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琼达卓嘎
小欧珠(化名)家住昌都市,出生后家长发现他双眼瞳孔发白、不能追物,在成长中也无法用眼睛与父母交流、感知多彩世界。
2023年11月初,父母抱着刚3个月的小欧珠辗转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寻求帮助,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的专家、援藏主任范翔为其进行了眼部B超检查、排除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病变后,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进一步排除风疹等疾病后,准备行手术治疗,以打开眼睛的光学通路、促使视网膜黄斑发育从而获得视力。
范翔(左)、闫琦(中)、刘晓宇(右)为小欧珠查体
但术前经手术麻醉科评估,小欧珠月龄小,在高原接受全身麻醉手术风险大,而家长不愿长途跋涉前往内地手术,表示愿意等全身麻醉风险较小时手术。手术麻醉科建议他满6个月、体重达到8kg时再行手术,就在今年藏历新年结束后,家长带着7个月的小欧珠来到眼科住院。
鉴于小欧珠是目前西藏自治区年龄最小的儿童白内障手术患者,范翔主任在他入院当天立即申请多学科合作诊疗(MDT),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的手术麻醉科援藏主任闫琦和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儿科援藏主任刘晓宇一同诊治。
三位援藏主任在给小欧珠查体后,刘晓宇主任发现小欧珠大运动发育稍落后,建议明确先天性白内障的成因,追问病史排除宫内感染因素,完善尿钙检查、了解尿钙肌酐比例以排除眼-脑-肾综合征,手术当天儿科ICU留床以备不时之需。闫琦主任检查了小欧珠口鼻及气道情况,发现他颈短、脖粗,存在困难气道风险,心功能大致正常,她向家长详细交代了麻醉风险并制定了周密的麻醉方案。范翔主任依据《中国儿童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综合权衡小欧珠的麻醉风险、就诊难度以及眼部情况,向家长充分说明风险和益处,拟在同一天内即时连续行双眼超微创白内障截囊吸取、囊膜中央切除、前部玻璃体切除的三联四级手术,并在围手术期对双眼使用完全独立的2套手术用品,确保减少双眼同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范翔(中)、闫琦(右二)、刘晓宇(左二)等专家讨论病情
经过充分的准备,小欧珠于3月7日接受了手术治疗,通过仅0.4mm(27G)的超微创切口,历时15分钟,清除病灶、打开光学通路,并且无需缝合、避免后续再次手术拆线。
范翔(中)为小欧珠实施手术
小欧珠的手术麻醉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次日复查他的双眼已经能够追物、可以跟父母进行互动,并且眼压正常、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
3月12日小欧珠顺利出院,全家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后续小欧珠还将进行配镜矫治,待满2岁时便可以植入人工晶状体进一步提高视力,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感知自己的“睛彩”人生。
小欧珠术后能够跟家长互动交流,并与医务人员合影
2015年以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提高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多学科合作诊疗更极大提升了雪域高原疑难重症、尤其是儿童疾病的医疗诊治水平,为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大病不出藏”的兜底目标进行了不懈努力。
范翔(左二)指导本地主任(右一)独立完成儿童白内障手术并通过录播系统向学员示教
目前,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在儿童眼病诊治领域借助北京大学医学第三医院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MDT的远程教学与指导,与手术麻醉科、儿科通力合作,已使得20余例儿童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本地眼科主任也掌握了超微创白内障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四级手术,能够在年龄较大的患儿中独立开展该项技术,后续将依托“组团式”援藏平台优势,变“输血”为“造血”,培养更多本地优秀医疗人才,为健康西藏、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12: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