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
红河州政协主席庞俊:
推广“粮烟协同”新模式 打造稳粮增收新途径
■本报记者李芳文·图
“推进烟叶和粮食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协主席庞俊如是说。
庞俊介绍,“粮烟协同”是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在充分调研我省烟叶产区光、温、热、水等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在我省核心烟区开展的旱地水稻与烤烟轮作、烟叶后期抢茬套种一季玉米、烟后种植玉米(大豆)+蔬菜的种植制度,以及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多元融合发展的组织模式。
2022年以来,红河、大理、临沧等8个州(市)累计试验示范粮烟协同项目8.83万亩,有效挖掘粮食生产和农民种粮赚钱的潜力,初步找到了一条“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烟协同”的路子。 “以红河州开远市万亩粮烟协同示范项目为例,亩均‘硃砂二号’烟叶产量2.7担,烟后种植豌豆等蔬菜,亩均纯收入1.26万元;5000亩轮作区亩均旱作水稻产量500公斤以上。”庞俊说,烟草产业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通过实施粮烟协同,建立“粮+烟+经济作物”种植耕作制度,可有效提高全省1500余万亩规划基本烟田的资源利用率。
如何最大限度盘活耕地资源,让土地资源“活起来”?庞俊说,要制定粮烟协同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永久烟田规划与粮食产区规划“两图”衔接工作,优化粮食与烟叶产能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粮+烟+N(经济作物)”的种植、采收、加工等功能区,重点打造5000亩以上连片粮烟协同产业综合体,进一步实现烟田变粮田、良田是烟田,构建以粮烟为主、多元产业协同互补的粮烟协同发展新模式。
在庞俊看来,要打造粮烟协同发展示范点,成立省、州、县、乡四级粮烟协同发展示范推广机构,在全省烟区重点扶持10个县、100个乡、1000个村,建设成为省级粮烟协同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示范点。大力推广“烤烟+粮食作物”种植组合模式,探索“产业工人+职业烟农+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农业公司托管种植差异化服务”粮烟生产组织模式,切实增加烟农的政策性收益、生产性收益、经营性收益和服务性收益。
“要实施粮烟协同发展三年行动,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多元投入、粮烟价外补贴激励等机制,在土地流转、特色烟叶种植计划资源分配、科技研发投入、烟后产业开发、粮食作物产品加工设施配套、职业烟农培育及产业工人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庞俊建议,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项目等向粮烟协同示范区适度集中,对项目区配套设施用地给予政策倾斜。
同时,强化粮烟协同发展要素保障,支持粮烟协同区成立院士科技服务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支撑,不断增强粮烟协同模式可复制性。
此外,要加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烟草帮扶资金和烟草种植收购指标支持力度,高标准规划粮烟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一村一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项目,助推粮烟协同区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8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