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极目新闻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渤海湾旁的32万亩水稻进入收获季,稻田中养的螃蟹丰收了,大虾也要出水上市。这片稻田所在的沿海区域,曾经是“斥卤不毛之地”,如今能有稻渔丰收的景象,背后是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
10月9日,唐山市曹妃甸区沿海区域的水稻进入收获季。(受访单位供图)记者采访了解到,唐山市位于渤海湾北岸,大海在馈赠富饶渔业资源的同时,也使滨海地区形成了“盐、板、瘦”为主要特征的盐碱土壤,总面积约100万亩。1956年初,柏各庄农场在曹妃甸区一片盐碱地上正式建立,来自河北全省的10多万人来此拓荒。第一代拓荒人刘东坡回忆道:“当时我们手挖肩抬,在两年内农场建成72公里拦海大堤,修起集灌、排、蓄为一体的水渠系统。”“1958年,稻米亩产量达200斤,真的让人激动。”刘东坡说。三代拓荒人不断尝试,盐碱地一步步变为良田。
1956年,柏各庄农场喜获丰收。(受访单位供图)在曹妃甸区四农场富康村,村党支部书记党雨说:“每年1月开始用淡水泡田,4月中下旬用水泵将洗盐排碱水抽至临近的池塘,用于水产养殖。原来一文不值的盐碱地,通过稻渔综合种养,现在亩效益可达1700元。”唐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处长葛倩介绍,目前在当地乐亭县、海港经济开发区等沿海地带,这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推广约5万亩。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轻度、中度盐碱地带,目前唐山推广种植耐盐碱农作物品种,适地实施“豆-稻”“稻-麦”轮作;在重度盐碱地带,通过“挖塘降水、以渔治碱”方式,开展海水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今年,唐山市的盐碱地区域开始走上向“智慧”要效益之路。在1500亩的乐亭县数字循环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物联网,水位、水质、气象等多项数据被串联到“智慧大田”管理平台上进行实时显示,盐碱地生产实现科学化、精准化管理。
10月15日,乐亭县数字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内,工作人员在调试监测设备。(受访单位供图)记者走访时,园区负责人阴泽明指着屏幕上密布的绿色水滴状标记说:“这个图形显示的是稻田水位,当区域缺水时,水滴标记则为红色,只需要用手机操作,就可以对缺水区域实时补水。”不到一年,这块盐碱地的含盐量已从3.5‰降至1‰左右,盐碱程度由中度转化为轻度。在唐山全市范围内,到2022年底已改造成耕地的盐碱地约占盐碱地总面积的80%。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印玲说:“智慧农业开启了盐碱地高效利用新路径,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将采取更多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沿海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群众更大的丰收梦想。”(记者杨帆、赵鹏昊)(来源:新华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