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㉝】弘扬节气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2-26 09:26: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㉝】弘扬节气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标识自然节律变化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三月,每月有两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以及大寒,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物候、气候以及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其产生、发展和成熟代表了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对于自然时间的认知以及对于社会时间的协调程度,并在国人的农业生产生活协作、精神世界构建与文明积累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必须科学认识二十四节气,读懂其内涵、把握其意义、透析其价值,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传承中华文明。

以“二十四节气”描绘农耕社会生产生活图景。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体系,更是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生产与生活系统。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产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便在于把握农时,即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诸如耕地、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在遵循自然气候变化的基础上依次规律性开展。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下》)。二十四节气,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而来,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气候的冷热变化、降水大小等情况,因而传统社会的人们以此为时间刻度,规划农业生产活动,也就是常说的“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随着农人生产经验的积累与人口生产的延续,这些和节气相关的农时内容又以农谚的形式流传下来并广为人知。此外,由于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生产规律性较强,与之相适应,乡村生活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特征,从年头到年尾,各类活动各有其时。农业生产依据气候变化而定,农民生活也随之依序开展。在农耕时代,几乎每个节气人们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包括敬奉神灵、祭祀先祖、除凶祛恶等,另外,人们也会在此之际休闲娱乐、休养生息,并衍生出具有时令与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如冬至饺子夏至面、立春咬春与尝春等。与此同时,围绕二十四节气,还形成了丰富的养生口诀,如立春补肝、立夏补水、立秋滋阴、立冬补阴等。因此, 在农耕时代,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事顺应自然规律的时间安排,也是农人协调社会活动的时间规划。以二十四节气为契机,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巧妙配合,推动了农耕社会内部运转稳定有序,勾勒了一幅农耕社会生产生活图景。

以“二十四节气”把握我国古人内在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早已成为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时间基因,成为人们抒发情感、思考天地人、体悟生命的重要契机。以“清明”为例,这一节气包含自然与人文双重内蕴。清明时游春踏青、扫墓祭祖是最重要的习俗,前者亲近自然、舒缓心情,赋予人们诗意体验,推动了中国人民千年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维养成,培育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智慧。后者礼敬祖先、祭奠英魂,抒发个体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打造国人牢记历史、不忘先辈的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祭祀文化,促进了家国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二十四节气中还蕴含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在作物一岁一枯荣中,人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继而顺天应时,善生乐死。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二十四节气规定了我国古人特有的“存在与时间”,催生了劳动人民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构建了普通民众稳定和谐的内心秩序,衍生了我国人民丰富充盈的精神世界。

以“二十四节气”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泱泱华夏,巍巍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在这条长河中二十四节气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国人在农耕时代开创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二十四节气为各地域、各民族人民共有共享,共同传承,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节令风俗、口头传统和文化景观,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智慧创造。当今世界工业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再那么亲近,生产生活实践对自然的依赖性也不再那么强。但是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醒我们永远是自然的一分子,人和人、人和自然以及人本身应该是处于一种良性互动当中,人与整个世界是浑然一体、互联互通的。古老的中国智慧在今天依然大有用处、魅力不减,通过学习节气知识、增强节气仪式感、透析节气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与外在世界的运行规律,更好地在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当中寻求确定性与规律性,更好地实现诗意的生存。正确认识二十四节气,理解其文明意蕴,能够为当代人带来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方面的启迪,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有着较大意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姜权权(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伍佳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12: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南日报社2件作品上榜!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名单揭晓
...入选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焦桐常青,精神永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论述,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历久弥新,2022年8月15日,由中央网
2023-09-09 09:09:00
...国语言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这次活动是该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是学校喜迎教育部“国际中文+太极”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获批
2024-04-25 06:54:00
...者 曹雯)8月29日至8月30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将在贵阳孔学堂举行。理论研讨会旨
2023-08-28 02:54:00
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举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
...究阐释,打造学术论坛品牌。此次研讨会是山东社院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探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路径的实际行动。山东中华
2023-06-20 09:22:00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㉙】以知识产权赋能文化思想工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中央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伟力。作
2023-12-02 14:12:00
...遗址遗迹地政协协商协作会议在四川省眉山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传承发展东坡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政协力量。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2023-11-11 06:49:00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
2023-11-14 03:53:00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浙江文化繁荣兴
2024-01-18 10:00:00
担起新的文化使命 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论贯彻落实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③
...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任务。我
2023-10-29 08:1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胶东在线4月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李彦霖)人间四月,万物清明,缅怀故人,遥寄哀思。刚刚过去的周末,是清明节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末
2025-04-03 03:0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北京电(记者孔德晨)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日前,我国两家农作物种子认证机构颁发了首批种子认证证书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电(闵喆)以“美丽福建·羽梦同飞”为主题的2025年闽江河口湿地“爱鸟周”科普宣教暨“两岸融合发展生态共护”活动
2025-04-03 05:33:00
这届年轻人,喜欢为“绿色”埋单(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④)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少华 张力凯 管诗雨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骑行爱好者在人民体育公园里骑行锻炼。肖本祥摄(人民图片)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水街道于家下河社区味多嘉安心餐厅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伊 霄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着一身唐装汉服,观唐风唐韵、品唐食唐味;在山东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来一次夜幕下的奇妙探险……春暖花开
2025-04-03 05:5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全国平台建成归集经营主体信用信息超807亿条(权威发布)本报记者 刘志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青海日报记者  王  晶“刘师傅,这些都是送往向化藏族乡的包裹,一共35件。”3月25日9时左右,青海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交邮融合发展中心外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记者 李 媛近日,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曾凤清“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碳中和解决方案,也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路径。”前不久,一场林业碳票交易在上海和福建三明两地间达成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李建广)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5-04-03 05:55:00
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湖南古丈县青年返乡创作文化短视频,“山白”账号关注者超1600万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本报记者  申智林向清标(左)和向宏俊在聊天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  洲前不久,驾驶员常某来到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执法站“领罚”。此前,常某为躲避尾号限行
2025-04-03 05:56:00
村里有座气象博物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宋豪新和林村的乡村气象博物馆。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台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气候变化和影响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文明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创建工作可感可及  评估工作无感无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本报记者  郑海鸥“这次评估不考察文字图片等创建材料
2025-04-03 05:56:00
“弹奏”春之曲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4月1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育苗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秧苗的培育情况。庄歌尔摄(人民视觉)
2025-04-03 05: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