一本轰动世界的书,名叫《中国人的精神》。该书一经发表,便在西方引起轰动,还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在海外流通,正是这本书,让他的名气响彻西方社会。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将中国人和西方人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历史解读

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还在德国掀起了一股长达数十年的”辜鸿铭热“。辜鸿铭在外国人的眼里,俨然成了一个大明星。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在这面镜子里会看到不同的景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清末怪杰”辜鸿铭,精通9种外语,一生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国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辜鸿铭:中国人的美妙特质,集成人智慧与孩子纯真一体,朴素精微
...,而是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缺欠。”对于这一番言论,辜鸿铭是认可的,但在这番言论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掌握多门语言,且长期研究中国的经典著作。所
2024-08-28 23:01:00
金京模:用山水画传承中华文化的温良精神
...新,自成格局。诚如真正产生过国际影响的优秀学者——辜鸿铭曾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得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中国人像是一块被冶炼适度的金属——温良而忠诚,君
2025-01-19 15:31:00
外国留学生各种崩溃场面,哪国学都不是白上的,中文专治各种犯难
...尤其对于汉语这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来说,学习中文对外国学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一点也不亚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困境。然而,中文却能治愈外国学生的各种犯难,使他们不再感到束手
2023-10-21 11:52:00
闻臭袜就能导致肺部真菌感染?要满足2个条件
...是“一个人”。学博中西,精通9种语言的“清末怪杰”辜鸿铭也有这种特殊的癖好。同样拥有闻臭脚闻臭袜的癖好,为什么38岁的彭先生会导致肺部真菌感染呢?闻臭袜能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真
2024-02-01 06:18:00
慈禧为何亲自把三甲末尾的一张试卷,提名为探花
...持,恐怕早就分崩离析。学贯中西、睥睨自傲的晚清怪杰辜鸿铭,曾在张之洞的幕府中任事二十多年。但两人在思想上却存在巨大的分歧。辜鸿铭非常不认同张之洞“中体西用”的主张,被张之洞批
2024-05-23 11:09:00
...容的城市。希望大家能以此次访津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两国学校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建立并加强合作,为促进两国民心相通、增进两国人民友谊贡献力量。陈法春表示
2023-11-09 10:37:00
德国小伙无名:“我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医的魅力!”
...,在国内外平台上介绍中医和其背后的中国哲学。“一些外国人知道一些中医的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刮痧等,但实际上根本不了解中医。我要用外国人能听得懂的语言和能接受的方式来介绍中
2023-07-10 21:07:00
北海市为B类外国专业人才提供“一卡通”服务
...娴记者从广西北海市科技局了解到,日前,北海市为B类外国人才提供“一卡通”服务及就“一卡通”服务制定详细完备的办事指南,以吸引更多外国人才来北海创新创业,让有志于来北海发展的外
2022-12-25 10:36:00
美国飞虎队后裔定居中国,成央视著名主持人,直言加入中国很自豪
...没有现在这般密切,所以许多人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一个外国人。如今,竟然会有外国人来参加中国的节目,这如何能不引起观众的兴趣呢?更别说当时年仅16岁的穆爱华还非常地可爱。其实,穆
2024-04-26 10: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