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高淳庭院经济覆盖800余农户,户均年增收超千元
庭院“方寸地”,结出“增收果”
漆桥街道双联村村民在院子里制作仿真花。 通讯员 孔阳婷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全民 通讯员孔阳婷张思远
在高淳,曾经主要功能为晾晒休憩的农家小院,正悄然变身致富“聚宝盆”。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等结出累累“增收果”,成为激活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近期暑热未消,在固城街道前陇村傅桂英家的庭院里,数十只肉鸽扑棱着翅膀,让这座农家小院愈发生机勃勃。“鸽舍要通风,天热勤补水,饲料玉米小麦搭配好……”傅桂英是位养鸽能手,谈起养鸽经验来头头是道。
因身体原因,傅桂英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收入受限。2024年,高淳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前陇村针对残疾人、低收入村民等群体开展鸽子养殖技术培训,并提供上门指导服务。起初,傅桂英对养鸽子心里没底,“我们农民不怕养家禽、养家畜,就怕养好了卖不掉。”但这份顾虑很快被打消——青蓝公司统一提供鸽苗、饲料,并负责订单回收。“我们只管养,销路一点不用愁!”傅桂英笑着说。去年她从青蓝公司领养了10对雏鸽,现已繁育五六十对,为自家增收4000多元。
看到傅桂英养鸽效益可观,村民田六生也动了心。今年5月,他从青蓝公司领养了两对雏鸽,“喂食很简单,准备再多养几只,一年赚2000多元没问题。”
“村民有养殖场所,我们有销售渠道,双方合作共赢。”青蓝公司负责人杨巧云介绍,公司探索建立“企业育种—农户养殖—企业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产销闭环。同时,区农业农村局定期组织专家上门提供防疫、消毒和科学饲喂培训,确保农户“养得好、销得出”。目前,仅前陇村就有十多户农户依托此模式实现稳定增收。
庭院经济是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的创新实践,通过特色种养、特色手工和特色休闲旅游等产业,盘活农民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推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位于漆桥街道的南京优德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出口各种高品质仿真植物,不少新颖多样的造型机械需要人工操作,优德公司便将这部分工序“下沉”至农户家中。“不需要成本,操作简单,在家就能完成。”南京优德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手工部负责人徐伟表示,周边已有200多户村民成为公司的“居家员工”,熟练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
今年69岁的漆桥街道双联村村民孔希贤就是其中一员。“我们去厂里拿材料,在家里做完了再送去厂里。”孔希贤和老伴平时坐在院里,照着图纸将仿真花插入花盘。孔希贤说:“别小看这插花活儿,我们老两口一年能挣2万多元呢。”在村子另一头,村民孔爱萍也利用闲暇打理着仿真花。“做多做少自己定,不耽误照顾家里。”她说,有时候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闲聊中就把钱挣了。
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小小庭院大有可为。高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自2023年启动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工作以来,紧扣“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目标,重点培育特色园艺、养殖、加工、休闲、手工等五大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让农家庭院变身“增收园”。截至目前,全区庭院经济已覆盖20多个行政村的8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超千元。下一步,高淳区将持续优化项目库,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等发展模式,强化农户、合作社、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庭院经济产业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让更多农家小院结出“增收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2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