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5月17日,由搜狐主办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多位院士、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激发智慧的深度碰撞,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本届论坛线上线下结合,开启全天的思想盛宴。在上午的线上直播中,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发表了题为《机器人的觉醒时刻》的演讲。
他分享了创立松延动力的过程,如何用1年零8个月的时间,一路打逆风局,从没人愿意投的小公司,到今天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出货量第二名。
他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订单规模已经达到2000台,阶段性完成了今年的销售目标。到了下半年,松延动力的主要压力在于交付。
融资方面,松延动力大概完成了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经有数亿元,今年目标是要交付到1000台以上的人形机器人。
“未来,我们希望人形机器人能走进家庭,给大家当保姆、当管家,给人去洗衣服、做饭、叠被子、刷碗,人们可以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任务,比如说写诗、听音乐、画画。”
他表示,对于现阶段而言,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数据积累的规模不够,希望能够结合产业的力量,一起去完成具身智能数据集的构建。
姜哲源认为,从行业来看赛道今年的挑战在于商业化。“有一些在商业化走得可能靠后的公司,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做一些转型的工作。”

以下为演讲全文(经精编):
我们主要做人形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脸两个大方向,人形机器人在已经学会了跑、跳、舞蹈等不同的动作,下肢运动控制能力一直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仿生人脸这块,目前我们拥有29个自由度,能够实现多种表情,与人自然流畅的交互和对话。
公司是23年9月份成立的,那会算是整个行业开始萌芽的时期,市场其实涌现出了不少公司,竞争力其实取决于团队背景。
我们是个纯草根团队,最大的压力在于拿不到钱。我是清华本科毕业之后,读博士读到一半退学了,而当时同期跟我们一起创业的,都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大学教授、大厂高管。
我们没有办法向投资人证明这个团队是能行的,就要通过实打实的demo,证明我们能行。当时我和合伙人凑了小一百万,在顺义租了一个别墅民房。创业早期很苦,当时很多外地来的兄弟们都睡在别墅里,也没有发工资。
我们就靠这些钱,把第一代人形机器人的样机造出来了,然后快速完成了种子轮的融资,我们也把公司搬到了一个窗明几净的科技园区。
后来我们累计拿了3000多万,要知道我是一个98年的小孩,拿完那些钱之前见过最多的一笔钱,就是每月我妈给我的生活费2000元,我发现有这么多钱可以支配,那时候人是会膨胀的。
当时我迅速把团队规模扩大,年底的时候财务跟我说,我们只有10个月的活头了,而下一轮融资一直没有demo出来支撑,所以当时公司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后来我把公司组织进行一次迭代更新,重新搭建了算法团队。当时我们有一个技术判断,认为强化学习会逐步取代MPC,我们就组建了整个强化学习团队,招到了一些很有潜力的人,然后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周期。
去年,各家公司都在批量化发布人形机器人demo,今年主要考验的是如何获得规模化的订单以及完成交付。比如宇树春节后已经在高歌猛进地去卖机器人,交付机器人获得收入了。但我们已经战略性落后了,只有demo和技术,也没有商业化,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从来不宣传。
到了4月中旬,北京市举办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会有1000多家媒体去参与,我们认为这是下一个流量机会。我们公司的小顽童、旋风小子分别获得了马拉松比赛第二名和第三名,所以公司也迅速出圈。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获得了大量的销售订单和线索,从没有订单冲到了行业的订单量第二名。
在刚刚举办的松延动力生态大会上,我们也在现场获得了5000万元以上的订单。我们人形机器人的订单规模已经达到2000台,算是阶段性完成了今年的销售目标。到了下半年,我们的主要压力在于交付。
现在,我们大概完成了5轮融资,然后累计融资金额已经有数亿元,今年目标是要交付到1000台以上的人形机器人。未来,我们希望人形机器人能走进家庭,给大家当保姆、当管家,给人去洗衣服、做饭、叠被子、刷碗,人们可以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任务,比如说写诗、听音乐、画画。
对于现阶段而言,我们认为距离目标最大的障碍就是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数据积累的规模不够,我们希望能够结合产业的力量,一起去完成一个具身智能数据集的构建。
这是我们发展到今天的历程,从最开始的一文不值,没有人愿意投的小公司,到今天为止成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出货量第二名。我们用了1年零8个月的时间,一路打逆风局走到了今天。
而从行业来看,现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其实有点分化,分成两派,一派是做本体的,另外一派是做具身的,我们是一个旗帜鲜明的本体公司,赛道今年的挑战在于商业化。对于具身公司而言,今年挑战要发布更加泛化抓取的demo。
其实,今年会是一个分水岭,有一些在商业化走得可能靠后的公司,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有一些转型的工作。
我们觉得机器人有点类似于英伟达的显卡。回顾英伟达显卡的发展过程,很多人之前也不是那么看好,因为当时买英伟达显卡的很多都是拿来去做训练的,到今天来看,大家都觉得训练是个真实需求。所以具身智能方向是确定性趋势的话,那么我觉得商业化不会停止。
除本篇外,搜狐科技还将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呈现嘉宾们关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洞见和思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专题报道。
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专题PC端
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专题WAP端
文章来源:顶端新闻
文章链接: https://static.dingxinwen.com/dd-sharepage/detail/index.html?id=1049555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7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